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宗教中国化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25年9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与广东韶关南华禅寺联合主办的“苏轼及唐宋士大夫与南华禅寺”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韶关成功举办。
南华禅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弘法的根本道场,至今已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底蕴深厚,高僧辈出,历来与文人墨客结下深厚因缘。值此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312年之际,南华禅寺将举行系列纪念活动及多场学术文化盛事,首场即为“苏轼及唐宋士大夫与南华禅寺”学术研讨会。
唐宋时期,儒释道深度融合,士大夫与佛教寺院的互动推动了佛教中国化,并深刻影响了士人的精神世界。南华禅寺自唐代起便是士人参访、清修与创作的重要空间。苏轼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苏轼屡经宦海浮沉,以佛法禅理安顿身心,多次造访南华禅寺,与僧侣交流,留下诸多诗文碑记及“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等佳句,体现其对南华禅法的深刻认同。苏轼更将禅意融汇于文学与人生实践中,成为士大夫与佛教交互的典范。
合影
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研究苏轼等文人墨客的思想遗产,全面挖掘、整理与研究南华禅寺的历史文化资源,探讨禅宗文化在塑造士大夫精神世界与文化网络的重要作用,探究禅宗文化在推动佛教中国化方面的历史经验与重要贡献。
群贤毕至,论道南华。与会嘉宾皆为国内佛教文化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学术翘楚30余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涵盖文学、哲学、思想史与社会生活史等多个领域,设有四场论文发表会。
参会人员
开幕式现场
法广法师致辞
9月20日,“苏轼及唐宋士大夫与南华禅寺”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韶关开幕。南华禅寺方丈法广法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南华禅寺自唐代六祖惠能在此弘法三十七年、开创禅宗祖庭以来,地位崇高、影响深远,唐宋文人士大夫如苏轼、柳宗元等皆与南华禅寺结下深厚因缘。苏轼视南华禅寺为心灵归宿,成为文化互鉴的典范。今年,恰逢苏东坡诞辰988周年,南华禅寺围绕传承千年的六祖诞,举行苏东坡研讨会和特展等相关纪念活动。希望借此缅怀古圣先贤,梳理资料,深入研究,智慧解读,亲切交流,互相探讨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与信仰等相关话题。谈古论今,既打开深厚多彩的祖庭宝藏,也进一步为祖庭谱写历史,庄严道场。
王颂教授致辞
王颂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自六祖开演顿教法门,至宋代士人如苏轼、黄庭坚等相继来访题咏,再到明代憨山大师中兴道场,南华禅寺始终是佛教中国化历程的重要见证。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进一步推动佛教文化与中华文脉的深度融合,继续建设好南华禅寺这一重要的文化平台。
开幕式由夏德美研究员主持
对谈以“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为主题,由孙尚勇教授主持。对谈围绕苏轼的佛学思想、诗文创作、与南华禅寺的法缘,以及唐宋时期士大夫与禅宗的交往互动等多个维度展开。
法广法师阐述了南华禅寺与六祖惠能大师的深厚渊源,以及苏轼与南华禅寺的历史因缘。他表示,希望通过此类学术对话,让先贤智慧照亮现代人的生活,为身心安顿提供启迪。
张弘教授从历史与文化背景出发,梳理了南禅的发展脉络,并借助王维所撰写的惠能碑文,解读了唐代士大夫阶层对惠能禅法的理解与评价。
对谈现场
陈引驰教授就禅宗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发表了见解,特别强调了南华禅寺作为六祖根本道场的核心地位,以及南华禅寺在唐代社会与文化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邱高兴教授指出,佛教的发展与唐宋士大夫的参与密不可分。他通过细致梳理高僧弘法与士人游历的地理轨迹,揭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在佛教传播中的统一性与象征意义。
马茂军教授在对谈中探讨了“如何感悟东坡、理解禅宗”这一话题。他指出,岭南地区特有的文明塑造了南禅宗的开放与包容气质。同时马茂军教授认为禅宗的中国化进程与岭南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深刻联系。
9月20日至21日,共有四场论文发表会,每场各有四场讨论。内容涵盖文献考证、思想阐释、文化比较等多个面向。与会人员紧扣主题,就苏轼与南华禅寺的因缘及其思想影响、苏轼的文学与佛学思想、唐宋士大夫群体与禅林文化的多元互动、佛经故事的流传演变、禅门公案的文学解读、文士僧侣的交往机制,以及儒释道交融背景下的文学生成与思想变迁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论文发表会现场
论文发表会现场
每场发表结束后,与会学者均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在思想争鸣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论文发表实现了多学科、多视角的交叉对话,既有文献的考辨,也有义理的绎思;既有个案的深耕,也有脉络的把握。
闭幕式上,法广法师向此次参加研讨会的学者表示了极大的欢喜和感谢。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成果斐然,为南华祖庭办出实事。南华禅寺将秉承祖师的精神,践行佛教中国化道路,努力守护好祖庭,建设好祖庭,发扬好祖庭的价值作用,造福社会。
闭幕式现场
王颂教授表示本次学术研讨会虽近尾声,但学术与思想的交流不会就此止步。他希望未来继续携手,在佛教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共同续写新的篇章。最后,王颂教授代表主办方向南华禅寺及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感谢。
参观南华禅寺
南华禅寺——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灵照塔——始建于唐先天年间(712-713),是南华禅寺内至今保留原址不变的最古、最高的唯一建筑物
活动期间,学者们参访南华禅寺,瞻仰六祖惠能及憨山大师真身,感受禅宗祖庭庄严气象;参观《水色禅心·荷韵南华》李小澄禅意荷韵水彩展与《东坡归心——曹溪禅缘与文脉回响》苏东坡与南华禅寺艺术特展,领略禅与艺术、文史相融的深厚人文氛围。
图/南华禅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