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长者贤护品第一之四

复次,佛告诸长者言:「一切法无观无不观。何以故?离生住灭故。一切法无转无作,离心意识故。一切法系属于缘,自性无力故。

「又诸长者!眼者四大所造,无常无强而不究竟,无坚无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恼众病所集,是故诸长者!眼无依止亦无造作,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四大所造,无常无强而不究竟,无坚无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恼众病所集,是故诸长者!意无依止亦无造作。诸长者!是等诸法应如是学,此眼如聚沫,不可撮摩;眼如浮泡,不得久立;眼如阳焰,从业烦恼渴爱所生;眼如芭蕉,自体无实;眼如幻化,从颠倒起;眼如梦寐,为虚妄见;眼如其响,系属于缘;眼如影像,由业对现;眼如浮云,刹那离相;眼如电光,须臾变灭;此眼无主为如地,此眼无我为如水,此眼无众生为如火,此眼无寿为如风,此眼无人犹如虚空;此眼不实,四大为家;此眼性空,离我我所;此眼无知,如草木瓦砾;此眼无作,风力所转;此眼为空,不净充满;此眼虚伪,虽复治事莹饰,终归散灭;此眼如丘井,为老所逼;此眼毕竟无边际处,后当归死。诸长者!汝等当知,眼既如是,耳鼻舌身意其义亦然,总略乃至彼一切法应如是知。诸愚夫异生,于彼一切所欲法中而生爱着,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又复于彼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此等法中所欲爱着,乃至一切有为无为名相法中所欲爱着。是故诸长者!汝等当于所欲法中勿生爱着,谓妻子舍宅财宝等法勿生贪取,当发净信舍家出家。得出家已不生乐欲,无乐欲故圆具净戒,修持清净波罗提木叉之法,圆满洁白法式仪范,乃至小罪犹怀大惧。诸长者!若如是学即得戒蕴具足。戒具足故,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无所取。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而无所取,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而无所取。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而无所取。总略而言,彼一切法都无所取。以无取故即无减失。何法无减失?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无减失。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无减失。

「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无减失。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无减失。此等诸法若无减失,即无染污。无染污故,即速得轻安。何法轻安?谓无所见。若无所见,即一切所向无有少法而作障碍。若无障碍,即自无所害、他无所害,自他无所害。由无害故,心无所坏,即能趣入彼无余依清净涅盘。

「又诸长者!所言入者,何所入邪?谓非眼所入,非耳鼻舌身意所入。又诸长者!若执眼从缘成,此即着我我所,离于涅盘。云何离涅盘?谓贪故离涅盘、瞋故离涅盘、痴故离涅盘、无智故离涅盘。诸长者!无智者不离过去、不离未来、不离现在,决定无智、离智所生。何名为智?所谓尽智。何名尽智?谓即过去无尽智、未来无尽智、现在无尽智。缘法无智离智所生。彼无智离智,即眼从缘离智所生。眼者无我,若无我即无取,若无取即无舍,若无舍即解脱。云何解脱?谓我执解脱、众生执解脱、寿者执解脱、人执解脱、断常执解脱、一切执解脱、分别执解脱。彼无分别已,即无能分别、所分别。法无分别亦不离分别。云何无分别?谓我我所俱无分别。若我无分别即无取舍,若无取舍即所入解脱。若法离系、若法非离系,皆得出离。何所离邪?谓离一切苦。诸长者!当求如是出离之法。然于是中无法可取。何以故?若有所取即生怖畏。」

尔时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义,说伽陀曰:

「以取法故即生怖,由怖当堕恶趣中,

若见如是怖起因,识法有故而生取。

若能如理观正道,慧光明见破诸暗,

见故即得胜慧明,当知异性无所得。

应当审观诸空处,运动虚假而不实,

此中勿作安乐门,渴爱虚诳世间故。

如实了知于空法,知诸法空皆无实,

我得安乐离忧门,亦得无动最上乐。

若能如是正了知,即知一切法皆空,

由斯解脱诸苦因,是故诤讼无所立。

因诸所欲生执着,执故而生诸娆恼,

执者即是取之名,因取故生于三有。

有故有生即轮转,三有止息即不生,

老病死法亦随无,毕竟不受无常苦。

当知无欲即无取,以无取故无三有,

有若止息即无生,老病死苦皆不受。

是故汝等诸长者,同发舍离取着心,

弃诸眷属所爱因,速当圆具苾刍相。

知识财利诸所欲,应当互生于喜足,

随处谦恭起下心,所向为他增善利。

勿起意谓自守戒,勿观他为破戒者,

于其戒相持犯中,勿非毁他为犯者。

譬如野鹿投绳网,当知彼为自损害,

魔索缚心害亦然,毁他生害亦如是。

愚人生诸损害意,自赞毁他深为咎,

毁戒尚息于谤言,何况梵行持戒者。

具学仙众勇智者,常修远离寂静行,

弃舍身命无爱心,勤求解脱寂静法。

诸外道辈及典章,无利根本皆远离,

爱乐甚深正法门,彼法宣说真空理。

心根本处此当知,所谓内外十二处,

从彼生起诸业因,业久住处谓思法。

眼根色境二种缘,眼识生缘为三事,

若不和合破散时,如无薪火义如是。

如是所生一切法,互相和合故有生,

作者受者二俱无,正道常现诸所作。

内外诸法所成身,是中应知我空法,

愚人颠倒执着心,于我我所不知故。

眼内无法而可有,于外亦复无所得,

无我无作寿者无,应知诸法亦如是。

非眼遍思欲解脱,耳鼻舌身意亦然,

色等无转无作门,当观诸法亦如是。

如大海水起聚时,暂生泡沫而无实,

谛观眼等亦复然,无坚无力如泡沫。

五蕴自性假和合,如彼聚沫无坚力,

解脱一切娆恼门,及彼生老等忧恼。

汝于我教出家已,了知一切法如幻,

不虚受彼信施心,复能普供十方佛。」

尔时五百长者闻佛宣说甚深正法,即于如是中路方处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白衣不杂尘黑易受染色,此五百长者于是方处远离尘垢法眼清净,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复为五百长者宣说法要示教利喜。佛言:「诸长者!眼极炽焰。云何炽焰!谓贪火、瞋火、痴火炽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火炽焰,我说此法自受苦恼。耳鼻舌身意炽焰亦然。云何炽焰?谓贪火、瞋火、痴火炽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火炽焰,我说此法自受苦恼。色尘炽焰。云何炽焰?谓贪火、瞋火、痴火炽焰,声香味触法尘诸火炽焰,亦复如是。

「又诸长者!色蕴炽焰。云何炽焰?谓贪火、瞋火、痴火炽焰。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诸火炽焰,亦复如是。十八界法,其义亦然。

「又诸长者!地界炽焰。谓贪火、瞋火、痴火炽焰。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炽焰,亦复如是。谓贪火、瞋火、痴火炽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炽焰亦然,我说此法自受苦恼。

「复次长者!眼无所取,应如是学,耳鼻舌身意亦无所取;色无所取,声香味触法亦无所取,应如是学。

「又诸长者!色蕴无所取,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及十八界,皆无所取,应如是学。又诸长者!地界无所取,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无所取,应如是学。

「又诸长者!此界无所取、他界无所取,应如是学。

「复次诸长者!若眼、耳、鼻、舌、身、意无所取故,即无依止。色、声、香、味、触、法无所取故,即于诸处中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及十八界,无所取故,即于蕴界中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无所取故,即于六界中得无依止。又诸长者!此界、他界无所取故,即于一切世界之中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若一切法无所取故,即于一切法中得无依止。诸长者!一切法无所得亦非无得,若能了知无得非无得,即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说此为解脱诸苦。」

尔时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义,说伽陀曰:

「此诸世间极炽焰,生死二火镇烧然,

无救娆恼诸愚夫,唯圣道法常不灭。

何法世间作光明?有佛如来今出现,

刹那善观正道门,发起精进常坚固。

当观诸法无依止,慧光明见破诸暗,

见故即得胜慧明,应知异性无所得。

若能观察无依止,了知一切法皆空,

如是了知空法门,菩提心空无所有。

当知贪瞋痴等法,此三炽焰极勐恶,

世间寿命普烧然,久处睡眠愚不觉。

所有生老及病死,忧悲苦恼常逼迫,

当知娆恼诸世间,彼一切法无依止。」

尔时五百长者闻佛所说如是正法,心开意解,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于佛法中净信出家!复于佛所圆具净戒。」

尔时佛言:「善来诸苾刍。」即时诸长者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苾刍相。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汝等受持袈裟衣,须发自落皆清净,

执持应器善相圆,一切皆成阿罗汉。

既证果已依师法,各说清净嗢陀南,

于诸天人大众前,圆满清净苾刍相。

往昔曾于诸佛所,皆修广大布施行,

一呼善来欢喜生,处处广修诸善法。

今得见我出世间,发清净心复增胜,

由彼增胜清净心,听说最上清净法。

闻佛语已证圣果,远离我见诸执着,

现前空法悟圆成,我生已尽皆解脱。」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