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华经卷第八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御福事品第十六

尔时世尊告弥勒大士:「阿逸!欲知今佛说此如来寿限经典之时,六十八亿那术百千江河沙等诸菩萨,逮不起法忍。二千江河沙菩萨大士,皆得总持。如一佛世界尘数菩萨大士,逮得无碍辩才总持。复有如千佛世界尘数亿百千姟菩萨,得不退转总持;复有如千佛世界尘数菩萨大士,闻是经典,转不退转法轮。复有如中千佛世界尘数菩萨,逮得无垢大圣分别而转法轮。复有如佛小千世界尘数菩萨,闻斯经典,逮得八生住,当成无上正真道。复有如四天下尘数菩萨大士,闻斯法已,得一生补处,当成正觉。复有如八佛世界尘数黎庶,闻是经典,悉发无上正真之道。佛这说斯诸菩萨大士,寻则建立,应时虚空雨诸天华,意华及大意华,纷纷如雪,以散无数百千世界亿百千姟诸佛世尊,故来垂恩坐师子床七宝树下,及能仁大圣上,其无央数不可称限,诸灭度佛并多宝佛身,地即大动,及雨一切诸菩萨上。又雨四种栴檀、杂香蜜香、一切诸香,从虚空堕。虚空之中发大雷音,深柔软音自然妙响,千万璎珞若干琦珍,明月珠宝如意之珠,诸珠璎珞,皆于空中垂下如幡,无数香炉在于空中自然香出。复有无数百千宝盖自然来至,一一宝盖各各普覆一一佛上,上至梵天,诸菩萨众在于空中,执盖而侍亿百千姟诸如来左右。于是弥勒而赞颂曰:

「安住令闻,未曾有法,本来未甞,

见此明光。广大极远,不可限量,

如向所覩,无能思议。今日我已,

所闻经典,面观安住,现分别说。

建立众生,亿百千数,大圣导师,

于世殊特,不退转轮,住于佛道。

或有得立,执揽微密,或有得处,

无限之谊,亿百千数,总持之要。

欲有限量,及思惟者,有所建立,

并越度生。或有二住,及八住者,

当得佛道,所度无量。或有学者,

超越千四,或有至三,或于二住。

缘从导师,闻是经典,当得佛道,

显第一谊。或有建立,一生补处,

成诸通慧,游于诸有,听省于斯,

大圣所说,有成果证,无有诸漏。

犹如八佛,国土诸尘,其欲数者,

限量如此。若有黎庶,亿数听经,

闻是皆发,殊胜道意。无极大仙,

造德若斯,分别演说,立真谛地。

无量诸身,不得称限,譬如虚空,

无有边际。诸天所雨,无数亿华,

不可计量。天子亿千,帝释梵天,

如江河沙,其来至此。无数亿千,

杂香妙香,供养安住,蜜香上香,

而已散佛,专己作行。犹如飞鸟,

普来供散,安住如来。上虚空中,

自然雷震,柔软音声,畅深妙法。

亿百千天,俱共歌颂,明月珠宝,

自然下降。自然诸香,而为芬薰,

七宝宝瓶,亿百千姟,罗列虚空,

如鴈飞行,供养大圣,威神之尊。

诸盖亿姟,不可限量,广大周匝,

七宝严饰。聪明智慧,诸菩萨执,

身形高长,上至梵天,微妙姝好,

威光巍巍,幢幡绮丽,供养上佛。

谘嗟众圣,亿千赞诵,心怀踊跃,

敬安住名。所在向方,尊未曾有,

见若干种,诸异导师,而普示现,

寿命之限,今此众生,悉观喜悦。

其谊广普,至于十方,导师音声,

靡不达至。饱满众生,亿百千数,

晓了道意,具足庄严。」

尔时世尊告弥勒曰:「其闻如来所现寿命所说经法,发意顷生快心笃信者,所得功德不可称量。譬如族姓子、族姓女,欲得无上正真道,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五度无极,八亿百千劫;不如族姓子、族姓女,闻斯如来寿命之限,发意之顷欢喜信乐,而不狐疑若干种行归一道者,欲知功德,胜于八亿百千劫行五度无极,百倍千倍万倍亿亿倍巨亿万倍,福不可譬,无以为喻。」

