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凡是你投入的东西不要后悔,功德已成就

布施,凡是你投入的东西不要后悔,功德已成就

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后悔。有这种事吗?有,还很多。有的道友,勇猛善心一发,舍宅为寺,把他家里舍了,全做了寺院。以后自己连住处都没有了,连饭吃都没有..
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远,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你看阿罗汉的眼睛,他一入定的时候,看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看手中的一颗槟榔..
《心经》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但是要看你怎么念

《心经》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但是要看你怎么念

为什么造论的时候都要归敬?这裏我们先讲一下。爲什么造论的时候都要归敬?这个什么原因?《光记》裏边它这么说的,恐怕有魔。1我们爲什么讲经开头要念《五大金刚》,念了三天,还是广的?每一..
若懂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蚂蚁”,就不会这么自以为是了

若懂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蚂蚁”,就不会这么自以为是了

这里又是劝国王不要生傲慢心,这在《亲友书》里提得比较多。当官的人一般傲气十足,乐行王可能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好看,有时候以为自己财富最多,有时候认为自己是人中之王,对地位、权势等的傲..
无论你是否忆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在加持众生,不会有丝毫增减

无论你是否忆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在加持众生,不会有丝毫增减

诸佛菩萨的加持周遍法界,但是能够得到多少加持,则取决于各人的根机,即取决于我们的信心之上。但是有些人在这方面的理解,恐怕又会有出现一些偏颇。例如现前很多人心目当中都有这样的愿望,希..
莲师:见或不见,您都在那里

莲师:见或不见,您都在那里

莲花生大师说: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我深深知道,无时无刻,您从未远离我们的身边。因此,走路时,我知道您..
事实上,我们在热烈地追随自己的骄慢!

事实上,我们在热烈地追随自己的骄慢!

虔敬的第二个特质即是离于骄慢。骄慢的态度表现为,如此热情地追随老师而产生一种沙文主义的虔诚,无法再正确地看待周遭的世界。事实上,我们变成了热情地追随自己的骄慢。我们收集资料、修行窍..
莲师:如何成就本尊及成就的征兆

莲师:如何成就本尊及成就的征兆

《空行法教》中,莲师透过与伊喜措嘉佛'母对答的方式,把整个Z传佛法的修道次第,做了一个完整、明确的说明:从皈依、发菩提心、密乘的誓戒、选择与依止上''师'、本尊修法,到心性的禅修与中阴..
对于忏悔罪业来说,恐怕没有比护持本性更甚深

对于忏悔罪业来说,恐怕没有比护持本性更甚深

无等塔波仁''波'切的一个修行弟子向他请教:“我往昔以贩卖佛经维生,如今想起真是追悔莫及,请问上''师',我该如何进行忏悔呢?”仁''波'切说:“就造那些经典吧!”于是那个人着手造经典,结..
很多人修行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分别念太重,人不稳重

很多人修行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分别念太重,人不稳重

利教嗔心执怨敌,受欺无智报恩德,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有些人当面或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上师善知识和其他道友所传授的,对今生来世都有利的教诫和教言,但他不但不报恩,反而对他..
念诵仪轨可以不出声默念吗?

念诵仪轨可以不出声默念吗?

问:有时我座上很累,念不出声,就动嘴金刚诵或者默念上''师'瑜伽仪轨,等一会儿有力气了再出声念诵,这样可以吗?大恩普扎上''师'答:可以的。念诵不是一定要出声,不出声也可以。不出声念诵一..
修到什么时候才能坐怀不乱

修到什么时候才能坐怀不乱

我们不要得少为足,有的人得了一点点好处,就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不但是得了好处,甚至于没有得好处——我们经常打这个比喻,这也是很现实的。我在宝光寺有一位学生,他是五台山来的,他说:“男..
消业障,要在果报没出来之前

消业障,要在果报没出来之前

业障没消掉时,业力是无法改变的,即便是证得了阿罗汉果,还是要受业报。阿罗汉道有四个果位,初果称作须陀洹,这时还有业报。有一个女人叫吾桑玛,“吾桑”的汉文是青天的意思,她证得了须陀洹..
为什么要有所成就,必需有菩提心呢?

为什么要有所成就,必需有菩提心呢?

为什么要有所成就,必需有菩提心呢?__耶喜lama最后的开示为什么禅修要有所成就,必需有菩提心呢?因为我们有自私的贪着。如果没有菩提心,禅修得好的时候,体验到一点点乐受,就会贪着:“我,..
修行者都应该知道回向的甚深力量!

修行者都应该知道回向的甚深力量!

每次修持结束时,不仅为自己的安乐,也要为一切有情众生的利益与证悟,回向你所获得的任何福德。而且,你不必等到一座修持结束才回向,任何时候都可以这么做。你可以试着在每次大礼拜后回向,这..
老实和善良不是一回事

老实和善良不是一回事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却常常吃亏呢?那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把老实人和善良人混为一谈了。其实,没做坏事的人,并不一定是善良人。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因其既无德又无才,所..
一日多次念诵是否每次都要发心回向

一日多次念诵是否每次都要发心回向

问:我平时工作、生活比较忙,所以很难抽出大段时间念诵功课。我一般每次念半个小时,一天念几次,那是不是每次念诵都要发心和回向?普'扎'shang''shi答:是的。我们平常不要说念诵半个小时的功..
遇到任何病魔或违缘时,使用此法,加持力巨大!

遇到任何病魔或违缘时,使用此法,加持力巨大!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毫不吝惜地施舍身体、财物等诸受用,以及三世所修的一切善根。此偈颂与本论其余颂词一般,词句极易懂,然其意义非常深奥..
莲'师':阿赖耶与阿赖耶识的分界线

莲'师':阿赖耶与阿赖耶识的分界线

「心与心性的分界线是什么?」「心(sem,森)是形成的思想。心性(semnyi森尼)是离于思考与作意。当你体验到此一本质就是你的相续时,便中断自心的意念活动并任其如是而为,无作意且如它的本然..
修'行'总是断断续续的,怎么办?

修'行'总是断断续续的,怎么办?

在此,关键是要能持续而连贯。修'行'者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受到激励时过度修持,而当一场好梦都经历不到、无法专注或无法控制脾气时,就会深陷挫折。在一段「大口吞食」的修持之后,他们会停止..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