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
达真堪布答: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礼仪之邦应有的风范。《二规教言》中云: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即使是公交车上互不相识的老人家,从智慧、功德上讲,他们均超胜自己,因此理应成为自己恭敬爱戴的对象;从体能上讲,他们则是弱势群体,因此理应成为自己爱护照顾的对象。
问: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
达真堪布答: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礼仪之邦应有的风范。《二规教言》中云: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即使是公交车上互不相识的老人家,从智慧、功德上讲,他们均超胜自己,因此理应成为自己恭敬爱戴的对象;从体能上讲,他们则是弱势群体,因此理应成为自己爱护照顾的对象。
无趣老人。讳如空。秀水人。族姓施俗。号静斋。留心内典志慕祖道。同友济法舟参访八年。谒野翁晓禅师。指参一归何处话。后闻鸡鸣有省。往扣决择。蒙翁印可。付衣付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师剃染后居敬畏。于万历庚辰八月六日逝世。年九十岁。入灭偈曰。生来死去空华..
释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蒙之岁有似神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礼净觉为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我今跣足而去。傥见文殊惟求聪明学..
桐峰庵主,僧问:「和尚这里忽遇大虫,作么生?」师便作大虫吼。僧作怖势,师大笑。僧曰:「这老贼。」师曰:「争柰老僧何!」有僧到庵前便去,师召阇黎,僧回首便喝。师良久,僧曰:「死却这老汉。」师便打。僧无语,师呵呵大笑。有僧入庵便把住师,师叫:「杀人!杀人!」僧拓开曰:「叫唤作甚么?」..
潭州报慈嵩禅师,僧问:「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师曰:「百岁老人入漆瓮。」
(1543-1603)明代僧。吴江人,俗姓沈,名真可,号紫柏老人,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
老人当以念佛为正行◎ 印 光老人当以念佛为正行。写经要志诚恭敬,一笔不苟。又须过细校对,不令有错。若或有错,当另写。不可剜补,以免久则糨性退而落脱也。写一句,校一句。写一行,校一行。一页写完,通页再详校二三次,方可无错。若错不愿写全页,则将错字点一笔,即写正字于其旁。千万不可剜补。..
信众: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该说?法师:此话不该说。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定要防止出现“以凡滥圣”的局面。《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说:“我灭度后,勅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不可能成功。农民种地时,如果只有肥料,没有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求财,就像没..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现世现报、来世再报、生生世世以后再报。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有些庄稼甚至要一年后才能收获。在哪些田里“种庄稼”收获快呢?佛讲,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福田是佛、菩萨、上师。他们是种福最好的良田,..
刘素云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人来到世上,随着自己的长大,耳闻目睹父母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黑变白发,动作从敏捷变缓慢,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个人如果晚年境遇凄凉苦楚,缺乏关心和赡养..
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1993年书信:建才仁者慧鉴:11月24日函悉,所问各点,奉复如下:二、修心中心上座修定,下座修慧,故不坐时以“观照”为主。返观自心(心念),如光普照,故叫“观照”;若观时心念不起,常觉不迷,便是“觉照”,总之,都是“观心”功夫,意思一样。观心是根本法门,但非“定”不易起观,故修..
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选自心灯文库)1.2001年4月25日某佛教杂志编者按:最几年来,台湾萧平实先生的著作在大陆渐渐传开,甚至有些佛教团体开始筹资印行他的著作。他的著作中有许多令人疑惑的地方,而初学者又往往莫衷一是。出于对法的尊重,年初,刘东亮居士特将自己得到的一套萧平实先生..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孝谦仁者慧席 :手教及尊作两幅,均拜收。才华横溢,不胜敬仰!知曾阅读拙作《般若花》,可谓文字因缘,至祈指正为盼!知正修“六字大明咒”,甚好!此法简单易修,而三密相应,功效卓越,祈仁者一门深入,久必有成。余在拙作已详,不复一一。谨复顺叩道绥!愚学人徐恒志拜启2000年6月12日孝谦仁者..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一九九一年三月)某某居士: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仁者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颇有见地,值得讨论。兹略述拙见如下:一、烦恼无始有终问题按此问题并不难解,在《圆觉经》金刚藏菩萨章,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年华仁者:12月28日手书收悉。近谅贵躬健康,道心纯熟,一切吉祥!仁者在学法过程中,以般若为先导,每日诵持《金刚经》,能做到一心无住,事来应付,事去不留,便能获得实际受用。如心情开朗,便是效果。在持诵经咒过程中,妄念纷飞,这往往是进步的表现,譬如暗室打扫,尘埃飞扬,势所必然,只要坚持..