佛言:「阿逸!族姓子、族姓女闻斯经法,一发意顷欢喜信者,则为坚住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

佛时颂曰:

「若一切遵修,行五度无极,

志慕求斯慧,意存佛上道。

设于亿千劫,具足八前劫,

而布施诸佛,数数及声闻,

供养诸缘觉,菩萨亿千姟,

奉进诸饮食,衣服床卧具,

榻蓆及屋室,皆以栴檀香,

园观平等足,为施经行处。

如是布施已,若干种无数,

于亿百劫中,用求尊佛道。

又复护禁戒,信喜稽首佛,

明立无所犯,犹得佛慧故。

复次顺忍辱,住于调定地,

志尊无所限,忍无数骂詈。

设覩卒暴者,住慢而自大,

志能忍彼等,以求佛道故。

常殷勤精进,宽弘心坚固,

意念余思想,游至亿佛土。

若处于闲居,欲弃于睡眠,

其人亿劫行,常习于经行。

欲比无等伦,亿千劫禅定,

加复八千亿,而行专一心。

志愿上佛道,欲得诸通慧,

具足定无极,一切禅寂然。

诸所造福德,合会而聚集,

亿百千劫中,如前所谘嗟。

若男子女人,其闻佛寿限,

一时欢喜信,此德为最上。

当弃捐犹豫,诸着思想事,

信乐大法谊,其福为若斯。

若菩萨求道,尊奉亿劫载,

是闻不为闻,听佛寿无量。

当已顶稽首,如是像类人,

然后将来世,度脱亿数人。

如能仁世尊,释师子大人,

坐于佛树下,而演师子吼。

吾今所以来,众生所供敬,

处于佛道场,说寿亦当然。

志性悉具足,其人博闻持,

所说谛化人,则无有狐疑。」

佛复告阿逸:「其有闻说如来寿经者,入中受持分别晓了,其得福德不可称限。即过于彼若干亿劫奉五度无极,上至于佛慧,所当示现,所当奉行。复次,其闻是经,即持书写已,载于竹帛供养奉事,散华烧香、捣香杂香、缯綵幢幡,麻油灯香、油灯醍醐灯,其福过彼甚多无数,当致如来慧见之事,犹如阿逸。彼族姓子,设得闻斯如来寿限经,其心质直欢喜信者,以是情性当观此相,即当知之,以见如来在灵鹫山说是经时,与诸菩萨眷属围绕声闻之众,于斯佛土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平等忍辱,地为绀琉璃紫磨金色,八种交道七宝行树,若干种亿屋宅居室,诸菩萨众于其中止。

「阿逸!欲知彼其人心常而质直安悦信者,以是色像知其相行,曾见佛会。又如来尊,悉见彼人心所信乐。如来灭度后族姓子女,闻此经卷亦不诽谤,欢乐受持,则为如来所见拥护。其族姓子,超于兴起为佛塔庙,起于建立精舍讲堂,超于瞻视比丘疾病,而给医药供养之具。所以者何?是等族姓子,以为具足兴立塔庙,起七宝寺上至梵天,悉为供养一切舍利。其佛塔寺周回无限,普尽地际悬众宝铃,无上之藏诸舍利庙,供养华香杂香捣香,宝盖幢幡伎乐歌颂,若干种香,天上世间所有珍琦,天华天香及天伎乐,空中雷震畅发洪音,锺磬大鼓、箜篌乐器、箫成琴瑟、铙镜若干,柔软哀声歌舞节奏,调合剋谐,无数亿百千劫供养奉侍,诸度无极皆悉充备。

