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人与人之间不好相处,人与鬼神之间很好相处。其实这些鬼神都是很讲道理的。主要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不能圆融。人和鬼神本来就是一家,有什么容纳不了的?每个家都有保护家的家神,每个人都有保护自身的神。鬼神到处都有,你没有必要逃避、远离。我们现在在学大乘佛法,站在大乘佛法,从慈悲心的角度来讲,他们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你不愿意跟父母在一起吗?我们现在在修密法,站在密宗的角度来讲,他们都是佛菩萨;在大光明的境界里,他们都是本尊。你跟这些鬼神共住,就是跟本尊共住。你把他们看成父母,把他们视为本尊,他们就不会伤害你,而会给你加持。然而我们总是讨厌他们,总想逃避。“我已经给你做布施了,已经给你做功德回向了,你应该离开了!”他们怎么能离开你呢?其实就是转一个念;念一转,就什么都没有了。真的是这样!我去过很多地方,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我都将他们视为本尊,他们都在保护我,加持我,让我成就。那种感觉非常好。这样一想,恐惧就都消失了,心里特别清净。最起码也要善待这些众生,如果你能善待了,就不用害怕了。觉得家里有东西,身上有东西,然后心里就开始烦恼、害怕了。你越烦恼、越害怕、越有事。“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心清净了,到处都有佛;心不清净,到处都有魔。都是以自己的心显现的,都是自己的心。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学会转念。我们有一句法语,“学佛修行就是用智慧给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把所有的事都当成好事。有违缘当成好事,有魔障当成好事。若是你把这些当成坏事了,都会变成坏事。好事与坏事就是自己的一个意念,没有别的。在生活中有坎坷、有磨难了,都是好事,这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坎坷、不经过这些磨难,你怎么能成熟,怎么能成就呢?无论遇到何种对境,都一样平静,用同一个心态,平等对待,这就是修行。我们现在修行,总想得到好处,总想享受福报,“我要顺利,不能有什么挫折……”不可能!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不经过磨难不能成功!这都是好事,我们可以把这些都转为道用。尽量给自己制造快乐,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开心起来,这就是修行。把一切都当成好事。
相关推荐

达真堪布:面对困境,转变因果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达真堪布:以盲引盲,害人害己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不可能成功。农民种地时,如果只有肥料,没有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求财,就像没..

达真堪布:有三类因果成熟最快,基本都是现世成熟现世会报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现世现报、来世再报、生生世世以后再报。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有些庄稼甚至要一年后才能收获。在哪些田里“种庄稼”收获快呢?佛讲,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福田是佛、菩萨、上师。他们是种福最好的良田,..

达真堪布:正视缘法的迁变
达真堪布:正视缘法的迁变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今天念佛了,参加法会了,身体上有点舒服了,家里平安了,事业顺利了,就觉得学佛有意义,佛有加持,上师有加持;明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家里又出事了,工作上有点坎坷了,就觉得学佛、修行没有意义,上师三宝也没有加持了,然后心里开始产生怀..

达真堪布:清扫卫生也是清净自心
达真堪布:清扫卫生也是清净自心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否则,家不像个家,一点也不规整,乱糟糟的,很容易让别人起烦恼。我们看着脏乱,这就是我们的业障烦恼。我们擦灰尘,就是擦业障、擦烦恼,这是一种修行。我们把家收拾整齐了,心里也就干净了。通过这些方法,烦恼、习气、业障自然..

达真堪布:有勇气做大事,小事自然成功
达真堪布:有勇气做大事,小事自然成功一个智者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对于今生与来世,他会考虑来世的利益;对于眼前和将来,他会考虑将来的利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有智慧的人目光长远,你有这种勇气,能去做大事,这些小事自然就成功了。 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永恒的利益重要?永恒的利益重要!暂..

达真堪布:最危险的梦
达真堪布:最危险的梦魔王波旬有几个手下,叫做贪嗔痴慢疑。魔王波旬在背后指使,来控制、利用我们,让我们做这做那。贪心、嗔恨心、嫉妒心一上来,再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得做。贪心一上来,就迷了;嗔恨心一上来,就骂人了,甚至打人了;嫉妒心一上来,就不高兴了,甚至诽谤了;傲慢心一上来,又开始瞧不起..

达真堪布:打开心胸,轻松自在
达真堪布:打开心胸,轻松自在 时间不是修行的障碍,你必须要把生活变成修行。你把佛法里讲的道理弄明白了,去悟,去体会,然后一点一滴的运用到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面孔,才能发挥不一样的智慧;处在不一样的环境,才能体会不一样的状态。在一切对境面前,你都能用心去观,用心去体会,那就都是完美..

达真堪布:教你福报永不竭的秘密
达真堪布:教你福报永不竭的秘密世人都喜欢享受世间的福报,而世间的享乐犹如盐水,越享受贪心越增长,越享受越不满足。那我们是不是不能享受这些?不是,而是不能贪着这些。否则贪心、欲望会越来越增长。有多大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这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躲不掉的。只要没有贪着,没有欲望就行了。我..

达真堪布:我们用善业来消除业障,算是浪费因果吗?
达真堪布:我们用善业来消除业障,算是浪费因果吗?黑白业果,丝毫不爽衰。“黑”指的是恶业,“白”指的是善业。无论是恶业还是善业,都不会有浪费,都不会有突然毁灭或消失的时候。如佛在《百业经》中讲过:“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都是从我们的身..

