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豫深情演唱《梦田》,真正的时代金曲,经典金曲永不褪色!
相关推荐
一持
专门受持一佛名号或是一部经典。
一乘经
专门说一乘妙理的经典,指法华经。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
Chang'ahanjing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原本失传。近代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各经出自何派传本,已无可稽考。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
大般若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
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 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
阿含经
《阿含》是北方所传原始佛教经典汇编的名称,其意义为依着师承的展转所传。一般佛教文献里都将它看成声闻乘三藏中的经藏。它区分为四大部,称为四《阿含》,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和《增一阿含》。唐玄奘译本《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参照南方上座部所传五《尼柯耶》的分法,也说有第五..
佛典音义
佛典音义,是汇集解释佛教经典中难读难解的字音和字义的著述。它产生的来源有二:首先是为读习佛典的需要。中国译经,始于东汉,历二百余年迄刘宋时,即已卷帙浩繁,义理丰富。其间古代学者对于各别经典多有注释,但对于一切经典文字的读音解义,需有音义专著详加注释,方能使学人从音通义,明白了解经..
十二有支
十二有支,也叫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原出《阿含》经典,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称为十二有支。这种结构,在佛教原始经典中是为探求有情众生生死苦恼的缘起而设立的。无明(对佛教真理不能自觉)为缘引起行(善恶行业),行为缘引起识(识别作用),识为缘..
教判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教判。教判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了隋唐还继续盛行。从有教判以来,就未得一致的见解。又由于诸家所见各异,遂生宗派之别,所以教判也是宗派成立的原因之一。在南北朝时代,南北判教著名的有十家..
外道
【外道】指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古印度时代,佛教指外道为神圣而应受尊敬之隐遁者,意思为正说者、苦行者;相对的佛教自称内道,佛教经典自称内典,称佛教以外的经典为外典。到了后世,渐渐附加上异见、邪说的意义,外道遂成为侮蔑排斥的贬称,意为真理以外之邪法者。外道种类至多,如六师外道,六苦行..
能诠所诠
【能诠所诠】诠为诠显经典、事物之文句,能显义理者称为能诠,所显义理称为所诠。
十法行
修持经典一共有十种方法:一、书写,恭敬书写经典;二、供养,将经典供奉在塔里、佛殿里,以此诚心供养;三、施他,就是印经布施他人,使经典能够广为流传;四、谛听,用心地听闻经义;五、宣说,听闻了经义之后,能够为别人讲解经文的意义;六、受持,就是自己能够信受奉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七..
小乘法
宣说四谛或十二因缘的道理的经典,如四部阿含经是。
三部经
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等等。
三部秘经
三部密教的经典,即大日经、金刚顶经、三苏悉地经。
大众部
佛灭后众弟子在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外结集经典,在窟内结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结集的,名大众部。
大小二乘
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若从经藏里的经典分之,四阿含等罗汉系经典为小乘,般若法华华严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
内典
指佛教的经典,佛教以外的叫做外典。
五浊增时
五浊逐渐增长的时期。在住劫中人寿由二万岁的时候开始,世界便渐渐浑浊而不净起来,随著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浑浊不净,尤其是在末法时代的今日,更是浑浊不堪,所以叫做五浊增时。
了义经
(术语)说示究竟显了之义之经典也。从大乘言之,则小乘总为不了义经。然大小乘经典中亦有了义不了义之别。故佛言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也。
十二部经
(术语)一切经分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三十三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于理契于机之经典。二、祇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于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为颂。三、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长行,直..
增一阿含经(Ekottaragama-sutra)
Zengyi'ahanjing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
中阿含经(Madh yamagama-sutra)
Zhong a hanjing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历代单经零本翻译颇多,据《精刻大藏经目录》(..
汉文大藏经
Hanwen Dazangjing汉译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最后汇集、编纂成藏,卷帙浩繁。编次的形成 据《隋书经籍志》和《历代三宝记》载:梁武帝萧衍在天监十四年(515)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由沙门僧绍撰《众经目录》4卷。十七年,又命宝唱改定,共14..
一日经
又称顿写经。指于一日之内所书写之经典,或指一日之内书写经典之事而言。日本自平安朝时代中期起,历南北朝时代,书写一日经以超荐亡者之风气颇为盛行,尤以书写法华经为最。有于十数年间反覆书写一日经而写满千部(称为千部一日经)者,另有多人于一日之内写出一切经者。(参阅“顿写”5704) p26 ..
生酥经
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之方等的经典。
论
将经典所说之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叫做论。三藏之一。
希法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达磨,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亦名未曾有。
戒经
说戒律的经典,如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是。
阿僧祇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净土三经
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经典,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