「佛灭度后其有得闻此经典者,持读书写若分别说,福胜无量。修慈愍哀广普受持,讲堂精舍床榻锦绣敷具,令比丘众顿止其中,园观华实明月珠宝,经行诸坐饮食供养,病给医药一切施安,悉令具足,其床榻脚若干种宝,微妙显好上至梵天,幡盖校饰,劝助福故,稍稍转具而灭除罪,靡不粲丽。五体精进而在闲居,积累功德,无数巨亿百千劫中,称扬其名,一切庄严威神巍巍,皆悉弥普。」

于是世尊,而叹颂曰:

「若起七宝寺,上至于梵天,

华香及伎乐,幡盖悉供养。

诸床卧之具,饮食细供饍,

病瘦给医药,宝床若干品,

入微妙庄严,上至于梵天,

普校饰佛土,劝助兼备足。

五事劝闲居,咸兴变亿数,

一切人所乐,微妙施最胜。

供事悉具足,鲜洁华幢幡,

以此为衣服,数数如雷震,

众伎柔软悲,以供养舍利。

香油为然灯,分布围周匝,

其有持此经,于乱讲说法,

以为具足辩,斯若干供养。

无数亿屋室,皆以栴檀作,

讲堂三十二,极高无有极,

悉敷诸座具,随所欲饮食,

如是亿百千,供珍妙餚馔,

园观及经行,华布遍其地,

覆盖具无量,采画若干像,

用供养众僧,其持是经法,

目前办斯已。如来灭度后,

若读诵写经,欢喜如信乐,

其得福无量,超余福之上。

其有人书写,净洁令安谛,

当供养经卷,华香普芬薰,

常当然灯火,香油为锭镣,

所生辄欢喜,数上思夷华。

其人奉经卷,供养当如是,

得福甚众多,其限不可量。

譬如虚空界,其限不可得,

十方之无量,其福比如是。

何况能复加,常施于安隐,

奉戒行禅思,而在燕坐行,

无瞋不恶口,恭敬立思惟。

比丘尼常当,谦恪不自大,

智慧如明月,问智者不恐,

次第顺分别,意怀愍得佛。

假使如是像,持殊胜经者,

其人功德品,不可得限量。

设使人见此,如是像法师,

当持此经卷,奉敬加供养。

假使有人,以天华香,用天宝盖,

而以覆阴。当以首顶,礼其人足,

常想念之,如来最胜。尔时见者,

作是思惟,而当求索,树王之下。

当觉成佛,所在供养,为饶利益,

诸天世间。假使住立,若处安坐,

所在经行,其德如是。卧在床榻,

若着衣服,而常讲演,斯如来经。

于时士夫,于此经卷,兴若干种,

显谛微妙。世尊导师,所说至诚,

以无数珍,而供养者。如吾所叹,

所有土地,则为佛身,于彼经行。

佛圣于中,如坐座上,觉了所在,

游居之处。」

正法华经劝助品第十七

尔时弥勒大士白佛言:「其有闻是所说经典,得何福祐?」

以偈颂曰:

「大雄若灭度,其有闻是经,

省之即劝助,为得何福祐?」

于是世尊告弥勒曰:「如来灭度后其有闻是所说经者,若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男子女人、大小眷属,闻已劝助,于众会中宣转为人说,若在屋宅若在露处,若在闲居郡国县邑,所当作为如所闻经,如所受得住彼力势为人解说,若为父母宗室叹咏,闻大士言亦读代喜,所可闻知展转相传,不见法师威容色貌,若转学者代之劝助,以是因缘所兴方便,使五道人有五盖者通得相见,各以所闻转相劝化,听我所说劝助之福,所闻法师经法功德。族姓子女,无所千载四域天下,六趣群生未尽罗网,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不有想不无想,有足无足,两足四足多足,诸天人民,或有一人欲求功德,随此众生所欲乐喜,已所爱重极上微妙供养之具满阎浮利,为一一人广大布施,随其所欲,屋宅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魄、车璩马瑙,象马车牛众宝合成,无央数岁恣所求索应意备足,供养饮食无所乏少。中自念言:『年朽力弊,心用疲殆,岂可化入如来法律,以佛所诏用诲众生?』寻如所念,以律检非导之典教,黎庶一时俱履道迹,往来不还无着得证,诸漏以尽禅定具足,威神巍巍得八解门,一心不乱。于阿逸意云何?彼时士夫所建福施,有能思惟限量者乎?」

