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感冒患者明显增多,且大都表现为先上火,后着凉。

上火常见发烧、嗓子疼、咯黄痰、口干口苦、长口疮、便秘等症状,接着鼻子不通、流清鼻涕、头痛、周身疼痛、乏力、不想吃饭等症状相继出现。

为什么天冷了,上火的人反而多了呢?这是由于冬天气温低,人体卫外气机郁闭,出汗少,又由于户外活动减少,代谢物的排出也相对较少;冬季饮食,人们多会选择火锅等肥甘厚味食物,这些原因都会造成体内痰湿内生,大便不通,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出现上火表现。内有积热,外在气温低,体内外温度差加大,易受风寒,造成寒包火感冒。

按理说上火了就要去火,但实际并没那么简单。临床上,很多病人长期、反复吃清热泻火、消炎解毒的药物,却只能下一时之火,隔几天又会再犯。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找到上火的根源。只是暂时压住火,过几天又死灰复燃。

有上火迹象时,常可用防风通圣丸(半包到1包,1日3次)、莲花清瘟胶囊(2粒,1日3次)、保和丸(每次20粒,1日3次),服用1~3天,上火症状会尽快消除,当然也就不会有感冒发烧等后患。

另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防上火的根本法宝:即使是在冬天,也要每天坚持适度运动;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清淡温和、好消化的饮食原则不能丢;每天保持大便通畅,1天1~2次;避免过度取暖;保持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平和愉悦的心态。

(摘自11月22日《大河健康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