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费隐容禅师纪年录》:“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师二十二岁,终宝林法华期,于巳分中自觉不切。遂同僧中虚往天台天柱峰,住静数月。适克柔、离我二禅者至,云湛然和尚在径山圆通殿开堂,偕往亲近。问:如何是径山的的大意?湛便打。师以两手头上合掌而出。解期,湛赴嘉兴东塔,师随行充茶头。一晚小参,师问:如何是超然不借借?湛云:我听不清,汝再问。师便喝。湛云:这是借。师又喝。湛云:亦是借。师云:喝散大中去也。”
在“吴越的黄檗”田野调查中,寻找天台天柱峰,可能算得上是最费周折的事情。天台山旅游官网介绍,天柱峰是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三主峰之一。天台山旅游风景区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
傍晚来到国清寺
天台山,作为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名山之一,一直是我心中期盼登临的圣地。寒山、拾得和丰干的故事,早就深入心底,“天台有石桥”的公案也是启人至深。在与日本天台宗的交往时,更是感受到隋代高僧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国清寺,其至高无上的祖庭地位。日本遣唐僧最澄,师从天台道邃大师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滋贺比睿山开创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并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可见,李白笔下的“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可不是随便写下的。
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2024年5月10日,我们到达国清寺的大门。很遗憾,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半,寺院山门一个半小时前就关闭了。无奈,只好在山门附近参观,看了“一行到此水倒流”碑、“丰干桥”和王震题写的“教观总持”牌坊。从山门左侧起步,围着寺院西围墙转寺一圈。总体感觉,这是最具寒素之风的祖庭寺院,由不得让人肃然起敬。
山门处右侧的墙上,有一块“参游者须知”牌,不足百字,但让我们看到了国清寺的“性格”:国清讲寺,千年古刹。台宗祖庭, 异域留芳。文保单位,免收门票。五峰胜景,公德心藏。佛门圣地,礼敬三宝。寺院内外,禁设摊档。乞讨求舍,另觅他方。唯念香客,举止端庄。文明游导,请勿喧闹。尊老抚幼,时代新貌。安全防范,相互关照。慈悲利人,盛世永昌。
冒雨踏寻天柱峰
离开国清寺,夜宿天台县一间接待大旅行团的连锁旅舍。已是深夜十二点多,还有宿客在楼道里大声喧哗,光着膀子、吸着烟在楼道里串来串去。凌晨一两点钟,还把电视机开的音量很大,隔壁房间都能清楚耳闻。自然是被折腾的一宿难眠,一大早起床,只见烟头随意丢在铺着地毯的楼道里。一楼餐厅已满满是人,太多的人在餐厅里吸烟,大声交谈,排队取餐更是不可能。虽然服务生出来制止吸烟,自然是我行我素,不听招呼。
还是心性不能淡定,这次天台之行,被旅店的宿客给搅得心境全无。此时,外面的雨也越下越大,就决定取消参访国清寺的安排,留待下次专程造访。看来,一介凡人,要做到“心不随境转”是何等艰难。
按照导航,我们驱车向天柱峰进发,山路盘旋,雨刷器越刷越快,上山的雨感觉更大。四周的山峦也渐渐失去了颜色,只剩下一团轮廓因在雨雾之中。车子经过天台宗佛学院,继续向上攀爬,在“华顶讲寺”不远处,导航提示到达天柱峰目的地。走下车来,没有感觉到这里有什么高大的山峰,一块平地上,住着五六户人家。走向民居,遇到一位中年人,此人告诉我们,天柱峰就在后山,需要把车子退回去,然后顺着一条山路,步行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天柱峰。
我们在原地掉头,把车子往回开,果然看到一条山路,蜿蜒转入竹林。停好车,在车前打开手机定位,没几分钟时间,已被蚊子咬的满腿、满胳膊的包。竹林山径窄,雨伞撑不开,只好冒雨前行,二十多分钟后便看到“驴友”留下的登上红布条标记,一片高大挺拔的古杉树刺破天穹,一丛丛杜鹃花开放在半山腰。再走一段时间,山路岔开处,就有了台阶。顺着台阶继续攀登,一个佛寺就展现眼前。寺院没有山门,登上高高的台阶,就是挂着“三洲感应”匾额的大殿。
天柱峰就是永庆寺
