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诸法不应追念。
未来诸法亦不希求。
现在诸法勿生染着。
如是行者名真解脱。
过去诸法不应追念。
未来诸法亦不希求。
现在诸法勿生染着。
如是行者名真解脱。
一个宣示寂灭(涅槃境界)才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的真理,也就是四圣谛中之灭谛。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空观时,应观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谓一乘才是真实的菩提,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为方便而说的菩提。
【真如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六无为中,前五种是或约其因来说,或约其用来说,只是方便譬喻,唯有真如无为才是诸法的法性、实相。《成唯识论》卷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是诸法的实性,诸法如波,此性如水,诸法如绳..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证真,..
一切众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萨才是真子。
以布施来说,施者受者和所施物,谓之三轮,在行施时,如果心中存有三轮相,便是有相三轮,不能算是真正的布施波罗蜜行,若无此三轮相,所谓施恩不望报,那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
1、华译为定,是定心一处的意思。修行的人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时,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定,也就是进入三昧的境界。2、又译作正受,是正常的享受的意思。世人的心常被外境的影响而波动,那已经失去正常,修行的人面对一切的外境时,虽了了分明,但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
梵语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之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
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
有因缘造作之法,叫做有为法,无因缘造作之法,即叫做无为法。在五位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灭变异的有为法,最后六法,才是清净寂灭的无为法,也叫做真如实相。真如实相本来不一不异,为何又分出六法?盖六种中的前五种,或依其原因而说,或约其作用来讲,只有最后的真如无为才是无为法的本..
初地以前。地前是凡夫菩萨,要到地上才是法身菩萨。
二空观之一,即观五蕴之中无我的真理。例如,坐禅时,闭目反观:我由五蕴所组成,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其中之色乃我的身(肉体),受想行识 乃我的心(精神作用)。若说色是我,色从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到底地水火风,哪个才是我?若说心是我,心由受、想、行、识种种妄念所生,妄念时..
是被生死之苦果所缚而不得解脱的意思。阿罗汉虽已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已灭度,入无余涅槃,才是连果缚也断了。
殊胜之果,即佛果。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非胜,菩萨十地之法尚未圆满,故虽胜而非果,只有佛果才是最究竟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假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的我,才是真我。
真正的解脱,即佛的涅槃。
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它是一件平凡且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好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须有舍我其谁的力。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清醒坦诚、聪明智慧。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能够利用别人优点,是慧。清醒坦诚是做人之必须,聪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须。..
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是肤浅的人越浮躁不安;人最先成熟的不是身体,而是言谈举止间的气质和智慧,人最先衰老的不是容颜,而是不顾一切的勇气;敢于背上超出承受能力的包袱,经历一段后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优秀很多;成功的人不仅仅是才华横溢,而是坚强的意志及平和低调诚实让人信任的品行。..
壹《养生延命论》《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昭示天下戒恶行善。执行天道,诚守人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最贵,灵者人也,性本合天道;贵者,生命能修至长生。生命长短非自然亦非命中注定。《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完全可以看作人生奋斗的三种境界。即1、晏殊《蝶恋花》里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柳永的《凤梧桐》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辛弃疾《青玉案》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先肯淡泊,而又甘于淡泊,甚至享受淡泊,做到孔子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能到达宁静的境界。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你羡慕别人月薪几万,却不知道他日日加班到深夜的辛苦。你羡慕别人说走就走到处游玩的自由,却不知道他为这份自由放弃的东西。一切都有代价,无论是财富,事业,别人永远是别人。别处永远在别处,等你走过去,你现在身处的地方又成为你的别处。不必羡慕别人,顺其自然,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的一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心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痛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继..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