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香

以香薰于十方,比喻持戒者之德名远闻。盖持戒之香,芳馨遍世间,名闻满十方,逆、顺风时悉闻之;非如栴檀、沉水或花叶之香,顺风则闻之,逆风则不闻。戒香经(大二·五○八中):“世间所有诸花..

戒光明

表受戒之德相,或形容持戒修善之功德之用语。又作戒光。光明,比喻持戒之德力。盖诸佛出现于世,皆相承传诵戒文,一切发心之菩萨,乃至十住、十行、十地菩萨亦皆诵之,故非仅是佛,凡戒德熏习之..

戒光明

表受戒之德相,或形容持戒修善之功德之用语。又作戒光。光明,比喻持戒之德力。盖诸佛出现于世,皆相承传诵戒文,一切发心之菩萨,乃至十住、十行、十地菩萨亦皆诵之,故非仅是佛,凡戒德熏习之..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清贵尼师火化后的翡翠色舍利花) 文/释净殊四川省安岳县文昌寺住持、比丘尼释清贵,俗名黄安秀,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幼年随父母吃素念佛,七岁在上禅下庄老和尚座下皈依,因为信..

毒龙

(本生)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

毒龙

(本生)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早年,有一位男居士,侨居在舍卫国。居士家中有位妻子,年轻貌美,风华绝代,著名遐迩。同伙们都很想见她一面,但居士始终不让妻子见他们。有人就把这事告诉国王,国王也想看看这位美男究竟边幅..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问: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答:有智慧的摄持,持戒、忍辱、布施,精进、安忍、静虑才可以成为波罗蜜,才可以成..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问: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达真堪布答:有智慧的摄持,持戒、忍辱、布施,精进、安忍、静虑才可以成为波罗蜜,..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1、施度----布施度悭贪: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2、戒度----持戒度毁犯: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

作持门

(术语)顺于作持戒而积极的行众善也。

作持门

(术语)顺于作持戒而积极的行众善也。

作持戒

(术语)区分戒为二种:一作持戒,二止持戒。前者积极的命行,某行为后者命禁止也。即不杀不偷等之戒谓之止持戒,作说安居之善事为作持戒。又称止持门作持门,诸恶莫作为止持门,众善奉行为作持..

作持戒

(术语)区分戒为二种:一作持戒,二止持戒。前者积极的命行,某行为后者命禁止也。即不杀不偷等之戒谓之止持戒,作说安居之善事为作持戒。又称止持门作持门,诸恶莫作为止持门,众善奉行为作持..

作持门

持戒以修习善事。又作作持戒、作善门、修善门。为“止持门”之对称。持戒以防身、口诸恶为首要,诸恶既离,更须修善,策励三业以护善,此即作持门。乃教人众善奉行之戒,如四分律中之二十犍度,..

作持门

持戒以修习善事。又作作持戒、作善门、修善门。为“止持门”之对称。持戒以防身、口诸恶为首要,诸恶既离,更须修善,策励三业以护善,此即作持门。乃教人众善奉行之戒,如四分律中之二十犍度,..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南北朝(刘宋)释慧庆,俗姓竺,广陵人。住庐山寺,精通经律,戒行高洁。受持法华,思益等经,每夜诵经,听见暗中有赞叹声。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渡江时遇到风浪,船快翻..
《金刚经》神奇的治病效果,一定要持戒

《金刚经》神奇的治病效果,一定要持戒

修行要忏悔业障,可以通过金刚经,尤其是病苦的人。现在人的病,以业障病为多。比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都属于因果病。因果病有两个表现形式,一种是一部分的神识魂魄被阎罗王拘到地府去..

摩犍提

(人名)梵志名。智度论一曰:摩犍提难佛之偈曰: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舍内外灭,云何当得道?佛答曰: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诸..

摩犍提

(人名)梵志名。智度论一曰:摩犍提难佛之偈曰: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舍内外灭,云何当得道?佛答曰: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诸..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