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
https://www.tfoyin.com/show/5703.html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梦参闽南佛学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社会紧密地相结合。如初传时期,与神仙方术黄老之学相联系。因此,世间上不论那一派学说,那一种宗教,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佛教所提倡的五戒十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净..
宗教师的条件
https://www.tfoyin.com/show/5687.html第二十课 宗教师的条件一个宗教的形成与发展,除了要有德行圆满、于历史上可考的教主,以及有合乎真理的教义之外,弘传教义者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因为若无人才弘化,即使教义再好,也不能普及。宗教师的重要,证之于中世纪起,耶稣教从欧洲继而进军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广为传布,以及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
宗教祈祷的意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5651.html第十九课 宗教祈祷的意义「祈祷」一词,是宗教的修持仪式之一。世界上的各个宗教皆有其专属的宗教仪礼,例如:佛教的朝山、回教的斋戒、天主教的望弥撒等,唯「祈祷」为一切宗教所遵行。追溯祈祷的根源,中国传统民间的习俗,如:蜡祭、庆贺等,都含有向神只祈祷,以除灾增福的仪式,君王也有宗庙祭的活..
新兴教团的开展
https://www.tfoyin.com/show/5641.html第二十课新兴教团的开展本课所谓的新兴教团,包括十九世纪以来,以传统佛教宗派的某些教义为根本,结合其它思想、哲理或习俗所创立的「新宗教」(新兴宗教),以及完全属于传统佛教,却是新成立的教团。前者以发展迅速、规模最大的日本「创价学会」、「灵友会」、「立正佼成会」、韩国的「圆佛教」为代表;..
婆罗门教
https://www.tfoyin.com/dict/5640.html(Brahmanism)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而发达之印度古代宗教。源于更古之吠陀信仰,约形成于西元前七世纪,尊信吠陀,信仰多神,遵守四姓制度,主张婆罗门至上,重视祭祀,以期生天涅槃之教派,后来演为印度教。雅利安族自中亚迁徙入印,定居于印度河上游五河地方,当时为多..
道教概说
https://www.tfoyin.com/show/5640.html第七课 道教概说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从道教的发展过程来看,道教与传统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早期文献中,「道教」一词原为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期各道各家以其所据之「道理」所行「教化」的通名,非特指某一宗教。直到南北朝,佛教兴盛后,为与佛教对举,才因当时诸道皆自称某某道,后来遂被笼统的..
佛教节日
https://www.tfoyin.com/show/5633.html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佛成道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三..
中印佛教的流传
https://www.tfoyin.com/show/5630.html第二十一课 中印佛教的流传佛教源于印度古国,经过二千五百余年的流传,至今成为世界大宗教,期间以传入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十三世纪,佛教在印度衰微后,南传佛教仍囿限于南亚诸小国,而北传佛教自传到中国后,于隋唐八宗并起,大放光彩,进而传入日、韩,乃至西方国家。汉传佛教在佛教史上扮演著承先..
般若
https://www.tfoyin.com/show/5627.html第七课般若一般宗教大多重视信仰或慈悲,唯有佛教重视理性,追求智慧。佛教认为开发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伪,断除烦恼;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脱。大乘菩萨以般若智慧作为六度的上首,所以能悲智双运,济世利人;三世诸佛都是因为证得无漏智慧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经典上说:「般若为诸佛之母。」「般若」是..
《卡拉玛经》的教诲
https://www.tfoyin.com/show/5616.html《卡拉玛经》,此经记述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当时,卡拉玛人因不知如何抉择各位宗教师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请示于佛。事实上,这不仅是卡拉玛人所困惑的,也是人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即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众多的查询工具,有了一生难以读尽的典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