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烦恼,人人在所难免。虽不希望,却很难摆脱。烦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各宗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对烦恼的认识决定了能否真正解决烦恼。所以剖析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烦恼。抛砖引玉,欢迎指正。解决烦恼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心空虚、不安、恐惧、混乱、无奈等等..
惟贤长老一、学佛首先要念苦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苦有苦苦、坏..
真正信仰的落实应是怎样的呢?消除自我,融入大众才能算你把信仰真正落实了。因为佛法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一切恶法断除掉。我们还要清楚这个恶法也好,贪嗔痴也好,最根本的一个罪魁祸首是我执。我执当头如浮云,遮天蔽日障本性。观心丝毫无取舍,人生处处放光明。我们处处不自在、不幸福、有..
真正的自尊,是没有人能够伤到你海蓝博士自尊很虚无,生活很现实。自尊不是要来的,是挣来的。真正的自尊,没有人能够伤到。如果把容易受伤当做自尊心太强,其实是缺乏真正的自尊。不尊重和伤害你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把你带到了寻找自己的路上,让你学会:世界上没有不尊重,只有不自尊自信。..
导读:一些人学佛,或多方寻师,或多处参学,藉大善知识之指点或圣地之加持,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当然,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所悟。那么,悟在何处?亦即从何处起悟呢?其实,关键还是这颗心,悟,是从心上来悟的。这颗心,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也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生命的长河中,很多人都在寻找生命的归宿..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做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
好几种,这是我根据佛经理解的。洒净的意义是把加持了大悲咒的水洒出去;第一个作用就是清场。洒出去,洒到谁身上,沾谁谁得度,这也是救度众生结佛缘的一个含义。比如,我想在这个地方举行一个什么佛事活动,这个地方想洒洒净,目的是结一下界。当你洒净的时候,结界的时候,所有在这里的那些众生都被..
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希望人家准备好菜好饭吃,或者好地方住,不可以有这种念头。人家对自己好就高兴,稍为不圆满就不高兴;修道的人有这种念头,就是种堕落的因。一般人不是供养我们的色身,是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吃饱了,有地方住,这已经不错了。我告诉你们,我在参方的时候..
你要是单单记得〈大悲咒〉,单单学过〈大悲咒〉,而不诵不持,这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诵。诵,就是离开书本来诵念〈大悲咒〉。持 ,不是今天诵念,明天就不诵念,后天又诵念了;这个持,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 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后天也要念 一百零八遍,天天这么继续不间断的..
玛吉拉准年轻时,就学习了所有的大乘般若经典,为她日后的修行打下了基础。但她的一位老师索南喇嘛告诉她,修行不能仅仅停止在书本上,般若智慧的教法一定要与身心行为相联系。你似乎已经学习了所有的般若经典,但你真正明白经典的内涵吗?索南上师问。我明白。玛吉拉准回答。那么,请你给我解释一下。..
从供灯放生等善行谈何谓真正的福报◎ 普巴扎西弟子:顶礼上师!特别修行五年以上的人,也包括我们自身,就感觉修一段时间之后会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有的导师就建议你这是福报不够,赶快去供灯、去放生、 上师:我想,讲这句话的导师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福报,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福报,福报..
惟觉谈禅:真正的财宝--清凉问题一如何灭去嗔火,从佛法中得到清凉舒畅?老和尚开示:若心当中不容易平静,就是烦恼。烦恼的根源就是贪、嗔、痴三毒,每一个人都有这三毒。尤其嗔心如一把火,最严重。所以佛经里说:火烧功德林、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心当中有欲火、嗔火、饥火,这三把火使我们的心..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度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就是说:佛为化缘而来世间成佛,佛虽入灭,化缘未绝。此一尚未完满的化..
圣严法师佛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协助,共同走上良善、光明的道路,所以广结善缘其实就是普度众生。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与他人结缘呢?无论是用物质的援助或情感的关怀,只要不离开佛法的精神,都是与众生结缘的方式。一般人多半是用物质来与他人结缘,但如果懂得佛法..