答哈尔滨张春喜居士智喜仁者慧眼:2月5日手书敬悉。前书可能遗失,今奉复如下:一、本来面目,空空寂寂,但又了了分明,若只有空寂而无灵明,岂不成为顽空。故当一念不生,“说是一物即不中”时,却灵光独耀,灵知不昧,“明”和“见”是无分别智慧,不是有分别的意识。二、见光见佛,可能有幻相出现时,只是不理不着..
答石家庄刘东亮居士东亮仁者慧眼:11月6日信已收悉。兹复如下:一、知拙作准备再印,固是好事,但一切随缘,仁者勿过于操心。知《随笔》将于明年在《禅》刋刋出,藉供大家参考,一得之愚,或者不无小补也。某居士处已电告一切。二、修行之事,总在见缝插针,越忙、越麻烦,越要定力应付,能边修边做,便能应付宽绰,..
答哈尔滨杨振刚居士振刚仁者:嫂夫人之逝世,难免悲哀,但仁者须知这个世间,一切一切都是苦、空、无常、如幻如化无不都在变化中,不能尽如人意。正由于嫂夫人逝世,让您早日明白人生苦空,不断变化,使您能信仰佛法,明白真理,解脱生死轮回,成就无上佛道,转坏事成好事,是在仁者的奋发图强,心无所著,不使自己陷..
答南通秦居士某某仁者:来信收到,信中说,一看便了,观心很好,但不能执相,不管什么现象现前,一概不理,反反复复总是有的。都要看作是进步现象。当妄想断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不执一物,自然有个好消息。但此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也不可执,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连虚空也粉碎,还要这两句话作什么?总之,刻苦..
答烟台范业信居士业信仁者:手书敬悉仁者已臻“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的境界,即是认识本来面目,也即明悟自心,见到本性。但此光景正是由禅宗破初关,进入悟后起修的破重关境界,故有时能觉照得住,有时则事后才觉照,必须勤于照顾,不断在事上磨炼,处处与自己奋斗,才能上上升进,到佛地位,才是常寂常照。此阶..
答南通王居士某某仁者:函悉。您能勇猛精进,虔修心中心大法,十分难得。现已修1300多座,而不明心地,其原因是只顾到修定,未用功修慧;虽用功证体,但未曾真正起用,故修心中心法必须上座修定,二小时中万缘放下,死心塌地,增加定力,但下座时,必须修慧,时时以观照力,(上座定后,自有慧照的力量)返观自己本性,于一..
答南通钱居士某某同学:10月3日来信收到。你是一个很有品德和智慧的人,所以对于一门学问的研究,很专心用功,非常难得。现将问题简复如下:1、在静坐中呼吸较粗,这是一定的过程,随着呼吸的逐步调和以及妄念的逐步减少,呼吸也便渐渐细微,渐渐不知不觉。但这是自然地进行的,不要强制。(可细看《静坐入门》14..
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鸿老大德长者法座:五月二十日手教拜悉。此次辱蒙枉顾寒舍畅叙所怀,深感您老人仁厚慈祥,虚怀若谷,令人有高山仰止之赞叹。所赐佳作《心经体会》[后由徐老定名《心经蠡测》,编者注]过去油印本上亦曾拜读重印本,启我茅塞,其乐何如。不料展阅未及一半,适有外地道友来访,欲得此书,不..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智金同学慧鉴:来信和照片收到,知您善根甚厚,在学佛道路上前程无量!知已经 某师灌顶授以心中心密法,因缘不可思议。此法原出《大藏经》,属于无相密法,如果根机相当,做到离相无住,便是《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境界——佛境。每座坚持二小时,只管口持咒,手结印,意则一切不管,妄念来时,随来随..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