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印光大师:南京拜访仁山老,善导宗风得继承
https://www.tfoyin.com/show/34696.html杨仁山居士长印光大师24岁,杨居士于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往生,弘法活动在清末。印光大师终清之世,韬光潜修,民国三年(1914年),《佛学丛报》发表大师《宗教不可混滥论》等四篇论文,方为人知,弘法活动集中在民国时期。但两为大师有过直接交往,这就是印光大师1905年亲自到金..
佛教居士:刘立夫:陆九渊的佛教观
https://www.tfoyin.com/show/34577.html陆九渊的佛教观一、佛老非异端宋代的理学家虽然将佛老相提并论,但他们一致认为,佛教对儒家的危害远胜于道教,佛教是儒家的最大敌人,是最不可以宽恕的异端。如程颢说:如杨、墨之害,在今世则已无之。如道家之说,其害终小。惟佛学,今则人人谈之,弥漫滔天,其害无涯。〔1〕又说:..
蒋维乔:佛学纲要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
https://www.tfoyin.com/show/34553.html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第一节 佛出世前印度的思想界【佛教产生的背景】大凡一种宗教的产生,必有它的背景,决非无缘无故,突然出来的;佛教当然也不能逃出这个公例。原来印度古代有婆罗们教,婆罗门是梵音,译为净行,是事奉天神的一种宗教,他们教徒,自称为梵天的..
黄威南:情到深处人孤独 前言 什么是无常?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93.html情到深处人孤独前言什么是无常?「无」是没有,「常」是固定不变;「无常」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是不会永远保持同样的状态而不起变化的。无常,是佛陀为我们开示的法义,是佛学中常用的专门术语;也是世间的真相。无常的现象恒常存在于这整个世间:草..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廿八、廿九、卅课综合指要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26.html第廿八、廿九、卅课综合指要1.综观各宗所判的教相,都是各把本宗所宗的经典或教理,抬为第一,认为是唯一了义之教。如天台宗判法华涅槃为圆顿教,贤首宗判华严为圆教,法相宗判解深密经,为大乘中道教,净土宗以念佛具自他二力, 为易行道,律宗以种子为戒体,跻戒律于一乘圆顿..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23.html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佛法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所有世出世一切诸法,皆在其范围之内。扬眉瞬目,担水劈柴,是极寻常的世法,然而若欲研究:何以有眉目水柴?何以会扬瞬担劈?则非深入经藏,穷法相唯识之学,必不能提出一个所以然的圆满答案。因此大至整个宇宙,小至一粒微尘,..
陈星桥:应重视对佛教“异化”问题的研究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08.html应重视对佛教异化问题的研究纪念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周年作者:陈星桥内容提要:上海玉佛寺召开学术研讨会纪念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周年,很有意义。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以及太虚大师的高足、当代佛学泰斗印顺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都建立于对佛教的某些异化所作的纠偏除弊的基础上..
胡晓光:巨赞法师佛学思想简述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35.html巨赞法师佛学思想简述胡晓光巨赞法师(1908—1984)是当代着名高僧,其佛学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在中国二十世纪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巨赞法师的佛学造诣堪与当代着名佛学大师吕澂、印顺等比肩,虽然没有撰述宏篇巨制,未能系统全面地把他的思想体系化,但他撰写的大量佛学文章即足以体..
胡晓光:师恩如海 —— 写在陈扬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34.html师恩如海 —— 写在陈扬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温金玉陈扬炯先生离开我们已是整整一年。在这一年的日子里,我会常常想起跟随先生学习时的点点滴滴。虽然于先生门下,我不是最早的,也算不上是最好的,但可以说是与先生相处最久,追随他做佛学研究的唯一弟子。先生是湖南蓝..
南怀瑾:因果,千古不变的定律!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08.html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不怨恨他人,也不羡慕他人。——《列子臆说》真正的佛学讲因果报应并不是迷信的话,而是一句很科学的话。你昨天骂了人家,当时人家对你笑笑,心里已经有了仇恨,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你的,不会客气。这就是因果,这就叫做业。——《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