天气就是天意,我们刚刚找到这座天柱峰顶的寺院,雨就停了下来。大殿右侧,斜靠着一块石碑,由于雨水的冲刷,碑文字迹很清晰,碑额是“乐助碑记”,正文写道:“天台山华顶寺东南向二里许,一座似椅形的山峰,曰天柱峰。中间数亩斜坡,三面环山,向南一通道。极目远眺,前面四山众伏,层峦叠嶂,松竹相间,景色美不胜收。天柱峰下是永庆寺遗址。解放后,僧散寺坍,芳草凄凄,由华顶林场接管。终因世事变迁,更愈殆废。村民吴礼江王良当等,一心思想重建历史名胜古迹,提供各界人士旅游息足,增加天台山风光。披星戴月,负笈涉足多方,集资营造楼房三间,竣工之际,工匠不慎焚于火中,实一憾事。望各方信士慷慨乐助,以备重建。兹将前次集资建房芳名开列于后,以纪念之。”
从这块碑的碑文我们知道,天柱峰就在华顶寺东南二里的地方,这里就是原来永庆寺的遗址,永庆寺是建国之初毁废的。从“乐助碑记”落款2000年来看,复建应在2000年之前。
从碑石处离开,我们来到后殿,有一位法师在读经。我们问询法师的名讳,法师说他的法号为“宗警”。我把《黄檗文化之光》一书送给法师,并介绍费隐禅师曾在天柱峰住静数月。宗警法师说,当地人很少知道“永庆寺”,天柱峰名气大,即使是说到这座寺院,也没人知道是“永庆寺”,也是用“天柱峰”来称呼。为什么叫永庆寺,就是因为永明延寿大师曾在这里修行开悟。
宗警法师说,他在天台国清寺出家,师父是天台国清寺的大长老文华和尚。文华和尚20多岁出家,在国清寺20多年,在天柱峰住守20多年。当时国清寺的僧人和村子融合在一起,可明法师是村子里的大队长,文华和尚是副队长。后来可明法师成为寺院复兴后的方丈,文华和尚就来到天柱峰,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现在重建的永庆寺,是华顶讲寺的下院。
宗警法师说,在中国佛教史上,永明延寿大师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将密教、法相、三论、华严、天台及净土等理论融合为一,并身承禅、净两宗祖师。雍正皇帝御批其著作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南怀瑾称称永明延寿大师著作是“真正的佛学概论”。
永明延寿大师曾在天柱峰修习禅定九个多月,出定时,发现鸟儿已在自己的衣角筑了巢,可见大师的禅定功夫非比寻常。然而,永明延寿大师深知禅定并不是道,于是前往天台山德韶禅师处参学禅法。在天台山修学期间,在禅定中,看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注到他口中,从此他便辩才无碍。有一次,永明延寿大师无意听到薪柴落地时啪的一声,顿时豁然开悟。他在开悟偈里写道:“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在得到德韶禅师的印可后,永明延寿大师便嗣法为法眼宗第三祖,与净土宗六祖之身合为一体,融合诸宗,开创禅净双修之先河。他以《四料简》阐述禅净双修的理念,为后世修行人建构了禅净理智抉择的参照体系。《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印光大师对《四料简》极为推崇,他说:“夫永明料拣,乃大藏之纲宗,修行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
佛教文献记载,永明延寿大师曾在金华天柱峰修习禅定。而宗警法师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在天台天柱峰结庵修静,不知和文献记载是不是一个时期,是不是同一件事情。
卵塔上的临济正宗
在天柱峰永庆寺的北侧,有五座鼓形制式的卵塔,字迹已经漫漶难辨。锄掉厚厚的青苔后,逐渐看到“康熙岁癸酉”“本寺住持明又建造十方寿塔”。“康熙岁癸未月日立”“清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天柱堂正比和尚塔”,以及“乾隆癸酉岁二月吉旦立”“本寺法眷普塔”。其它两个塔的铭文,漫漶严重,已无法辨识。
康熙癸酉是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康熙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乾隆癸酉是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我曾问过宗警法师,天柱峰这里归属什么宗派。宗警法师说,这里地处天台,一直是国清寺这边的法嗣住持,所以属于天台宗。这次辨识了卵形祖师塔铭之后可知,最起码我们知道,在康熙年间,这里称作“天柱堂”。而且,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四十二年和乾隆十八年,这三个年份是临济宗法师住持天柱。
内容来源:2025年8月14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