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四年(1624)五月至崇祯四年(1631)二月,密云禅师应请住持广慧禅寺。天启四年五月,隐元禅师来此参学,专心坐禅,天启六年冬,得悟禅境。崇祯十一年(1638)七月至清代顺治三年(1646)十月,费隐禅师来住金粟。
隐元禅师初来金粟
隐元禅师最早来金粟,是天启四年(1624),三十三岁。据《隐元禅师年谱》记载,天启四年,隐元禅师来到海盐,参访积善庵。当时,积善庵庵主景西问隐元禅师:路中还曾见有好人否?隐元禅师说:试指个不好的出来看。
景西又问隐元禅师:七处征心,毕竟心在甚么处。隐元禅师说:请坐,将茶来。下文还长,付在来日。景西听后很黙然,因留隐元禅师在积善庵过夏。到了五月初,隐元禅师正准备上天台山。忽然听说密云禅师来主金粟,“喜不自胜”。暗自说,这正“符我所愿”,“遂造金粟”。
进金粟之门后,隐元禅师便参见密云禅师: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向甚处做工夫,求和尚开示。密云禅师说:我这里无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住便住,要卧便卧。隐元禅师说: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禅师说:一巴掌。
隐元禅师和密云禅师一轮问法下来,感觉“置疑不决”,于是“七昼夜经行坐卧无有间断”。到了第七天下午,密云禅师经过康祖堂门前,隐元禅师抬头一见,当下“有省”。便俯首礼拜: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密云禅师说:你说出来看看。隐元禅师便喝。密云禅师说:“再道看”。隐元禅师又喝。密云禅师说:三喝四喝后如何。隐元禅师说:今岁盐贵如米。密云禅师说:走开,不得碍人路头。隐元禅师便礼退。从此之后,隐元禅师“日常自作主宰,活泼泼地,亦不请问,亦无疑情。其用工奋发如此。”
离开金粟回黄檗
初来金粟的前三年,隐元禅师“在金粟尚未知名”。据《隐元禅师年谱》记载:天启七年(1627),师三十六岁,一日,续知禅友会诸同参云:今夏在此不得空过,己分上事自家了却。古人差别机缘,恐有错谬。大家结个颂古社,三日一次,一炷香为限,期毕呈上方丈,或取舍是非了然明白,庶不虚同住一会也。众曰:可。隐元禅师作颂三十则,“密和尚即点出二十七则”。一众叹服,始知有隐元矣。
《隐元禅师年谱》记载,崇祯元年(1628),隐元禅师三十七岁。写信给福清迳江的林月樵:山僧自是东林一介凡夫,廿九岁出家黄檗,贵族老幼莫不骇然,山僧颇知其意,克志精修遍参诸方。后在金粟五年,彻法源底,乃省己分中日用事无别之旨。苟非仁者警发,焉有今日之事乎。赠达征禅师偈。时金粟开戒期,师为证戒阿阇黎。
《隐元禅师年谱》记载,崇祯二年(1629)春,隐元禅师三十八岁。金粟解制后,隐元禅师作《金粟解制》:禅关透脱绝纤尘,剔起眉毛一斩新。瓦屋永消长夜梦,梅花冻解小园春。人情恰好难分离,道眼初开别假真。喝散白云千万里,纵横何处不相亲。同时,作《辞密老和尚偈》:水里有天藏世界,潭中无物映山河。锦鳞破浪翻身去,敢借风雷意若何。密云禅师阅后,“黙为首肯”。该年八月,福清黄檗山耆宿同护法居士来到金粟,请密云禅师回福唐开法。密云禅师“念断际祖庭,遂许焉”师与密云和尚“法驾同行”。
崇祯三年(1630),隐元禅师三十九岁,春天跟随密云老和尚来黄檗山,三月廿七日进山,当时角立之士如天童忞、雪窦云、古南门等,皆在密云禅师座下。未几,密云和尚命隐元禅师“领疏南行募化”。
募化的行程,七月往潮州,挂搭草庵。当时,隐元禅师师衣单萧索,“庵主疑非黄檗,颇不为意”。于是,隐元禅师“回至漳州”,见到密云禅师回复王志道的书翰,说八月初要回浙江。隐元禅师“遂空手归山”,见“山中萧索”,口占一偈:檗山苍翠碧层层,难掩孤贫一个僧。堪笑化工又未瞥,春来秋去太忙生。又有“细尝黄檗连根苦,冷看梅花彻骨贫”之句。
离开黄檗到金粟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思宗在北京煤山上吊自尽。这一年三月,隐元禅师写下一篇《请亘信行弥法弟住黄檗启》,把法席让给师弟亘信行弥和尚,便前往浙江嘉兴府海盐县金粟山广慧寺,去省觐本师费隐通容禅师。
1644年3月,隐元禅师到金粟后,被“擢居前堂首座”,前后七个月时间,费隐和尚还“特为立僧上堂”。上堂法语云:抢旗夺鼓,折角冲锋,须是宿将登坛。总能捉败从上老古锥,掀天关翻地轴,开发西来命脉,展托衲僧巴鼻,诚为人天眼目,照明于世。只如今日人天交接一句,作么生道。狮子窟中狮子吼,栴檀林里现栴檀。时座下四方腾踏之士川委。隐元禅师师秉拂,一闻提唱,大家“靡不服膺”。
