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用佛智慧
https://www.tfoyin.com/show/5810.html用佛智慧如来智如是,众生悉具有;颠倒妄想覆,众生不知见。《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此偈是说,人人都具备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痴迷的颠倒妄想所蒙蔽,所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很多人以为自己非常优秀,头脑快、见识广、懂得多、学得勤,就觉得很有智慧。另有不少..
面对现实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4.html面对现实观诸法生灭,一切本来空;知世间成败,从业而有生。《六十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二》此偈是说,以智慧的观点来观察一切现象的生生灭灭,就会体悟到一切现象的本性是无生无灭的,本来就是空的;也知道世间的一切现象之所以有成败起落,是因为众生所造种种业而产生了种种现象。有一次,一位居士..
自我圆融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1.html自我圆融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此偈是说,如果有人发了要学做菩萨的心愿,便不该厌离生死之苦,应当学习普贤菩萨那样,一边常随佛学,一边恒顺众生。不论有多艰难的逆境困扰,也不会让他退失救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这是描述菩萨行者的信愿..
现在主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0.html现在主义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晓了知。《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此偈是说,以菩萨的智慧,发现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互相交错而不可分割的,所以说过去就是未来,未来也就是过去,现在就是过去及未来。这对一般人的常识世界的认知来说,是无法理解的。这儿绝对不是玩文字游..
不如无知
https://www.tfoyin.com/show/5754.html不如无知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则无所解。《六十华严经卷十摩天宫菩萨说偈品》一切现象没有固定不变永恒的本质,也没有一定不变永恒的真理让我们认知。假如有谁能理解到这样的事实,也就没有什么大道理可以被了解说明的了。所谓诸法无自性,是说任何现象没有不变的恒常性,任何现象都会由于时..
归依三 宝
https://www.tfoyin.com/show/5746.html归依三宝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的兴盛与衰微,关键问题在于佛法的宣扬,与传播者的推动,佛法毕竟是佛法,如果没有讲经说法的推动,佛法怎么能够让大地人类普遍得闻?又如何能够受用佛法!接近佛法呢?所以说:是人弘道,非道能弘。当今的社会,有许多人发心信..
心的画家
https://www.tfoyin.com/show/5742.html心的画家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六十华严经卷十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此偈是说,我们的心,就像一个非常高明的画家,能够极其细腻地画出身心活动的一切现象,甚至于我们的环境世界,也都是由这个内心的画家创造出来的。五阴是人生现象,世界是宇宙现象。这是一种唯心论的观念,粗看..
智悲-文殊和观音
https://www.tfoyin.com/show/5727.html观音实际上是诸佛之母。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宗教的源头都可以上溯到观音。玛哈噶啦也是观音,玛哈嘎拉也是观音的化身,南海的不空索观音也是观音的化身。这个法界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象征,一个是慈悲,一个是智慧。慈悲的源头就是观音,智慧的源头就是文殊。《华严经》讲,诸佛以观音为母,以文殊为父。..
《仪轨》中七支供的说明
https://www.tfoyin.com/show/5700.html《仪轨》中七支供的说明七支供出自经中之王《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在佛法修行中有着重要地位。普贤菩萨的大愿,又称十大愿王,内容极为殊胜。所有十方世界中等四颂为礼敬支,其中初一颂为三门总礼,后三颂为各别礼敬。以诸最胜妙华鬘等三颂为供养支,其中前二颂为有上供养,后一颂为无上供养。我..
总论菩萨道
https://www.tfoyin.com/show/5634.html第二十课总论菩萨道菩萨依其功德和势力,在许多的经典,有不同的意义。《华严经》有开士、大士、力士、无上士等名;《菩萨地持经》有佛子、大师、大圣、大名称、大功德、大自得等诸义;《瑜伽师地论》有普能降伏、勇健、怜愍、法师等之说;《金刚经心印疏》说菩萨摩诃萨有七种广大的含义:一、具大根:众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