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喧嚣中的寂静
https://www.tfoyin.com/show/6230.html我们今天从《楞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开始,这是《楞严经》非常著名的一个篇章。也许大家没有完整地看过《楞严经》,但很多人都看过《耳根圆通章》。就像很多人都看过《普贤行愿品》,它是《华严经》最最经典的一段文字,也有很多人看过善财的五十三参,它们都是《华严经》里的经典。《耳根圆通..
佛在眼前
https://www.tfoyin.com/show/6197.html佛在眼前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六十华严经卷十四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此偈是说,佛的肉体,也有生老病死,佛的法身是永不变化的,但是一切变化的现象也并未离开法身,一切有形无形的本性虽没有变化,但在显现作用之时有很多变化。法身有两个意思:一是以法为身,法是现象,以..
楞严今释015-耳根圆通.喧嚣中的寂静.夏威夷疗法的奥秘.智悲的源头
https://www.tfoyin.com/show/6184.html今天从《楞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开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楞严经》非常著名的一个篇章。也许大家没有完整地看过《楞严经》,但很多人都看过《耳根圆通章》。就像很多人都看过《普贤行愿品》,它是《华严经》最最经典的一段文字,..
法身实相
https://www.tfoyin.com/show/6157.html第三篇 法身实相壹 法身实相的定义法身是指佛陀证悟的法性,是理知所成的法性之体,是清净离垢妙极之身,不同于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秽生灭之身;实相是指诸法真实的体性。法身与实相具有相同的意义,《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实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慧,..
处处如来
https://www.tfoyin.com/show/6046.html处处如来十方空无异,众生起分别;如是取如来,虚妄不见佛。《六十华严经卷十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此偈是说,遍宇宙的空间,到处都是一样,人类心量小眼光浅,所以有四面八方上下前后的界定差别;如来的智慧广大如虚空,如果也用一般人的心量去认识如来,根本就见不到如来。《金刚经》中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
安众与众
https://www.tfoyin.com/show/5992.html安众与众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这一偈子是说,自己认同了这个和乐融洽的团体,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来信赖它、维护它、尊重它、尊敬它。彼此间相互关怀照顾,不为私利争执,便能够和众、安众,没有任何障碍。此所谓僧,是梵文僧伽的简译,是有组织规范及伦理体系的社团..
用佛智慧
https://www.tfoyin.com/show/5810.html用佛智慧如来智如是,众生悉具有;颠倒妄想覆,众生不知见。《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此偈是说,人人都具备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痴迷的颠倒妄想所蒙蔽,所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很多人以为自己非常优秀,头脑快、见识广、懂得多、学得勤,就觉得很有智慧。另有不少..
面对现实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4.html面对现实观诸法生灭,一切本来空;知世间成败,从业而有生。《六十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二》此偈是说,以智慧的观点来观察一切现象的生生灭灭,就会体悟到一切现象的本性是无生无灭的,本来就是空的;也知道世间的一切现象之所以有成败起落,是因为众生所造种种业而产生了种种现象。有一次,一位居士..
自我圆融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1.html自我圆融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此偈是说,如果有人发了要学做菩萨的心愿,便不该厌离生死之苦,应当学习普贤菩萨那样,一边常随佛学,一边恒顺众生。不论有多艰难的逆境困扰,也不会让他退失救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这是描述菩萨行者的信愿..
现在主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0.html现在主义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晓了知。《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此偈是说,以菩萨的智慧,发现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互相交错而不可分割的,所以说过去就是未来,未来也就是过去,现在就是过去及未来。这对一般人的常识世界的认知来说,是无法理解的。这儿绝对不是玩文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