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8日,由澳门佛教慈善会、粤港澳佛教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以“凝聚青春共识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澳门佛教青年国际论坛暨2025粤港澳大湾区硕博法师恳谈会”在澳门渔人码头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同志,中国佛教协会、广东省佛教协会代表及港澳佛教界代表等应邀出席。来自中国、斯里兰卡、韩国、日本等国家青年法师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近千人,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性佛教青年交流盛会。



活动举行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祈祷世界和平六时吉祥祈福仪式”,与会嘉宾共同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开幕式上,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在致辞中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希望。本届论坛意义重大,相信各位硕博青年法师能借此机会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期待论坛能够越办越好,越论越灵,结出丰硕成果。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粤港澳佛教界携手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成功打造禅宗六祖文化节、交响合唱《惠能颂》、硕博法师恳谈会、粤港澳佛教文化艺术巡展等文化品牌,构建起三地长效合作机制。展望未来,粤港澳佛教界将全面加强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及文化建设,不断深化与海内外佛教界在学修、慈善、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鉴,积极为“一带一路”及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架心桥,添砖加瓦。

居士代表香港旭日集团杨勋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所处的世界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地缘冲突、经济波动、自然灾害以及快速的社会变迁,令许多人感到不安、焦虑甚至迷失。在种种不确定性中,我们以比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内心的安定和智慧的力量。因此,本次以佛教青年为主角的国际论坛以及硕博法师恳谈会显得意义非凡。愿大家能在此充分交流,并将佛陀的教诲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用佛教的智慧启迪心灵为大众带来安心、安宁与祥和,用佛教的慈悲精神化解对立,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共创美好。

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秘书长伊达农·泰亚里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佛教青年,我们肩负着明确的使命:首先,要培养内在的安定和正念,因为世界的和平始于内心的安宁。其次,以慈悲与诚信服务社会。第三、深化国际友谊与对话,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全球社会贡献力量。秉持这些理念,我们便是在继承并弘扬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和世界佛教大学的精神,为以智慧与善意铸就的未来添砖加瓦。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在致辞中指出,佛教文化在澳门扎根已久,其秉持的平等、慈悲、仁爱众生等核心的教义,不断丰富着澳门包容共生、和以不同的人文精神,为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她希望本届论坛能够凝聚青春共识、汇聚青年力量,启发更多青年参与弘法利生的事业,为社会注入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在致辞中,对多年来澳门佛教慈善会和佛教青年们背靠祖国、植根澳门,发扬中国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坚定拥护祖国统一,大力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传承弘扬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佛教交流,为推动澳门佛教健康传承、维护澳门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加强澳门与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表示,未来,中国佛教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澳门佛教慈善会、粤港澳佛教青年联合会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内地与澳门佛教界的天然联系和传统法谊,携手推进新时代我国佛教中国化,推动澳门佛教健康传承,为增进澳门人民福祉、推动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主题演讲环节,青年法师与学者们围绕佛教青年的时代责任展开深入交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以“佛教青年与新时代的使命”为题,阐述当代青年法师应具备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从学术角度分析佛教青年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作用。斯里兰卡可伦坡赞颂寺住持M.南德旺长老、韩国釜山伽耶寺讲师花郎法师、日本国际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大穀哲夫分别代表南传、汉传及东亚佛教传统发表演讲,体现佛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融合与共同价值追求,凸显此次论坛的国际性、开放性与包容性。

开幕式上还宣布“粤港澳佛教青年联合会”正式成立,及“粤港澳佛教文化艺术展(澳门站)”启动,标志着粤港澳佛教界青年交流与合作进入机制化、常态化发展新阶段,将为推动三地佛教文化互鉴、艺术交融与人才共育提供重要平台。




▲与会嘉宾现场参观粤港澳佛教文化艺术展(澳门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