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菩萨诣菩提场品第十二

「尔时菩萨既澡沐已,复受饮食身力充实,即时往诣大菩提场。到已告语善地天子并诸地居天子众等,说伽陀曰:

「『任持大地不动摇,菩萨离爱断害者,

 今此树下证菩提,汝等庄严于此地。』

「善哉地居天欢喜,普遍清净三千界,

 广散最上妙香花,遍洒香水皆清净。

 所有坚手及持鬘,常憍天等至空居,

 欢喜瞻仰菩萨尊,散众妙花伸供养。

 四护世天并众会,乃至一切四大洲,

 遍三千界金网严,覆以供养人中胜。

 三千界中帝释主,供养菩萨大威德,

 如广胜殿天妙严,三千界严亦如是。

 夜摩天众咸欣悦,覆瑠璃网以严治,

 广三千界宝珍奇,为人中仙伸供养。

 兜率天众咸欣悦,布真珠网作严饰,

 珠璎其犹半月形,复散真珠广如雨。

 化乐天王并天众,阎浮檀金为宝网,

 金网宝铎出妙声,遍三千界闻皆喜。

 诸有天中净妙宝,无边照曜净光明,

 他化自在天所严,供养一切义无畏。

 所有龙及乾闼婆,摩睺罗伽修罗等,

 各于自宫广庄严,及以妙严于欲界。

「复次寂慧!是时大梵天王见是菩萨诣菩提场殊胜相已,即告一切梵众天子言:『汝诸仁者!知是事不?今此菩萨摩诃萨于大誓愿、广大甲冑而不弃舍,复于坚固甲冑无懈退意,能善成办诸菩萨行,修诸波罗蜜多善住彼岸,于一切菩萨地中善得自在,一切菩萨意乐悉能清净,复善通达一切众生种种根性,深入一切如来秘密分位,诸魔业道已悉超越,于一切善根得不坏信,诸佛威神共所建立,普示一切众生正解脱道,为大导师摧破一切魔外境界,三千大千界中一勇勐尊,积集法药为大医王,覆以解脱缯帛为大法王,放大慧光建大法幢;世间八法皆不能染,真实清净大莲花生,于一切法总持无忘,大海出生离诸增损,不动不摇如须弥山,妙善无垢妙善清净,自净妙慧大摩尼宝之所出生,一切法中而得无碍,大梵所生心业调畅。具如是等功德菩萨今诣大菩提场,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降诸魔军,为令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普为一切转大法轮、作狮子吼,于诸众生广行法施,令诸众生法眼清净,以其正法摄伏一切邪异外论,为欲圆满往昔誓愿,为欲亲近诸佛世尊,于诸法中得富饶自在。汝诸仁者!当发勤勇之心于菩萨所亲近供养。』

「时大梵天王以清净心复告一切梵众天子言:『诸仁者!今此菩萨于多百千劫中精修禁戒,是即最上清净大士。今诣大菩提场,将成正觉。汝等宜应于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广作殊妙庄严等事。』

「尔时大梵天王说伽陀曰:

「『清净大士戒决定,广为人天作利益,

 人中天供天中天,诣菩提场大寂默。

 降伏一切魔军众,一切智智真觉了,

 一切佛法悉圆明,转正法轮行利乐。

 大智一振狮子吼,一切众生闻皆喜,

 令开法眼清净因,人中尊诣菩提树。

 邪异外论皆摄伏,往昔誓愿悉周圆,

 正觉事业现令成,人中尊诣菩提树。

 善哉和合皆专志,普遍地方作庄严,

 三千大千世界中,普见庄严于欲界。

 如其欲界所严事,色界庄严亦复然,

 善哉梵众清净心,广作庄严三千界。

 欲界所现供养事,上界亦现诸供养,

 遍散最上妙香花,宝严众乐皆吹击。

 三千世界诸天众,见闻欣跃伸敬礼,

 乃至色究竟天中,各各自宫广严饰。

 上中复上胜中胜,普现庄严众天宫,

 天女六十百俱胝,建菩提场金刚座。

 一切遍洒于香水,复散种种殊妙花,

 遍列众宝此地方,大菩提场广严好。

 语不能赞诸功德,此有无量种庄严,

 大士决定戒精修,世间善利大威德,

 将诣菩提树王下,降伏魔军诸恶慧,

 一切和合圣者行,广作三千界严饰。

 天人中尊法自在,供养彼得无边福,

 梵众闻彼人中尊,殊妙庄严三千界,

 妙花宝幢作严事,变化世界宝所成。

 俱胝妙盖化空中,如日月光极严丽,

 娑罗树花众最上,化现悉如欢喜园。

 大仙循道欢喜行,变化庄严七车量,

 宝成金莲华密覆,七重界道而围绕。

 帝释天主作庄严,人天希有昔未见,

 如忉利天广胜殿,四大洲严亦复然。

 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严同色究竟,

 勇发勤力皆迅疾,共严最上菩提场。

 如欲界中胜庄严,天龙等众亦如是,

 于刹那间皆化现,菩萨于中所行诣。

 四方天女数俱胝,诣菩提树众围绕,

 涂香末香众妙花,一切处洒妙香水。

 大菩提树本妙严,如忉利天园生树,

 所有一切庄严事,语不能赞诸功德,

 那庾多数彼诸天,彼彼庄严皆殊妙。』

「复次寂慧!菩萨既至菩提场已,始下双足千辐轮相按彼地时,即有广大光明出现。是光普照一切地狱、傍生、饿鬼趣中,诸众生类蒙光照触,所受诸苦暂得停息。迦梨迦龙王宫中大光普照。

「尔时迦梨迦龙王见是菩萨光明照已,心生欢喜踊跃庆快,即时为彼自宫眷属及诸龙众说伽陀曰:

「『如金色光极晃曜,大明照我龙王宫,

 我蒙光照适其身,亦复心生大欢喜。

 如我于彼先佛所,昔曾见此瑞光明,

 而今所覩定无疑,佛大无畏当出世。

 汝等各持妙香花,涂香末香花鬘等,

 真金及彼摩尼珠,以为璎珞并上服;

 复持种种妙乐具,珠宝所严众幡盖,

 及宝所成妙高幢,为天人师伸供养。

 所有龙王妙宫殿,广大庄严悉清净,

 汝等应生欢喜心,皆同亲诣于佛所。』

「尔时迦梨迦龙王与自宫人眷属并诸龙众,各持种种上妙香花衣服幢盖,及众乐具鼓吹歌音,上踊空中,香水如云遍洒一切,复雨龙华龙真珠等。如是广以龙王威神、龙王通力现诸化事,诣菩萨所。到已即时与诸眷属礼菩萨足,鼓妙音乐虔伸供养。作供养已,是时龙王右绕而住,说妙伽陀伸赞叹曰:

「『人中尊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佛刹土,

 刹那恶趣苦皆停,我等龙宫俱照曜。

 龙众蒙光照触已,咸生欢喜作是言:

「菩萨成佛定无疑,金色光明乃如是。」

 有那庾多龙女众,恭敬捧持妙香花,

 及胜衣服众幡幢,诣菩萨所伸供养。

 今此地方花盖等,一切殊妙广庄严,

 又复药草诸树林,低垂悉向菩提树;

