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戒
https://www.tfoyin.com/show/5048.html三、传戒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佛教大、小乘的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和菩萨戒五种。比丘、比丘尼戒,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即一定僧数(中国十人、边地五人)、一定范围(结界立标)、一定程式(白四羯磨,即会..
佛门用语篇
https://www.tfoyin.com/show/5008.html佛门用语篇大凡学习各种语言、知识、学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学问,都有他专有的名词或术语。宗教也不例外,尤其是佛教,经典浩瀚,佛学名相繁琐,佛门用语特殊,使得许多有心涉猎佛教的人士视入佛门为畏途,即使是一般信徒,也多不知其义,因而阻碍佛教的发展。为了让有心亲炙佛法者易于扎稳基础,建立信心,..
明心 见性
https://www.tfoyin.com/show/4945.html四六明心见性明。智慧的别名,又真言陀罗尼别名。明地。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明处。学习而生智慧之处,即五明:古印度的五种学术。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明脱。脱离愚痴的叫做明,离开贪爱的叫做脱,故名明脱。明达。明是指三明:宿命明、天眼..
佛教徒的类型
https://www.tfoyin.com/show/4943.html初级课题(十五) 佛教徒的类型佛教是平等的宗教,不分种族,阶级,只要肯学佛,都能获得佛法的利益,但因人类的个性与志趣各各不同,佛为了契合机宜,也就指示各种不同的法门,让信受者依之实行,就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佛教徒。有一种人,听闻了佛法,明白了「万有皆从因缘生」,把握到正确而必然的因果道理..
佛教育乐篇
https://www.tfoyin.com/show/4940.html佛教育乐篇一、体育活动二、音乐三、书艺四、花和茶五、劳动六、修持自明清以来,佛教大都在寺院山林中以静修为主,因此常给人沈寂冷漠,不食人间烟火之感。事实上,佛教是很生活化,很生动活泼,是充满了蓬勃朝气的宗教。佛教很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因此举凡衣、食、住、行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特性,例如:..
夕阳读书会013-Gopi Krishna的拙火经验.夕阳的修行经历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9.htmlGopi Krishna的拙火经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篇文章应该说非常的重要,分量相当大,这个人就是印度的瑜伽大师Gopi Krishna,一开始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Gopi Krishna的生平。 他出生在一个印度教的家庭,在她母亲28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家,组织了一个宗教性质的团体..
华严五十要问答
https://www.tfoyin.com/dict/4909.html凡二卷。唐代智俨集。又称要义问答、华严问答、华严经问答。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系以五十三条问答叙述华严一乘之要义。[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诸宗章疏录卷一] p5239
夕阳读书会008-孙禄堂 马一浮 耶喜喇嘛.超越宗教的框架.找到人群中的钻石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2.html今天读书会的前半段,我会给大家推荐3个人;在读书会的后半段是提问的时间,大家也可以现在就把问题写下来,我在后面的半个钟头会回答大家的问题。 孙禄堂首先,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这个人可能会令大家感到吃惊,这个人是近代的武学宗师叫,孙禄堂。..
行像
https://www.tfoyin.com/show/4885.html十、行像「行像」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赞宁的《大宋僧史略》上说:「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这是佛教「行像」的起源。五世纪初,法显旅行印度时,在西域和印度都曾亲见行像的仪式。他到于阗时,住在瞿摩帝寺,据《法显传》说:「法显等欲..
佛教徒的三种类型
https://www.tfoyin.com/show/4880.html第二十三课 佛教徒的三种类型佛教是一切人类 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 、什么阶级 的人,都可以信仰佛教,学习佛法;但因人们的个与志趣 ,各各不同,佛陀为了要适应这各种不同的个性,也就开示了各种不同的法门;依这法门去实行 ,就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佛教徒 。有一种人,听了佛法,相信因果的道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