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开示颂》
唐 • 断际希运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檗山寺志》里收录了断际希运禅师之生平简介,以及依止善知识、开悟因缘、开堂讲法、摄受弟子等诸多公案事迹,让我们跟随《寺志》一起来拜读一代宗师——黄檗希运禅师(以下简称黄檗禅师)的超凡懿行。
脱白斯地,缘生福唐
师讳希运,法嗣百丈,闽之福唐人也。幼于本县黄檗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黄檗山寺志》
机投百丈,舌露锋芒
有一天,百丈禅师跟黄檗禅师等徒众讲他自己昔日参见马祖禅师的公案:说是有一天,百丈禅师参马祖。侍立在马祖的旁边。马祖拿起绳床边的拂子,高高擎起。百丈禅师问:“即此用,离此用?” 马祖于是将拂子放回原处。过了一会儿,马祖禅师说:“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你今后开口说法,将如何教人)?” 百丈禅师也擎起绳床边的拂子。马祖道:“即此用,离此用?” 百丈禅师听了,也将拂子放回原地。这时,马祖忽然振威一喝。
举完这则公案的例子,百丈禅师告诉徒众道:“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 黄檗禅师一听,不觉吐舌。百丈禅师看见他这种表现,便问道:“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 黄檗禅师道:“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以后)丧我儿孙。” 百丈禅师赞叹道:“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 黄檗禅师于是便礼拜。
开悟因缘,掌掴百丈
为了进一步钳锤黄檗禅师,一天,百丈禅师问黄檗禅师:“甚么处去来?” 黄檗禅师道:“大雄山下采菌子来。” 百丈禅师问:“还见大虫(老虎)么?” 黄檗禅师当即便作老虎的吼叫声。百丈禅师于是拈起斧头,作砍斫老虎的样子。黄檗禅师随即打了百丈禅师一巴掌。百丈禅师知道黄檗禅师已经彻悟,便笑吟吟地回方丈去了。第二天上堂的时候,百丈禅师对大众讲:“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黄檗禅师从百丈禅师那儿得法后,随即外出参学。
开堂讲法,传心法要
会昌二年(842年),裴休在钟陵(今江西南昌、新建、进贤等地)迎请黄檗禅师上山,安置在龙兴寺,旦夕问道,并随录日常对话成集,为《钟陵录》,就是现行的《传心法要》。后住洪州宜丰县黄檗山,这座山原名灵鹫山,黄檗禅师为纪念家乡福清黄檗山,就为之改名黄檗山。在江西黄檗传禅,一时法席兴隆,座下常住僧高达四、五百,是当时江南最著名的禅宗道场之一。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镇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又请黄檗禅师到开元寺,随时问道,并记录为《宛陵录》。
裴休就是在黄檗禅师的点拨之下开悟的。因此,他对黄檗禅师怀有无尽的感念之情。曾赋诗赞美黄檗禅师: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敕谥断际,塔曰广业
唐宣宗大中三年示寂,敕谥断际禅师,塔曰“广业”。嗣法弟子六人:曰临济义玄;曰睦州尊宿;曰千顷雨;曰乌石观;曰罗汉彻;曰裴休居士。惟义玄禅师为正传,建立黄檗宗旨,一时道播诸方,而临济一宗屹起于此,历七百余年,代不乏人,儿孙遍天下,皆师源远流长,故能赫奕如是也。师有《宛陵集》及《心要》二卷行于世。——《黄檗山寺志》
《希运禅师赞》
清 • 隐元隆琦禅师
脱白斯地 ,缘生福唐。机投百丈,舌露锋芒。在在标名黄檗,也是熟处难忘。杜撰接人六十棒,流传恶辣遍诸方。
图/文 摘自《临济法脉的千载传灯》
作者:白撞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