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六章 神通第一
https://www.tfoyin.com/show/2240.html第六章 神通第一在早期西方学者的眼中,许多人视佛教为基督教教条主义之外,另一个理性的选择,基本上,佛教是无宗教传统包袱的心理伦理学的实用法则。在他们的理解中,佛教的超理智面是非必要的,而在藏经与注释中,奇迹与异事是如此醒目,若不是遭到忽视,就总是被解释成是后来所添补。佛教的超自然力..
智冠
https://www.tfoyin.com/dict/2204.html(1932~)韩国僧。庆尚南道协川郡人,俗姓李。十五岁,拜海印寺金子润法师为师;二十二岁,于通度寺受具足戒。勤勉好学,进入庆南大学宗教系就读,更于东国大学研究所深造。三十九岁,任海印寺住持;四十五岁,获得东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后,曾任东国大学正觉院住持..
丧葬仪规
https://www.tfoyin.com/dict/2149.html指对死者施以宗教性处理之仪式。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安葬遗体乃人类独有之行为,距今二、三万年之墓葬即为明证,此源于人类独具之宗教意识。如远古墓穴出土之陪葬饰品,显示当时已有灵魂及死后生活之观念。根据考古和对残存原始社会之考查及典籍考证,可推知,无论..
教主
https://www.tfoyin.com/dict/2100.html一般指创教者、主持宗教教团者。佛教系由释迦牟尼佛所创说,故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教主,普通敬称为“大恩教主”。又指教化之主,即宣说经教之主尊。后世各宗派,由于对佛身各持不同见解,故亦产生不同之佛身观,而有各种教主之说。天台宗之维摩经略疏卷一谓(大三八·五七..
第四十九节 三种方法 赎生放生
https://www.tfoyin.com/show/2098.html第四十九节 三种方法 赎生放生大悲圣者,他是充满了慈悲喜舍的愿心。其他的宗教徒也在那里煞有介事的高喊著博爱平等的口号。他们所谓博爱者,充其量也不过是「神爱世人」。其实他所爱的仅仅是六道众生之中的一道,人道而已。可是在人道之内,还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和规定,那就是「信仰者得救..
教理
https://www.tfoyin.com/dict/2084.html又作教义。希腊语 dogma。为具有权威及决定性之教说。并非单指意见而言。具体言之,乃指哲学学派之始祖或宗教教祖之言论。以信徒立场而言,此类言论可谓深具权威性,且有信仰之价值。故若将此类教理简明化,即成为信经或信条。自表面看,此类教理,往往被视为独断论(do..
第六十节 勤修苦行,示范来者
https://www.tfoyin.com/show/2081.html第六十节 勤修苦行,示范来者佛教修行证果,正如洪钟在架,有扣则鸣,大扣大鸣,小扣小鸣,大心菩萨是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这就是佛法解行并进的说明。不是说两句信就可以得救就了事的,那一种宗教的说法,等同说食就可以充饱了肚皮一样好笑。事实上,只是说食而不吃饭的人,肚皮永远是..
第四十三节 迦毘罗城的悲运
https://www.tfoyin.com/show/2064.html第四十三节 迦毘罗城的悲运佛陀应身的年龄,随着春花秋月在增加;佛陀的态度,更慈和、更沉着、更庄严。外面有异教徒的迫害,内部有提婆达多的捣乱,伟大宗教家的佛陀,虽能使异教徒的迫害,徒然显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达多的捣乱,徒然是自取灭亡;但世间上绝不会因此就相安无事。这个世间是..
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https://www.tfoyin.com/show/2038.html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郊外,建了一座简单的精舍。一些好乐佛法的年轻人纷纷前去听闻教法。当时有些人认为:印度的传统宗教是崇高的婆罗门教,全国百姓都必须虔诚信仰才对;现在又多了一个佛教,以及创教者──佛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基于心中不服,就抱着刁难的态度,常提一些问..
梵本
https://www.tfoyin.com/dict/2008.html又称梵夹、梵经、梵典。指以梵语书记于贝叶、桦皮、纸等之经典。印度自西元前六世纪左右开始使用梵语,举凡宗教、学术典籍,概以梵语记录;梵语经典究始于何时,尚未确知。东汉时,随佛教之流布,梵本亦陆续传入中国,由于只重译经,加以兵乱频仍,故原本悉皆散佚。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