到金粟两个月后的夏五月,隐元禅师前往宁波府鄞县天童山景德寺,祭扫密云圆悟老和尚塔,并写下诗偈表达自己的感受。隐元禅师念念不忘在密云老和尚处所得到的提携点悟,故有感而发,泪不自禁:
摸着疮痕恨祖翁,恨教彻骨动悲风。
这场冤屈向谁说,泪洒青山片片红。
之后,陪同客卿张广文,去拜见徐心韦侍卿,为密云和尚求塔铭。天童扫塔完毕,隐元禅师就返回了金粟。
这一年八月,浙江崇徳县邑侯解学周同士绅等人,延请隐元禅师住崇德福严寺。隐元禅师应请,于该年十月十七日入院福严寺。隐元禅师住福严期间,还到净慈庵、神光寺、天宁寺等处说法,法语都收录在《住嘉兴府崇德县福严禅寺语录》之中。隐元禅师住福严仅四个月,便回闽。
密云禅师住金粟
天启四年(1624),应檀越蔡联璧等请,密云禅师入住嘉兴海盐金粟山广慧禅寺,直至崇祯二年(1629)。这五年期间,密云禅师兴修、传禅,一时门庭辐辏,多达千人,故世呼“金粟和尚”。
《密云禅师年谱》记载:天启四年甲子,师五十九岁。三月,檀越蔡子榖联璧,请仼嘉兴海盐金粟山广慧寺。寺即吴赤乌中康居沙门僧会所建。当吴时,佛法虽至中国,大江以南无有也。会以求获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始创三寺。其二则金陵之保宁太平之化城,其一即金粟,金粟为东吴首建,而考之禅典,则从未有宗门师匠,光扬第一义天者。故子榖力为挽致诸老,如雪峤、信闻、谷印、抱朴莲,皆鲜克有终,至是请师焉。初师在袁,梦至一处,见巨井足饮千人,方盖亭其上。有伟衣冠者进曰:此师住处也。及询之,金粟信然,盖由夙定云。
这年四月,密云禅师受请同众赴金粟。上堂有法语:“九万里鹏总展翼,百千年鹤便翱翔”之语。过会稽,师凡三至护生庵,众谓不可吝法力,请之为一升座。五月六日入院,时本寺龙山为贵人所图,子榖方明诸当事,求直不已。师告之曰,在道与德耳。尔若为法门,则我住;若为山门,则我还天台去矣。事遂寝。一郡闻之,咸服师高义。初至日,天王寝殿以外皆民居,破屋败椽,饘粥或不继。师处之裕如也。冬十月结制,众盈千指。破山、明石、车乘,皆在座下,而汉月藏为众首焉。”
由于密云禅师对金粟寺贡献巨大,所以在群众中威望极高,至清初,茶院、秀水、盐官等一带的民众,仍无人直呼圆悟名号,而尊称其为“金粟和尚”。密云圆悟在金粟寺弘法后,应请移锡宁波天童寺,建树甚多,为天童寺中兴之祖。而海内广传的“天童派”,其中大半出自金粟寺。明末兵部侍郎吴麟徵说:“来者于处,处者熙熙,皆言丛林之盛,无过于昔日之天童,今日之金粟者。”
崇祯十二年十月,74岁的密云禅师再次升座金粟广慧寺。
费隐禅师住金粟
天启五年(1625),费隐禅师三十四岁。“在禅堂夜坐,达旦胁不沾席。至漏深人定,则搭衣礼佛,并礼东西大众。尝语左右曰:我在金粟时,自揣东林一凡夫耳,今入圣贤法会、深生庆幸。日夜究己事,尚自不暇,那有闲工夫与人较短长耶。”
天启六年(1626),金粟寺“众满五百,分为两堂。五峰学、破山明居版首“。费隐禅师转任堂主,述自警偈一首。一日,与峰相见次,竖拳云:识得这个天下太平,识得这个天下争竞,如何决断?峰云:这个从甚么处得来?师便喝。峰云:那里学得来?师又喝。峰便打,师再喝。峰又打,师喝两喝,峰连而打。众谓:老隐今日败阙。师云:非汝境界。由是坐卧不安。气愤愤地平目而行,千人之中不见有一人,亦不知有身。次日,早课维那鸣磬一声,始觉身在此立,复自经行。至第三日上午,忽窗外一阵风吹入,寒毛卓竖,通身白汗,大彻源底。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在一毫头上。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似于人,惟自证乃知。心中喜甚,逢人即笑。众谓:老隐着魔了。师云:非汝所知。忽记经云:若作圣证,即入群魔,遂无喜色。同参续知公,知师所証,谓五峰曰:老隐彻也。峰乃对众勘云:汝有悟处,试道看。师云:道即不难,只恐惊群动众。峰云:但说何妨。师打筋斗而出。峰云:真狮子儿,善能吼哮。寻出堂作火头。一日,密和尚室中,与众论敬鬼神而远之,众答已。师在门外立。密云:汝进来说看。师进前,竖火叉云,离不得这老贼,近不得这老贼。密便打云:汝作贼会那。师即拂火叉出云:贼、贼。师与密和尚机语契合多如此。”
三十七岁,费隐禅师至金粟侍司寮。四十六岁,费隐禅师再住浙江嘉兴府海盐县金粟山广慧禅寺,崇祯十一年七月念九日入院。
内容来源:2025年9月18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