 江河停流而寂静,风止摇击悉安然。

 菩萨今日证菩提,世间最胜降魔者,

 梵王帝释诸光明,日月光等悉映蔽,

 蒙光照者得清凉,佛出世故咸欢喜。

 复有诸妙吉祥瓶,右旋宛转在空中,

 仙众龙众等居空,右旋其状亦如是,

 世间若天若人等,各各至诚伸供养。

 菩萨今日证菩提,为求慧者开正道,

 我等今日于佛所,增益威光得善利。

 我昔供养拘留孙,及迦诺迦大圣主,

 迦叶最上人中胜,乃至今供释迦仙,

 此求菩提大神通,最胜希有昔未见,

 具德最上人中尊,出大梵音狮子吼,

 坚求菩提决定心,是心超胜无比等。

 而彼日月可堕落,须弥山王可破坏,

 今日不圆十力尊,世间无复有是处。』

「复次寂慧!时迦梨迦龙王上首之妃名曰金光,与诸龙女恭敬围绕,持以种种殊妙宝盖、种种妙衣及天花鬘、种种巧严真珠璎珞、种种上妙摩尼珠宝,及彼种种众妙香瓶,奏妙歌音诣菩萨所。到已礼敬,散诸宝花而伸供养,住菩萨前说伽陀曰:

「『心无动乱无恐畏,无贪无瞋亦无痴,

 能调难调无染尊,能离诸恶无所着。

 我今顶礼净解脱,大仙拔除诸疑箭,

 以大智光破无明,能度世间诸苦恼。

 世间无依无救者,菩萨善为作依救,

 光明普照三界中,天人欢喜心清净。

 空中遍雨众妙华,及散妙衣广严饰,

 如是胜相我所知,今日大仙成正觉。

 胜者勇诣菩提树,降伏诸魔无染尊,

 烦恼黑闇网蠲除,证大菩提心寂静。

 汝经多俱胝劫中,于先佛所求菩提,

 难行能行为世间,今时圆满胜意乐。』

「复次寂慧!尔时菩萨将成正觉,有诸贤圣以威神力而为警发。即时有一刈草之人名曰吉祥,自然住立菩萨之右,持以净草。是草柔软如孔雀项,复如迦左隣那衣,色香具足一一右旋。时刈草人即持其草,诣菩萨前奉上菩萨,深发最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寂慧!彼时吉祥刈草人者,以宿愿深固昔发愿言:『愿我悉于贤劫之中诸菩萨众成正觉所,大菩提场皆布净草。』何以故?寂慧!我念过去于此贤劫之前九十一劫中,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法中,圆满一千大菩萨众修持梵行,时彼世尊为贤劫中诸大菩萨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时有一长者名曰具慧,在大会中,闻彼世尊授诸菩萨菩提记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长者发是愿言:『愿我于此贤劫诸佛如来菩提场中,悉布胜妙师子之座,或施净草。』寂慧当知,无复疑念,彼时具慧长者岂异人乎?即是释迦菩萨成正觉时奉净草者,吉祥刈草之人。以是缘故,汝今应知,彼吉祥刈草之人随宿愿力,于诸佛所,或施净草、或布妙好师子之座。随诸众生信解智力善根成熟,其事如是。

「复次寂慧!是时菩萨既至菩提树已,彼菩提树神及十千天女,皆悉捧持诸上妙花及涂香等,诣菩萨前。各以所持诸妙香花用散供养,各各头面礼菩萨足,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归命威德大无畏,善寂善调破诸恶,

 离过勇勐大威光,清净导师无染者。

 能救无依诸苦恼,唯一圣尊施诸乐,

 世间烦恼病能除,为大医王普救疗。

 归命清净大名称,天欢喜散花如雨,

 决定今速证菩提,起大慈心摄一切。

 往诣树王登胜座,摧破一切诸魔闇,

 觉悟寂静证菩提,亦如先佛所证悟。

 俱胝劫修清净行,难作能作利世间,

 大仙意乐今已圆,安坐树王成正觉。』

「复次寂慧!是时菩萨持以净草诣菩提场,到已即于金刚座上自布其草,然后乃向菩提树王恭敬顶礼右绕七匝。菩萨布草之后,是时即有八万四千天子,持以八万四千妙好庄严师子之座,奉上菩萨。其座高广严好殊丽众宝庄饰,覆以宝网及真珠网,复垂珠璎而为交络,妙巧施设无数百千上妙衣服。菩萨尔时即现其身,各各安处八万四千师子座上。彼诸天子互不相见,皆谓菩萨在我所施师子座中。菩萨坐已,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诸天子咸生欢喜清净之心,皆悉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