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众生成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6358.html众生成佛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此偈是说,当自己认识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受了各人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会盼望一切众生,都能理解佛的道理,并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自己彻悟,又能觉悟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的大觉智者、大慈悲者。佛是由众生之中产..
发心立愿
https://www.tfoyin.com/show/6326.html第二篇 发心立愿壹 前言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 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内心的意念。《华严经》说,学佛要不忘初心,也就是勉..
开启智慧
https://www.tfoyin.com/show/6315.html开启智慧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此偈是说,自己认识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和自利利人的方法,就要拳拳服膺地照着去实践和体验;同时也希望把自己觉得是最好的哲理,分享给一切需要它的人。更要紧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自己向佛法的宝库中探索,启发出他们自性中深广得像大海一..
满月清凉
https://www.tfoyin.com/show/6247.html满月清凉映蔽于二乘,小智萤火光;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三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八》被小乘的声闻乘和缘觉乘所掩盖的人,虽然已得解脱智,却像萤火虫的光,是属于小智小慧的层次。不若菩萨的智慧,就像清凉皎洁的月亮,游遍于无限广大的虚空。这四句话是用光的大小来比喻大乘和小乘的智慧,..
喧嚣中的寂静
https://www.tfoyin.com/show/6230.html我们今天从《楞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开始,这是《楞严经》非常著名的一个篇章。也许大家没有完整地看过《楞严经》,但很多人都看过《耳根圆通章》。就像很多人都看过《普贤行愿品》,它是《华严经》最最经典的一段文字,也有很多人看过善财的五十三参,它们都是《华严经》里的经典。《耳根圆通..
佛在眼前
https://www.tfoyin.com/show/6197.html佛在眼前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六十华严经卷十四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此偈是说,佛的肉体,也有生老病死,佛的法身是永不变化的,但是一切变化的现象也并未离开法身,一切有形无形的本性虽没有变化,但在显现作用之时有很多变化。法身有两个意思:一是以法为身,法是现象,以..
楞严今释015-耳根圆通.喧嚣中的寂静.夏威夷疗法的奥秘.智悲的源头
https://www.tfoyin.com/show/6184.html今天从《楞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开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楞严经》非常著名的一个篇章。也许大家没有完整地看过《楞严经》,但很多人都看过《耳根圆通章》。就像很多人都看过《普贤行愿品》,它是《华严经》最最经典的一段文字,..
法身实相
https://www.tfoyin.com/show/6157.html第三篇 法身实相壹 法身实相的定义法身是指佛陀证悟的法性,是理知所成的法性之体,是清净离垢妙极之身,不同于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秽生灭之身;实相是指诸法真实的体性。法身与实相具有相同的意义,《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实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慧,..
处处如来
https://www.tfoyin.com/show/6046.html处处如来十方空无异,众生起分别;如是取如来,虚妄不见佛。《六十华严经卷十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此偈是说,遍宇宙的空间,到处都是一样,人类心量小眼光浅,所以有四面八方上下前后的界定差别;如来的智慧广大如虚空,如果也用一般人的心量去认识如来,根本就见不到如来。《金刚经》中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
安众与众
https://www.tfoyin.com/show/5992.html安众与众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这一偈子是说,自己认同了这个和乐融洽的团体,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来信赖它、维护它、尊重它、尊敬它。彼此间相互关怀照顾,不为私利争执,便能够和众、安众,没有任何障碍。此所谓僧,是梵文僧伽的简译,是有组织规范及伦理体系的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