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圣辉长老,湖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何建军,麓山古寺延德法师一行赴湖北长江保护基金会就科学放生工作进行交流考察。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利民、理事王大林,监事长潘南岭,咸宁市佛教协会常务驻会副会长心平法师、普陀科学放生护生联合会会长徐方成,以及来自武汉本土放生团队义工代表张胜桃等参与交流活动。
科学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活动是促进野生动物种群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动物放生活动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但近年来大量违法、不规范的动物放生活动频发,尤其是放生水生生物,许多非土著鱼类和外来鱼类被放入到自然水域,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因此,民间开展的放生活动必须依法依规、规范进行。
鉴于此,圣辉长老基于多年以来持续关注放生护生事业,在2025年两会期间,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规范引导民间放生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得到社会有关部门、媒体、环保组织的高度关注。在2025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坚决打击非法放生行为,维护生态安全。早在4月,宗教界就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规范放生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在7月3日还正式发布了《关于规范放生活动的办法》,民间放生活动走向科学、规范已成为发展趋势。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利民代表基金会向圣辉长老等一行来访交流科学放生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圣辉长老担任“长江有鱼”项目首位宣传大使尤其推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2025年长江有鱼持续推进民间放生活动的规范化倡导宣传,以中华鲟保护日、世界地球日、全国放鱼日等重大节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规范化的濒危物种放流活动,其中在全国放鱼日期间,动员全国24个城市同步开展放鱼活动,有效的带动了社会力量、民间团队了解科学放生的流程和要求,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下一步,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将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做好民间放生活动的规范化引导,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让濒危土著鱼类回归家园。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王大林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推动民间力量参与科学放流,他表示,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要做科学放鱼的启蒙者,开发者,要借助不同的场合去宣传科学放鱼理念,今年是全国放鱼日24个城市参与,明年肯定会吸引更多的城市参与,但是目前科学放鱼工作还是不够普及,只是局限在基金会现有的工作网络,还没有吸引更多的公众自发参与,在这一点上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普陀科学放生联合会会长徐方成介绍,他们联合会目前依托于长江有鱼公募项目发起了我在东海有条鱼公益,实现了将长江有鱼项目从长江到大海首尾相连呼应。联合会在开展科学放鱼活动中,始终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及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关注,包括由浙江海洋大学专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在近海地区开展鱼苗的网箱养殖,让鱼类能够提前适应野外环境。
从来自武汉本土的民间放生队伍之一的张胜桃老师有多年的科学放生活动组织经验,多年来她的团队在长江武汉段开展科学放鱼活动,并始终坚持“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她”的理念投身长江生态保护工作。“在开展活动前,我们必须要先进行报备,同时每次放的鱼要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是来自菜市场等渠道,要确保是土著鱼种,同时我们还要要求鱼身体是健康的,在运输过程中,要进行鱼车消毒,提前适应长江水温,同时要根据不同季节调整不同鱼的种类”。张胜桃认为,正是因为有科学规范的操作,她的团队才能数年如一日的将放生活动持续开展下去,且实现无伤害放流。
作为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首批公益放流站的建设单位,湖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何建军表示:科学放鱼是社会公众参与水生态保护的一种很好的参与方式。接下来,联合会将依据国家部委最新的文件精神,与社会各界一道,推动民间放生力量的规范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了解长江有鱼项目及全国科学放鱼开展的情况后,圣辉长老表示:“6月6日,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放鱼日。今年的6月6日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在全国13省市成功开展科学放流活动效果显著,反响很大。其中湖南湘潭当天也作为举办城市之一,开展了胭脂鱼放流活动。能在同一个时间将如此多的力量聚集一起,这说明民间放生活动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深得人心,潜力很大,期望基金会能进一步广泛动员社会公众通过科学放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时,圣辉长老充分赞叹长江保护基金会依托公益放流站开展科学放鱼活动的形式很好,并特别强调民间放生活动不但要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放鱼,还特别要坚持财务公示,透明,要鼓励社会组织进一步创新,还要加强放鱼活动后的护鱼工作以及监测放流的鱼类生长和繁殖情况,进一步提升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图/文 湖南省生态保护联合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