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冲,著名影视演员。2009年9月傅冲开始一直在全国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孝道,她参加论坛几百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化大众学习圣贤教育、落实弟子规,回归伦理道德,并帮助众多家庭重归和睦,也使很多不孝儿女重识孝道。
《德行天下》傅冲老师专访 2016.6.11
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30分钟
傅冲,著名影视演员。2009年9月傅冲开始一直在全国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孝道,她参加论坛几百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化大众学习圣贤教育、落实弟子规,回归伦理道德,并帮助众多家庭重归和睦,也使很多不孝儿女重识孝道。
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30分钟
法师子琳。赐号慈受。幼学于慈觉深悟圆旨。复谒佛智裕禅师重研心要。时天竺以慈福太后请为功德。师被旨住山。二十八年。讲演之际唯提大义。禅侣闻风而来者。咸服其辩。大慧杲禅师。过之相与剧谈。不觉达旦。谓师曰。时人秖知老师有教。径山却许老师有禅。为题其真云。悟得旋陀罗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
忠曰:“师之兄弟,称法叔。”《应庵华禅师蒋山录》:“径山大慧禅师至,上堂云:‘茍非法叔老师到来,小侄此生无因拈出。’”
问:一个未经过老师指导的修行者能否自己依据经典修行,或不依经典而独自修行证到行舍智?修行者如何知道自己已证得行舍智?帕奥禅师答:如果这个修行者是菩萨或辟支菩萨,那么他可以无师自通,尤其是在他即将证悟正等正觉或辟支菩提的最后那一生。至于其他的人,如果他们精通佛陀的教法,他们也能依据经典的指..
确切地说,顶着后人冠盖茶圣之名的陆羽,其实根本就不是茶人,而是文人。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时代的公元733年,卒于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肇端及传播,产生了无人可替的作用。宋朝的陈师道在《茶经序》里云: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楼宇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也是纪录片《中医》总导演周兵非常敬重的老师。尽管年事已高,这位曾经师从冯友兰的老先生,现在依然是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平日里还要给学生讲课,还有各种演讲,马不停蹄地传播国学思想,非常忙碌。在《中医》项..
现年61岁的田存旺已经迎来了他的耳顺之年,说起健康,他以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失去健康=失去一切的生命真谛。【编者按】人对一项事业的执著常常来自于突然的幡然醒悟,随之真正意识到它给自己甚至别人带来了多大的意义和帮助。曾经切身领受过长期亚健康困扰的田存旺,从来没想过自己能遇到奇迹,也正是因..
问:末学是受过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学习国学,做个国学老师,这样做算不算学习外道经典呢?大安法师答:这个没有问题。国学主要是儒家和道家的文化,以儒家为主。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就缺乏四书五经这种教育,现在还是很缺这方面的老师的。中国真正要走向文化的复兴,就一定要向我们的传统文化汲取智慧的..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每次在向着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礼,都会有一句夫子的教诲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夫子的志向,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希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人家可以安享晚年,夫妇、亲戚朋友能诚..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恩的地方,是无私付出的地方。我们走进大会的现场,感受到的就是爱,就是无私的付出、团结,就是..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圣像就让我想起当初师长的一段教诲,师长说到,学儒就要学孔老夫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而学释迦牟尼佛、学孔老夫子一定是要学他们的那颗仁慈博爱的心。所以孔夫子在《论语》当中有提到,他的希望整个社..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就跟著一个师父,一门深入,这叫得师承,所以听了十年,念佛得三昧了。妳看这就很现成..
刘素云老师是学佛人的好榜样,是真正的佛弟子,她“老实、听话、真干,”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两死一生”。身患绝症死路一条;死心塌地一心念佛,战胜顽疾十年成就,念佛三昧。令一切法界众生为之信服。1、 死就是一个生命的转换过程,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没有什么值..
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2013-4-26版作者:褚小帅第一部分:引言净空法师在讲经时说:刘素云居士,一张一小时的光碟,一天反复听十遍。我老实交待,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完全没想到自己也要这么做,我觉着自己很聪明,听一遍就能明白,没必要这么做,后来经常听到老法师说起这件事,还是不以为然。直到2012..
◎ 金 梅李叔同在津门修业期间,有两位老师,对他日后诗词书画和篆刻等艺事上的成就,影响较大。一位是赵元礼,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一位是唐静岩。关于赵元礼(1868-1939)的事迹,《城市快报》已多有介绍。这里补充几点与李叔同有关的情况。笔者前曾提及,1901年春,李叔同在天津探亲访友返沪后,写..
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就深心列举七种,其第七之深心,相对四重破人,而明四种信心,并就其中之上上信心,说明增长成就决定之原因,谓“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日僧亲鸾据此分别,称为五实,即:(一)真实决了义,佛语不虚妄,故称真实;决择正理,究竟明..
指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之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凡六十卷,三十四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其后,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实叉难陀自于阗赍来梵本,并翻译,共八十卷,三十九品,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区别两译本,前者又称六十华严、旧华严、晋经,后者则称八十华严、新华严、唐经。其内容均谓..
又作六相缘起。指六相相互圆融而不相碍。与十玄门之说,并称“十玄六相”,为华严宗之重要教义。六相即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华严宗以此六相之说为基础,而立六相圆融。即:诸法皆具此六相而互不相碍,全体与部分、部分与全体皆一体化,圆融无碍。世亲之十地经论卷一对菩萨行说有六相..
教化他人。“自行”之对称。为“利他”之同义语。谓佛菩萨等教化众生,使之离恶向善。(参阅“自行”2521) p1323
(Saibaba, 1926~)当代印度宗教界之神奇人物。出生于南印度版格罗省普塔帕第村。自三、四岁起,即厌恶杀生,屡显灵异。氏原名赛狄雅,一九四○年三月,氏遭毒蝎螫伤而昏迷数月,五月下旬,苏醒之后,即自称系“赛巴巴”,语意即“神爸爸”。之后即倍显神异,俨然以天神降世自居。印度人闻风归信者甚..
指大乘加行位之菩萨。日本则称世亲为加行大士。(参阅“加行位”1570) p1570
【非心俱生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非心俱生法云何?谓意处,及非心俱生十一处少分。
【苦真是苦】 p0843 法蕴足论一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如是颂曰:诸蕴起为苦。生及出亦苦。生已有老苦。病苦、与死苦。烦恼生为苦。生已住亦苦。非聪敏恒苦,不调伏死苦,无智有情苦,增羯..
为佛十号之一。异译为应供(梵 arhat,巴arahant,音译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盖佛不着尘染,故称无所著。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大一·一三中):“欢喜信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十号具足。”又与“无著”(梵anabhinive?a)同义,即无所执着之意。[中阿含经卷三十六、灌顶经卷十二、四分律..
(术语)对观心门而立。同于教观之教。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