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看到别人缺点毛病时,我们应该指出吗?如果指出是不是在说恶语,是有罪过的?
达真堪布答:是否指出他人的缺点毛病

其实,作为凡夫众生,看他人的缺点和毛病,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外境没有不清净、不圆满的,不清净、不圆满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问:看到别人缺点毛病时,我们应该指出吗?如果指出是不是在说恶语,是有罪过的?
达真堪布答:是否指出他人的缺点毛病

其实,作为凡夫众生,看他人的缺点和毛病,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外境没有不清净、不圆满的,不清净、不圆满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本溪和尚,因庞居士问:「丹霞打侍者,意在何所?」师曰:「大老翁见人长短在。」士曰:「为我与师同参,方敢借问。」师曰:「若恁么从头举来,共你商量。」士曰:「大老翁不可共你说人是非。」师曰:「念翁年老。」士曰:「罪过!罪过!」..
恶语者,谓恶之言语。修行之人,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三业】业为造作、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行,此三种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就称为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二、 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两舌、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
【口业】身、口、意三业之一,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见三业条。
【不恶口】恶口为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不恶口为恶口相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恶口】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据《大乘义章》卷七载,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故称之为恶口。
1、贪病、嗔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治;嗔病是嗔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触犯佛所制戒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道。
(名数)眼等五根与忧喜等五受,及男女意命四根也。仁王经下曰:复观十四根,所谓五情五受男女意命等,有无量罪过故。
(术语)十恶业之一。旧译曰恶口,以恶诽谤他之言语也。俱舍论十六曰:若以染心,发非爱语,毁誉于他,名粗恶语。
【粗恶语者相】 p1474瑜伽八卷十二页云:此中毒螫语者:谓毁摩他言。纵瞋毒故。麁犷语者:谓恼乱他言。发苦触故。所余麁恶语,翻前白品,应知。
【粗恶语有三种】 p1474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七页云:云何麁恶语从贪生?如以名利、于他有情,骂詈毁辱。若为己,若为他。如国王等,委酷法人,令主辞狱,及令军佐、制造书檄。由此等缘,作麁恶语。是名从贪生。云何从瞋生?谓如于他、有损恼心,怨嫌恶意乐心,便骂辱彼,或彼亲友。若为己,若为他。..
【粗恶语增上果】 p1474瑜伽六十卷五页云:若器世间、其地处所、多诸株杌荆棘毒刺凡石沙砾,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泉干竭,土田咸卤,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如是一切,是麁恶语增上果。
【六轻蔑】 p0296瑜伽十四卷十八页云:又于宝学,有六轻懱;能令善法,或未得退,或已得退。舍佛圣教,乃至微信,亦皆退失。谓于佛法僧宝,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由恶友故;于增上心、慧,令得邪僻教诫教授。由恶语故;全无所得。彼由邪僻及无所得故;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与此相违,当知即是白..
谓理忏与事忏。(一)理忏者,观诸法实相万法皆空之理,以罪恶乃妄心所造,而妄心无体,罪恶是空,因以灭除众罪。(二)事忏者,以礼佛诵经等事相上之作法发露忏悔罪过。又理忏乃忏烦恼道,事忏忏苦道、业道。[心地观经卷三、摩诃止观卷二] p240 ..
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载,诸菩萨欲听闻法时,对于说法之法师不应产生五种异意,而当以纯净之心倾耳谛听;否则,若对说法师心生嫌鄙,而不欲从其听闻正法,则必将退失殊胜之智慧。即:(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不可起念计量此说法师之破戒犯律。(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不可起念计量此说法师之种姓卑微。(..
云何烦恼增上所生诸业?谓若思业若思已业,总名业相。又有五种业,一取受业,二作用业,三加行业,四转变业,五证得业,今此义中意多分别加行业。何等思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何等思已业?谓身业语业意业。又此身语意三业,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即十不善业道,谓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
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十?一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离间语。六粗恶语。七杂秽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为十?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欲邪行。四离虚..
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而兴诤论,如薄伽梵于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欲勤精进修诸善品,欲行贞实法随法行,欲善摄益一切有情,欲得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正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何等十二?一者宣说证无上义微妙法时,其信解者甚为难得。二者..
日子和尚,因亚溪来参,师作起势。溪曰:「这老山鬼,犹见某甲在。」师曰:「罪过!罪过!适来失只对。」溪欲进语,师便喝。溪曰:「大阵当前,不妨难御。」师曰:「是!是!」溪曰:「不是!不是!」﹝赵州云:「可怜两个汉,不识转身句。」﹞..
僧众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已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著其他比丘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
三业之一,即口之所语,如妄语、绮语等是恶语业,如爱语、实语等是善语业。
不可放置在卧室内有些夫妻,似乎是求子心切,就将观世音菩萨像放在了自己的卧室里面,其实,这样做真的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成!卧室,虽然比较接近夫妻两个,却也是污浊之地,怎么能让法身遭到如此的亵渎?显然这是不科学的!最好的方式,是将观音像远离诸如厕所和卧室的地方。电视机附近如果家里面放置..
陈坤:在家为灾区人民祈祷 陈坤:中国大陆演员,1995年考入东方歌舞团任独唱演员,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6级 。2004年11月15日陈坤正式从演员跨界成为歌手,在这一天他正式发行个人首张专辑《渗透》。陈坤多次作为爱心大使参加公益活动,2005年获得“博爱国际之星”称号。据息陈坤正在洛阳出..
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一盏灯,那个暗就会因为那一盏灯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个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种状态,所知障即是类似此种状态,不是种子。种子者,乃是功能差别,因缘具足即能现行,经熏习而变异,所知障非是因..
修行人,能把父母放下,专心一致修行,这是对的。既然不修行,也不尽孝道,这是不对的。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九日观音七开示于万佛圣城今天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应该孝顺父母,还是不应该孝顺父母?」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站在「出世间法」的立场来讲,不应该孝顺父母..
《护生画集》蚂蚁搬家墙根有群蚁,乔迁向南冈,元首为向导,民众扛糇粮,浩荡复迤逦,横断路中央。我为取小凳,临时筑长廊,大队廊下过,不怕飞来殃。(子恺补题)
很多人认为我执是一个很不好的概念,但我执在“社会学”上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无我的发心,一个人能否掌握权力就取决于他的我执重不重。社会学最核心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经济基础,第二是价值观。中国人80%的精力是在追求经济基础,20%的精力是在追求价值观。经济基础包含衣食住行等各种物质需求,..
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答:除“老实念佛”外还要加上一个“死尽偷心”,要把那些认为修行还要靠其他的法门可能更好、更殊胜..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呐,更容易去啊?”好,我们都要把这个疑结..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