达真堪布:算命,能算准吗?
现在有的人找这个算命,找那个算命,没有用。这能算得出来吗?能算清楚吗?不可能。也许有些人有神通,也许当时能了知一些,但是这些因缘随时都会变,到时候不一定准确。当时没有说准,可能到时候也有准的;当时说准了,可能到时候也有不准的。所以,别找这个麻烦!相信因果,相信佛就行了。算命不如认..

修行是让自己更勇敢
明 海我常常讲,修行,很重要的是学习让自己更勇敢、更有勇气。有勇气不是让你去跟人家吵架或打架,而是当困难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能有勇气直面它。当你五蕴炽盛、烦恼丛生的时候,你能诚实勇敢的看见它。说似容易,很多人却都选择了逃避,因为逃避比面对容易。比方说,有一件麻烦事出现了,很多人第..

勇敢的去皈依!功德不可思议!让自己正式成为佛门弟子!
常见有人徘徊于佛教大门之前,犹豫不决,欲受皈依,始终不敢跨上这一步,欲永绝佛缘,却又难断对佛一片向往之心。踌躇犹豫,内心不宁。对此类人,我往往力劝其皈依。因皈依乃学佛第一步,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第一步,后面的路很难走长远。又,人一旦皈依,内心立即油然产生一..

达真堪布:怕消业困难?你还不知道这个窍诀
达真堪布:怕消业困难?你还不知道这个窍诀有些人学佛以后压力很大:“哎呀,我造的业太多了。”“我烦恼太重了,习气太重了……”无需担心。如果你能认真学修佛法,并且在相续当中生起了菩提心,哪怕再深重的烦恼,再严重的恶业,也能立即消除。 《华严经》中有一个比喻:老鼠特别害怕猫,猫一出现时..

达真堪布:怎样念佛才如法?
达真堪布:怎样念佛才如法?很多人还认为自己在修净土宗,随便念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愚痴!念佛也离不开戒定慧三学。 戒学。若是一点佛理都不懂,怎么受戒啊?哪些是戒?哪些是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得到戒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失去戒体? 戒是清净的意思。若没有如理如..

达真堪布:这样念佛才有用
达真堪布:这样念佛才有用学佛修行的过程一定要如理如法,明理很重要。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还去学佛信佛,这都是迷信,都是盲修瞎炼,永远成就不了。很多人学佛修行很长时间,但是始终达不到效果,最后都灰心退步了。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如理如法地学,没有如理如法地修。比如..
五边
指五种边见,相对于“中道实智”。即:(一)有,(二)无,(三)亦有亦无,(四)非有非无,(五)非非有非非无等五种着边之法。前四句乃就所缘之境,后一句则就能缘之观,依之而建立五边。依通玄钞所载,第一执有是增益谤,第二执无是损减谤,第三执亦有亦无是相违谤,第四执非有非无是愚痴谤,第五执非非有非..
允文
(805~882)唐代僧。秀州嘉禾(浙江嘉兴)人,俗姓朱。字执经。自少入道,及长,精通相部律及中观论。唐开成元年(836),止於越州嘉祥寺,敷阐毗尼。后移居静林寺讲涅槃,学众逾千。会昌法难之后,住越之开元寺,宣讲律乘。中和二年六月入寂,世寿七十八。师素通儒典,善为文,尝自撰墓志,详述志业..
日照四洲
据起世因本经卷一载,劫初世间黑暗时,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遂有昼夜年岁时节。日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照于四洲,遂有昼夜之不同。四洲指:东弗婆提(胜身)、南阎浮提(胜金洲、赡部洲)、西瞿耶尼(牛货)、北郁单越(胜处、俱卢洲)。 法苑珠林卷四将日照四洲、昼夜不同之情形列举四种,..
出家四愿
指世尊初欲出家时所发之四种愿。即:(一)愿济众生困厄,(二)愿除众生惑障,(三)愿断众生邪见,(四)愿度众生苦轮。[普曜经卷四] p1559
识食
梵语vijāna-āhāra,巴利语 viāna-āhāra。四食之一。指认识作用。以精神为主体而保持生存状态者,称为识食。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苦乐品(大二·六五六下):“彼云何为识食?所念识者,意之所知,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食,是谓名为识食。”[杂阿含经卷十五、长阿含卷八众集经、俱舍论..
他力念佛
“自力念佛”之对称。指全力投托于弥陀之本愿力,此时之称名念佛即称他力念佛;反之,若以自力求开智慧、积功德,则其所作之称名念佛,或观念念佛,均称为自力念佛。 p1540
他比量
因明用语。梵语parārthānumāna。又作他比、为他比量。为因明三比量之一。即以他许(问难者之同意)之法所立之量(论式)。依“自比量”确知自己(立论者)所立之义,更为破他所立之义,而以敌者(问难者)所许之法立量,称为他比量。作他比量时,必于宗(命题)中置“汝执”等简别之词。他比量又可..
方便般若
(一)谓圆常大觉之方便之德。为三般若之一。方便,犹言善巧。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故称方便。即指道种智。[金光明经玄义卷上](参阅“三般若”603) (二)指方便智与般若慧。证达实理,称般若慧,得此慧者,心行寂灭;通权谋之智,称方便智,得此智者,备省众机。[往生论注卷下] p14..
月光太子
释尊在过去世为国王之子,称为月光太子,一日出外游观,遇癞病之人哀求太子救疗,太子问诸医,群医谓唯有自幼至长未尝瞋怒者之血髓可疗此病,太子乃破骨取髓,涂于病人之身,并出血令饮之。[大智度论卷十二、经律异相卷三十一] p1462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