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吴言生说禅: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https://www.tfoyin.com/show/52054.html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等等,已经成为 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 在现代语境中,禅茶真谛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文 化意..
对于所知障的误解
https://www.tfoyin.com/show/51949.html不少人,甚至有些佛学大师都认为所知障就是:“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典型的依文解义了。把烦恼障断尽就可以成阿罗汉,把所知障断尽就成佛了。菩萨明心开悟,初破无始无明。那么依此逻辑,就有以下一些疑问了:一、畜生道有情心中并无语言文字,举止运为..
居士该如何与师父们相处?
https://www.tfoyin.com/show/51752.html一、剃发出家,是与俗情“决裂”!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头发剃掉,头发代表爱欲,代表俗情的牵累。僧侣剃发,就是向过去诸佛学习,舍弃对身体的执着,也象征与世俗生活的彻底“决裂”。因为如果不剃头发,那可能每天都要花一点时间去照料,要让它看..
麻天祥: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
https://www.tfoyin.com/show/51521.html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麻天祥摘要:中国近代佛教呈现寺僧、居士、学者三种形态,分别以卫教、弘法、济学为重心,以及人间佛教的崛起、居士佛学勃兴、学者研究佛法并以己意进退佛说;知解、信行两种方法;通经致用、探赜索隐两条道路;以及哲学、历史、科学三个领域。就内容而言..
黄国达: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
https://www.tfoyin.com/show/51500.html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黄国达佛法是生命的觉醒之道,落实在生活层面,就是身心的安定、祥和。如果无法表现出这样的心灵品质,即使佛学知识丰富、思想玄妙,也没有实际的利益,或者只有在道场的庄严仪式、气氛中才能感受这份祥和,回到现实生活里,仍然是混乱和不安,这也是不够的。..
佛教说:无分别心、无分别智,是指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1445.html无分别心,是佛学术语。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
冯培德:一位伟大取经者──义净三藏法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51433.html一说起唐僧取经,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师往天竺取经,历尽艰辛危难,取回大批佛经,对中国佛教贡献极大,尤以唯识精髓影响后世佛学至深,不幸唯识学过于繁浩深奥,受学者不多,历代递减,如今已经很少学者深入研究唯识了。人人都讚歎玄奘三藏法师,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什么叫做无明的人
https://www.tfoyin.com/show/51309.html无明之人指的是看不清事物本质,不知道万物空无自性,而执着于本质为空的事物上的人。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南传..
什么是无明
https://www.tfoyin.com/show/51304.html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南传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谁?死后是否真有轮回?有没有我?..
佛门中的妄念究竟是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1292.html佛学中不断提到“妄念”这个词,但我一直没有明确的理解“妄念”到底是什么,所以就感觉有点无的放矢的无力感,最近突然意识到,“妄念”是“观念”或“见解”的意思,而不是指头脑连绵不断的“想法和念头”,这样理解,逻辑就更加通顺了。那放下所有“妄念”就是放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