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心香之一》A Page from the Heart, Part I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Q: 上师,现在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是否请老师指引我可以找到一个出口?
A: 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是我从里面和你得到的不一样。
现在,每天听到的都是失业、没钱、生病、焦虑、失眠,和莫名的痛苦。从来没有人从负面的情绪中看到启发,或者从失败的过程中获取教训,更没有人从沮丧忧郁的情绪中苏醒过来。
《一页心香之一》A Page from the Heart, Part I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Q: 上师,现在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是否请老师指引我可以找到一个出口?
A: 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是我从里面和你得到的不一样。
现在,每天听到的都是失业、没钱、生病、焦虑、失眠,和莫名的痛苦。从来没有人从负面的情绪中看到启发,或者从失败的过程中获取教训,更没有人从沮丧忧郁的情绪中苏醒过来。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讲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众生之眼,能令众生避开生死的痛苦。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
法师子琳。赐号慈受。幼学于慈觉深悟圆旨。复谒佛智裕禅师重研心要。时天竺以慈福太后请为功德。师被旨住山。二十八年。讲演之际唯提大义。禅侣闻风而来者。咸服其辩。大慧杲禅师。过之相与剧谈。不觉达旦。谓师曰。时人秖知老师有教。径山却许老师有禅。为题其真云。悟得旋陀罗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
【宾吒罗】此云集欲。适入寻出,虽复在中,而无痛苦。
忠曰:“师之兄弟,称法叔。”《应庵华禅师蒋山录》:“径山大慧禅师至,上堂云:‘茍非法叔老师到来,小侄此生无因拈出。’”
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等的痛苦。
痛苦的本性,俱舍论说有三种,即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1、四道之一。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痛苦而得解脱的正道。
儿时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每个人都非常怀念,并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随着时间、年岁的增长,这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寂天菩萨早已经说出了其中原因:愚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笨啊,本来寻求的是快乐的果,但所做所行却都是产生痛苦的因。..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的绝境,怎么寻找生命的出口?学诚法师: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自己看到光明..
凡夫愚痴,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偏偏造作痛苦的因——恶业。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造了恶业。若是你不执着这个身体,真正能放下自我,不造恶业,就不会六道轮回,也不会遭受痛苦。你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缘,即使众生想让你烦恼痛苦,也没有办法。你自己能保护自..
问:一个未经过老师指导的修行者能否自己依据经典修行,或不依经典而独自修行证到行舍智?修行者如何知道自己已证得行舍智?帕奥禅师答:如果这个修行者是菩萨或辟支菩萨,那么他可以无师自通,尤其是在他即将证悟正等正觉或辟支菩提的最后那一生。至于其他的人,如果他们精通佛陀的教法,他们也能依据经典的指..
确切地说,顶着后人冠盖茶圣之名的陆羽,其实根本就不是茶人,而是文人。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时代的公元733年,卒于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肇端及传播,产生了无人可替的作用。宋朝的陈师道在《茶经序》里云: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看不惯是境界太小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
【经典原文】朋友之间有戏乐,大爱生于妻子中,嫌忌爱别离之苦,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犀牛经》【白话解】朋友中间交往有欢喜娱乐,妻子儿女身上有最感情深厚的挚爱。但最终会因生老病死等各种缘故而分离,他厌倦了与亲友生离死别的痛楚,所以像独角犀牛一样独自游荡。世人对于亲爱的人,行、住、..
傅冲,著名影视演员。2009年9月傅冲开始一直在全国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孝道,她参加论坛几百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化大众学习圣贤教育、落实弟子规,回归伦理道德,并帮助众多家庭重归和睦,也使很多不孝儿女重识孝道。《德行天下》傅冲老师专访 2016.6.11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30分钟..
师父可否简单介绍善导大师的五种正行,是那五种?智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五正行即:读诵正行(专读诵净土三经)、观察正行(专观察极乐依正庄严)、礼拜正行(专礼阿弥陀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名号)、赞叹供养正行(专赞叹专供养阿弥陀佛)。五正行中以称名为正定业,其余四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业,其他众行虽..
达真堪布:认知痛苦,别再自欺欺人人生中,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就如同被猛烈的瀑布冲击一般,任何人都很难遮挡,很难逃脱。 首先是生苦。人不管是在母胎里,还是出生的时候,都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我们对此应该有所耳闻目睹。所有的婴儿都一样,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流着泪水,第一个声音..
一行禅师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既不愉快,也不安详,我们就不能与其他人分享安详和愉快,即使那些我们热爱的人,乃至我们的家人。如果我们既安详..
问:末学是受过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学习国学,做个国学老师,这样做算不算学习外道经典呢?大安法师答:这个没有问题。国学主要是儒家和道家的文化,以儒家为主。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就缺乏四书五经这种教育,现在还是很缺这方面的老师的。中国真正要走向文化的复兴,就一定要向我们的传统文化汲取智慧的..
生 死 的 痛 苦◎ 达 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首先,生死是痛苦的!凡愚众生,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努力的结果,也都无法达到绝对完美的幸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有生必有死,死亡,谁都不愿意。生与死具有极大..
1、抱怨的话有人说抱怨就像是饮鸩止渴,看似心情得到了片刻的缓解,烦恼却没有得到本质的根治,长此以往只会日渐消极,循环反复只会苦不堪言没有人喜欢听抱怨的话,听起来总是让人心生低落;可却总有人喜欢说抱怨的话,无异于是在掩耳盗铃,纯粹是在自欺欺人2、赌气的话放得开脾气是本能,压得住脾气才..
弟子:六道中的痛苦是不一样吧?宽见法师:是有一些不一样,大体上是一致的。你想即使是人,每个人也会有差别,但是呢,总体而言这个苦是一致的,它可能比人更容易死掉。比如说,马、牛也有站不起来就死掉的,为什么?因为那个动物必须要马上站起来的,你不站起来就得死,在大自然这个丛林法则里头,你不但要赶快站起..
念佛多年仍徘徊找到正确的学佛方法(一)(2011-09-11)※※:请教师父,我学佛十多年了,老是进进退退。皈依十年,好像一直没有进步,徘徊来徘徊去,请您开示一下。功课,我是念《金刚经》,念佛号,别的也没什么。没有定力,很多同事说,我自己也感觉,没碰到事情还好,挺平和的,一碰见事情就很慌。按说我念佛十多年了..
请问被鬼压了,应该怎么办才好?这种鬼压身一般是魇鬼所为,我们学佛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因缘在前 ,不可能说你做坏事就来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来害你。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因缘,善不会来,恶也不会加害,所以这是一分缘,不能说是凭空而来。他来做什么?他来是提醒你,提醒你修持不得力了,也提醒你或者你..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