济群法师完美人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完美的人生,只有佛菩萨方能圆满。通常所说的完美,是具足有利于修行的身份,可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那么,这一身份具有哪些特点?可归纳为八点。以下具体说明这八种圆满。第一是寿量圆满在过去生种下能感得长寿的业力,才有更多时间修行、弘法,长时间地积累福德..
佛源老和尚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在于自己。自己觉得念阿弥陀佛心不散乱,那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释迦佛,心就是释迦佛。参话头无论你参念佛是谁也好,参拖死尸是谁也好,参万法归一也好,参狗子..
◎ 莲 池(著) 吴锦煌 (译)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岂曰:王臣护法,信施恭敬,上不役于官,下不扰于民,而有自然清闲逸乐..
惟贤法师一、学佛首先要念苦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苦有苦苦、坏..
真正的毒蛇佛陀时代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在路上走,途中,佛陀朝着某方向盯着并说了一句:毒蛇。阿难听了,也朝该处去,也回了一声:毒蛇。他们的对话被旁边的一位农夫听到,于是,他在佛陀和阿难尊者离开了以后,就往那方向走去,结果是什么也没听到,只是发现该处的土壤有些异样,于是便拿了锄头往那..
圣严法师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只要我们内心的观念能够转变,苦就不会存在。但因为我们有身体,即使观念上已经很清楚什么..
真正的出离心宗萨仁波切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只..
《大般涅槃经》也许大家没有研究过,听起来有一点吃力,现在我们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来诠释涅槃的意境。刚刚讲的,我不属于这个世间,我们现在来讲什么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用现在的名词,你要牢牢地记住:一、绝对的独立;二、绝对的平等;三、绝对的自由。再加二个字就更清楚了,真正的我,心灵绝..
真正皈依处即在自己的心阿姜查禅师这次雨安居我不太有力,身体欠安,所以来山上呼吸点新鲜空气。人们来拜访,我也无法如往常般接待他们,因声音沙哑,气息奄奄。大家现在还能看见这身体坐在这里,也算是种福份,很快就会看不见了。气将尽,声将息,它们会如其他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般,随着其他支撑的元..
◎ 张德芬当清风完美的一天,风帆就是要张开。美丽在全世界绽放。今天就是这样一天。我的眼睛就像太阳,做出许诺;许诺着生命会拥抱每个晨朝。活生生的心给予着我们,恰如那光明天界的照耀,心与天界一同,以极大的温柔,爱抚着大地。这是一股可以进入心灵的清风。我知道,这爱弹奏着腰鼓。哦,许多手..
众生以各自的业力而显现不同的生命形态,佛经上说,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等。形态各异,而同样是有情,所谓有情,就是有能力感受苦乐的一条条性命。轮回六道中的每一个众生,上至天界,下到地狱,以及这之间的阿修罗、人、旁生、饿鬼,没有谁不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对绝大多数众生来说,最大..
林清玄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院,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院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层楼那么高。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
一行禅师真正的笑容,源于一颗了悟的心。如果孩子微笑,如果大人微笑,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每天我们都能够面带笑容,能够平和与快乐地生活,不仅仅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如果我们懂得生活,还有什么方式能比笑着开始一天的生活更好呢?我们的笑容,肯定了我们要平和、快乐地去生活得觉知..
佛法有求必应,无愿不成,但是由于我们投入不够,收获就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好。事实上不是佛法不够好,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有时候有徒弟跟我说:师父,假如我像您一样就好了。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像您一样呢?你要跟我一样投入,就能达到跟我一样,你投入得比我少,怎么会跟我一样呢?你只看到师父坐在高..
◎ 方海权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觉悟。 觉悟表现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佛化的家庭很多人都认为全家人人拜佛,就是佛化了。 当然,人人供养三宝佛法僧是佛化之一。但是,佛化并不容易,所谓佛化就是心灵和行动已经觉悟化,清净化。若虽有归依三宝,供养奉佛菩萨圣像,..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木讷祖师》,木讷是密勒日巴的简称。在西藏,不管是红教,黄教,白教,还是花教,都很崇..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