弥勒答曰:「甚多不可赀计,乃能安慰无量众生,供足所乏加复立志,于无着证。」

佛告阿逸:「今故语仁,宣布四远。如彼士夫兴大布施,供给无数四域群生,立无着证。」

佛言:「其闻是经一句一偈,劝助代喜,福过彼人所布施上。一句一颂劝助功德,不可称限,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亿百千劫,不可计量无以为喻;何况目见于此经典,耳听代喜德难计会。假使有人欲闻斯经,若入精舍所至到处,若入县邑若住若坐,一时得闻此经法者,若再反闻所在专精,现在生处所获福祐,常得自然无数珍宝,宫殿精舍床榻坐具,象马车乘安雅无量,说经进止若住若坐,息心天王就拥护之,不遭罪患,释梵四天翼佐营卫,转轮圣王近师子座。设族姓子唱言:『有经名《正法华》,真可奉敬宜共听受。更相请命,若辞泥雨设懈不行。』若得斯须暂听闻者,则解罪福善恶报应,便得德本当获总持,与诸菩萨世世相随,在在所生聪明智慧,亿百千世体常香洁,不堕恶趣不与贼害,兵刃共会无有邪心,面色光润生贤善家,见者欢喜无憎恶者,不盲不聋鼻不偏戾,亦不塞齆不瘖不痖,不秃不跛不瘘不癖,不愚痴不短不长,不柔不刚不白不黑,面不痿黄,身体完具姿颜端正,色如桃花人所爱敬,心性仁贤口言辩慧,疾逮禅定如来法教,欲觐诸佛如愿即见世尊正觉,当学此经。」

佛语阿逸:「且观其德,若有一人,一反闻名劝助代喜,乃获此福。何况有人,专精听受供养思惟,而复具足为人说者!」

尔时世尊,而叹颂曰:

「最后若有,值是经卷,假使逮得,

一颂之说,听采其谊,心喜劝助,

其人功德,不可限量。设令有人,

独能施与,常给众生,亿千姟数,

如佛向者,所现譬喻,令无数劫,

皆得饱满。于时丈夫,覩面色变,

头白齿落,年老朽耄。斯群生类,

将无终没,我欲教化,使入道法。

其人最后,以法教喻,为分别演,

无为之地。一切五道,犹如芭蕉,

速令逮及,于灭度事。一切众庶,

皆听受经,而从士夫,亲近谘请,

制伏其心,皆使无漏,一时之顷,

得无着证。若闻一偈,代是劝助,

所得功德,出彼无量。各各所施,

一一分别,一颂之德,难计难限。

仓卒得闻,讲一颂者,莫能限量,

动无崖底。其人得福,无数如是,

何况现在,面自启受。假使有人,

来至众会,一反闻经,欢喜踊跃,

从亿百千,诸姟劫数,是法难值,

亦难晓了。若今有人,还及彼土,

须臾得闻,于斯经卷,且当听是,

所获果报,在在所由,无有大病。

世世所生,舌无有患,牙齿坚固,

未曾堕落。初不凶害,除诸危殆,

及邪反戾,父母贤良。所立巧便,

寿命常长,未曾生盲,目亦不冥。

鼻耳姝好,无有缺减,脣口雅妙,

面常鲜洁。常为众人,所见爱敬,

口气芬馥,无有臭秽。形体常香,

如青莲华,其薰流布,无所不周。

若居堂室,行至精舍,所到之处,

有听斯经。须臾之间,还知闻者,

熙怡喜踊,在边启受。其人仪体,

获致安隐,殊妙车马,则用躬迎。

若复乘于,贤善象车,所在游得,

若干种宝。常复获逮,上妙璎珞,

数百千人,悉共发意。住造其所,

所说法果,则为讲斯,清净教诲。

清净法故,所建鲜明,得为天帝,

梵天床座。速疾逮致,转轮圣王,

长处众会,敷演经谊。」

正法华经叹法师品第十八

尔时世尊,告常应时菩萨大士:「若族姓子、族姓女,受是经典持读书写,当得十眼功德之本八百名称,千二百耳根,千二百鼻根,千二百舌根,千二百身行,千二百意净,是为无数百千品德,则能严净六根功祚。彼人若令眼根清净,而以肉眼覩诸所有,满三千大千世界诸味石蜜丛树,下至无可大地狱中,上至三十三天,一切普见悉能摄取,故曰肉眼。若有众庶生其中者,皆悉见之,咸晓了知罪福所趣。」

于时世尊而叹颂曰:

「其执此经卷,勇勐处众会,

所说不怯弱,旦听斯名德。

八百诸名称,清净目明朗,

若已离诸垢,其目所觉普。

彼则以肉眼,而从父母生,

覩诸佛世界,普见超神仙。

诸山须弥山,又覩于铁围,

并诸陵丘阜,而复察大海。

默正住一处,普瞻靡不达,

下至无可狱,肉眼为若此。

尚未获天眼,亦不晓了知,

肉眼之境界,根且觉轻便。」

佛复告常应时菩萨:「若族姓子、族姓女,说是经典,若为异类声闻乘说者,则便逮得千二百耳名称,闻三千大千世界周匝,下至无可大地狱,上至三十三天,超外神仙。所谓闻者,象声马声牛声、伎乐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鼓声锺声、歌声舞声戏笑声、男声女声、幼僮声僮女声,风声奇妙声,正法声非法声,乐声苦声、力声志性声、柔声麁声,天声龙声,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声,火声、水声、地中声,比丘声、声闻声、菩萨声、如来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内外通彻一切清净,以肉耳根,悉闻众生所说声,尚未得天耳而悉普闻,晓了萌类诸声,亦不思惟观察,黎庶本末所由。又耳悉闻,亦不求索一切音声,又而顺闻巍巍如是。常应时菩萨大士未得天耳,而耳所听乃如斯也。」

佛说此已欲重解谊,从后颂曰:

「鲜洁总摄,若干品类,清净之耳,

千有二百。于是世界,以是听省,

闻其音声,无有遗余。有六情者,

则而听闻,车牛诸乘,象马音声,

拍手击鼓,悲好音声,铙钹梢拂,

亦复如是。伎乐柔和,其音殊好,

虽在于彼,无所染着。闻无数人,

诸可讲说,彼人等伦,所喜分别。

皆闻诸天,天耳所听,常而降伏,

甘美柔和。男子女人,诸啼哭声,

童男童女,所可作为,哀鸾之音,

及赤[口*(隹/乃)]鵶,鵁鶄鸳鸯,及与鹦鹉,

其有捿持,于山林者,悉得听闻,

斯类音声。地狱之中,勤苦毒痛,

悲哀嚾呼,所酷苦响,思想饭食,

所至求索,兴作发起,所出音声。

诸阿须伦,居在于海,诸响畅逸,

而各各异。于时法师,停住于此,

有语言者,寻则普闻。畜生饿鬼,

劳饥渴声,各各讲说,或鸣或吼。

彼时法师,默如立斯,则得听闻,

若干音声。其梵天上,所居诸天,

光音天上,善究竟天,及余奇特,

各各异声,法师普得,悉闻此响。

在安住世,而出舍家,诸比丘众,

讽诵所行,分别现说,他人志性,

法师悉闻,是等说经。诸菩萨众,

处斯境界,所可讽诵,为他人说,

可集结谊,以为经典,悉得普闻,

若干种音。其佛世尊,为人御法,

而为众生,说无数经,独在树下,

悉得听闻。因其菩萨,能持此经,

一切三千,是佛国土,无数众生,

音声畅逸,若在室中,或复处外,

所言麁细,悉普聆掺。悉闻一切,

群萌音响,于诸音声,亦无所着。

处处悉知,他人表里,其耳清净,

聪彻如是。斯人常未,得天耳光,

适覩因缘,寻能即听。于时法师,

功德如是,学斯经卷,名称若兹。」

佛复告常应时菩萨:「若族姓子、族姓女,有持是经卷分别说者,若复讽读书着竹帛,得八百功德诸根坚固鼻根清净,以是鼻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香,皆得普闻。柔软香须曼香生香,傅饰须香思夷华香,青莲红莲黄莲白莲,若干树木果实薰陆香,苏合香华香,栴檀香木榓香,青木榓香种种众香,百千殊品处处生者,诸质朴香人所嗅香,男子女人童男童女香,皆自闻,御己身之香,象马六畜飞[狂-王+禽]走狩香,诸树木香,诸树木间含血品类香,诸妖魅香,至诚香天上香,比陀美香,昼度树香,意香大意香,柔软香,诸天香天宫香,帝释身香,知所生处,于讲堂上鼓乐弦歌,所当修设诸大法则,为忉利天诸天说法,从地踊出自然生者,歌戏利谊天玉女香,童男童女香,以是因缘,假生梵天诸天子等,诸大天人大梵身香,其香各各从身流出诸天杂香无数百千,其名各异。声闻、缘觉、菩萨大士、如来游居所开化香,其法师者于此间住,所去殊远不到其前,亦不近边不往就嗅,悉闻彼香不爱不求,亦不思念亦不乍香,而嗅知气以一心住,在于众会,悉分别说如是诸香,心亦不着无所慕求。」

于是世尊,而叹颂曰:

「其人鼻根,清净如是,若干种香,

所闻甚多。于是世界,一切所有,

诸所可生,香香甚好。又有诸形,

华殖之香,栴檀诸香,种种异品。

其诸香实,各各异类,微妙好薰,

众木榓香,男子女人,童子女类,

其心顿处,各各异品。人间所生,

诸香参差,在在兹殖,青苍杂遝。

又知大国,转轮圣王,所据柔仁,

自由力强。于彼所有,难缕字名,

众众异香,皆分别之。财物珍宝,

若干甚多,藏去着之,于何所地,

有玉女宝,及余珍异,时彼菩萨,

悉晓了香。是等体着,所有璎珞,

珠环庄严,衣被端正,或时在座,

若复床卧,以香涂身,菩萨悉知。

歌戏娱乐,一切神足,明哲智者,

鼻力悉闻。若有奉持,此经善训,

以快妙香,及麻油香,若干种类,

及华实香,所在安住,又嗅悉知。

其于某处,有此众香,悉能分别,

若干种香。而于山岩,中间所有,

无央数种,栴檀华香。又复人民,

诸所有香,居止于彼,一切了知。

若转轮王,所可爱喜,或有潜处,

在于海中。若于地内,所生虫蛾,

明者皆练,此辈众香。知阿须伦,

妃后子女,并及臣民,皆分别识。

阿须伦王,歌舞戏笑,其鼻悉嗅,

如是果报。若于旷野,四缴道中,

多有师子,虎狼龙象,水牛眷属,

诸所种类,特牛牸牛,悉能知之。

若有女人,随其喜乐,假使童子,

及童女众,若有怀躯,身体疲极,

以香分别,腹中男女。复自识知,

身所从来,又亦晓了,谊法科律。

採覩其人,安隐苦乐,童男力势,

福应所获。男子所愿,众多悉知,

而覩嗅别,诸所愿香。已自可意,

如是无尽,又复嗅别,身寂然香。

其自处在,地中诸藏,财物珍宝,

金银杂色,柔软珊瑚,形如紫金,

所止顿处,悉嗅知之。诸贯璎珞,

明月珠宝,世间载有,人所不及,

用鼻悉嗅,知其好丑,行来进止,

别其善恶。诸天在上,虚空之中,

意华诸华,柔软音华。众会之中,

所有诸华,以鼻势力,住此悉闻。

其诸天人,所有宫殿,上妙下极,

及中间宫,种种之品,如斯色像,

于是住立,鼻力嗅之。又复分别,

游观之园,诸天之法,众明寂然,

亦复晓了,尊妙宫殿,诸天子等,

所游戏处。于是建立,悉嗅天香,

以香分别,诸天子党,住于何法,

兴何等行,所在游居,悉闻其香。

诸天玉女,所畜华果,诸宝璎珞,

周旋娱乐,于时菩萨,悉识其香。

三十二天,至第一天,诸天大梵,

所游宫殿,彼以鼻嗅,悉能知之。

住已不住,皆能晓了,诸所远近,

无不开达。终没若生,前世宿命,

以鼻嗅之,知斯本末。其有菩萨,

持是经卷,若有比丘,顺安住教,

常修精进,静住经行,若已至诚,

讽诵解说,其彼菩萨,皆悉知之。

亦别声闻,最胜之子,常在树下,

一身独处,其明哲者,承嗅悉覩,

有某比丘,处于某处,悉能分别,

所在之处。其有菩萨,意坚禅定,

常自娱乐,讽诵讲说,复为他人,

讲演解法。于时菩萨,以香觉了,

安住大人,游所在方,愍哀行慈,

分别说法,在其座中,弟子围绕,

以香识了,法王所在。假使众生,

得闻经法,以得禀受,心怀踊跃。

时菩萨住,于此悉见,安住众会,

一切所在,菩萨力势,如是色像,

尚未逮得,天人之鼻,自然得是,

本之瑞应,诸天之鼻,无有诸漏。」

佛复告族姓子:「其有持是经典读诵书写,当获奇异舌根千二百功德,舌根具足分别诸味,若得甘美,变为天上自然饮食,设服酢澁醎苦,化成天馔,嗞味无量,若入众会讲授法要,蒸庶欣载钦仰典则,若入诤怒德音柔软,谈谊辩慧清白知节,慈愍通彻,众人欢和感味余响,其从闻经言论美妙,天人往造,释梵四王、清净天身、诸天玉女,思侥往见,天子龙神妃后,阿须伦阿须伦妃后,迦留罗迦留罗妃后,真陀罗真陀罗妃,摩休勒摩休勒妃,揵沓惒揵沓惒妃,阅叉鬼神妇女,比耶反足鬼神妇女,悉欲往观,稽首作礼听受经戒问讯谊归。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国王太子、大臣群僚,大力豪势、转轮圣帝,尊重巍巍七宝具足,太子眷属玉女采女,又异梵志、君子居士,州城郡国县邑营从,悉欲往观,思尽形寿稽首归命,供养奉侍听受经法。言诲和淑,犹如世尊如来所叹面见思察,逮佛明慧深妙之要,晓了如此自然而闻。又知世尊所向方面坐说法时。」

于是世尊,而叹颂曰:

「其人舌根,则悉柔软,分别诸味,

简练好丑,自然甘美,如天饮食,

若干种味,次第而生。音声殊妙,

语言和雅,听受奇异,意欢喜悦,

在众会者,莫不钦敬,又当演出,

深奥音响。其有听闻,所说经法,

覩察报应,清净亿千,即生欢喜,

晓了尊上,供养经卷,不可计量。

诸天龙神,蛟阿须伦,常怀钦敬,

欲得见之,谦肃恭逊,谘问经典,

其人名德,获致如是。于是世界,

发意之顷,皆以音闻,能遍告之。

其响柔软,微妙殊特,深邃儒雅,

而有限节。诸天豪尊,转轮圣帝,

欲得供养,普往至所,皇后玉女,

悉俱叉手,而常元元,听禀经典。

诸所鬼神,善共宗重,天揵沓惒,

及诸营从,反足女鬼,及诸男女,

普悉恭敬,皆造奉侍。自在尊豪,

梵天之王,大神妙天,及诸天子,

天帝梵尊,天子枝党,无数玉女,

悉诣其所。世间有佛,圣明导师,

声闻弟子,悉听妙响。见所在处,

佥然护之,察所讲法,悉用欣然。」

佛复告族姓子:「菩萨大士,若闻是经持读诵写者,逮得身行八百功德,肌色泽光勐勇响饩,犹如琉璃净妙无垢,所当作为人民钦效,容止可宗进退致益,彼已无易,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稽首为礼,普佛国土群萌好丑,鲜色恶色生趣善恶,铁围大铁围,小山大山,人所居处,下至无可大地狱中,上至三十三天,自以威德普悉见之。于此世界,声闻、缘觉、菩萨、如来,所可游居讲说经法,以己威光都皆观之。所以者何?身行清净之所致也。」

于时世尊,而叹颂曰:

「彼人己身,所行清净,譬如琉璃,

而无瑕疵,为一切人,所见爱敬。

其有持此,微妙经卷,犹如明镜,

见其面像,见世形类,亦复如是。

自覩本末,及见他人,其身清净,

如须弥山,于斯世界,所有众生,

诸天人民,蛟阿须伦,地狱饿鬼,

及诸畜生,悉见身体,及面颜容。

诸天所有,宫殿馆室,土山石山,

及诸铁围,雪山须弥,及诸大山,

悉得覩见。其所在处,以大威圣,

瞻见诸佛,一切声闻,及佛弟子。

若有菩萨,独在屏处,所说经法,

悉能知之。其身清净,亦复如是,

悉覩见于,一切世间。以俗之身,

觉了如兹,斯人尚未,获成圣道。」

佛复告族姓子:「菩萨大士,如来灭度后,若持斯经讽读解说,得千二百意根清净德,其人则以清净意根,靡不贯畅。闻一颂者,所究弥广多所达了。以弘觉了,便能一月讲说经法。四月一年综练所历,忆念不忘。凡俗所为贩卖贾作语言音声,以法皆覩次第分别,不失其绪。三千大千世界诸六趣生,皆知其心所念善恶、如应不应,中为沙门圣非圣者,普见不应。意志清净不复思惟,自然分别说法谊趣,言皆至诚,有至讲者皆亦承说,如来所诏一切剖扸,往古最胜经卷。」

于时世尊,而叹颂曰:

「其人意根,清净皦洁,光彻鲜明,

见心所念。由是之故,晓若干品,

瑕秽卑贱,好恶中间。若闻一颂,

能奉持者,解无央数,明哲谊理。

一月四月,若至一年,所说善恶,

不违至诚。于斯世界,中间所苞,

若有群萌,种种品类,诸天人民,

及阿须伦,枝神异类,及诸畜生,

六道之中,所有黎元,是等思想,

若干种念,持是经者,各各异意,

一时之间,悉覩知之。诸佛大圣,

百福德相,一切悉为,世间说法。

登时所讲,普等听闻,所说清净,

即能受诵。前世更历,所学经卷,

长夜所讲,当综解之。有常所演,

经典之要,得众会中,无所畏惮。

其有持经,部分光扬,卒未遭值,

众想之患。枝党群从,悉为贤良,

意根明达,亦复如是。菩萨所住,

未曾有地,普为众生,分别说经。

其能受持,安住正法,巧便意宜,

则知所应。

正法华经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