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素食,是一种纯粹的信仰
https://www.tfoyin.com/show/8923.html一提起素食,自然就联想到佛教,对中国人而言,所谓的出家人就是吃斋的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不仅仅是佛教,道教对素食也颇有讲究,道经云:“斋食(即素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所以说,素食总的来讲并不单单关乎某种宗教,而是一种纯粹的信..
徐文明:素食是生活方式 更是一种慈悲和智慧
https://www.tfoyin.com/show/8919.html编者按:近年来,素食渐渐成为一种饮食风潮。选择吃素已经不再是寺院出家僧人的特权,许多名人爱美人士和时尚达人纷纷步入素食的行列,这一群体已经扩展至高校在校大学生。5月12至18日首届北京高校素食文化节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作为高校教授和佛学研究人员的徐文明教授参加..
素食并不等于不吃肉 传统素食养生文化
https://www.tfoyin.com/show/8915.html“素食主义”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并不等于“不吃肉主义”。汉语“素”字本义是指白色、干净和质朴。有专家做过考证,素食在中国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蔬食,此义与我们现代意义的素食重合,《匡谬正俗》中有记载:“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在《庄子?南华经》中则直接..
中国僧人一体吃素 我国佛教的饮食讲究
https://www.tfoyin.com/show/8912.html中国僧人一体吃素!造就了中国素食菜肴源远流长而精致的烹调艺术,但泰国的僧侣、日本的和尚、韩国的出家众、西藏的喇嘛、小乘、大乘乃至密乘的佛教国家,都有僧人不吃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知读者是否记得,历史上曾经有个皇帝三次舍身入寺出家,最後被臣下用钱赎回的空前绝..
东汉异域饮食与佛教传播致素食文化兴盛
https://www.tfoyin.com/show/8902.html汉光武帝刘秀 商业繁荣促进饮食业发展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十分重视发展,在京都之内设置3个较大的商贸市场,它们分别位于宫城以西的大城内、大城东、大城南。都城扩建、户口增加、市场开设,为洛阳商人乃至全国富商大贾的活动..
素食圈套亵渎慈悲心
https://www.tfoyin.com/show/8898.html这年头,吃到嘴里的东西总不让人安生,断了红尘的念想,改吃素吧,结果台湾查出来市面上贩卖的素食料理75%含有动物成分,这可好,德也没积成,肥也减不了,还平白无故浪费了这许多年的口福,你说咱这是招谁了?近日,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东屏一名吃素30年的老妈妈,经医院诊断大脑泡棉化,疑似..
妙莲老法师:吃素多增福寿
https://www.tfoyin.com/show/8895.html⒈ 素食少病又健康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三千年前,释迦佛就这样提倡了。现代人毕竟比以前的人更聪明,也知道素食的好。象医学界就有位瑞士籍的医学博士,写 了一本书,叫做“为什么要素食”,他以医学的观点强调人要是长期吃素,就没什么大病;就算是有大病也容易好。不但病容易好..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https://www.tfoyin.com/show/8889.html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中可能都是六亲眷属,今世身形、智慧、能力等虽不相同,但在贪生怕死、追求幸福安宁方面没有根本的不同,在佛性上是平等的。佛教第一戒律就是戒杀,要求佛教徒善待一切生命,培养慈..
济群法师:吃什么都不如吃素 素食更有益身心
https://www.tfoyin.com/show/8886.html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
佛教徒必须吃素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8885.html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因为,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