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

【如理】如理是唐代唯识宗三祖智周的弟子,著有《成唯识论义演》及《成唯识论演秘释》二书,唯内容则流于琐细,而无甚新义。

相待

【相待】自他相待,藉以存立。如三线相待为三角,若缺一线则不能。一切之有为法,自他互待亦然。色境待眼根而为色境,眼根待色境而为眼根,短待长而为短,长待短而为长也。《注维摩经弟子品》曰..

地论宗

【地论宗】为唯识宗三系之一,是唯识宗的前驱。我国自北魏到唐初时代,许多精通、弘扬《十地经论》一派僧侣所形成的宗派。因为他们没立宗定祖的师资传承,所以后代称为地论学派或地论师。北魏宣..

奘门四哲

【奘门四哲】此为玄奘门下成就最高的四位弟子. 玄奘门下上座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人称奘门四哲。神昉是新罗人,他通达三藏,精于大乘,有大乘昉之称。他尝列玄奘译场,担任笔受,著有..

真谛

【真谛】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后入佛教出家,博通三藏五部,究明大乘妙理。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五四六)来华,受到梁武帝的礼遇,本想在建业译经,因值侯景之乱,展转流..

灌顶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一、事业灌顶 即具支灌顶、传法灌顶,即阿阇黎为弟子..

师对弟子

长阿含经曰师长以五事视弟子: 一、顺法调御 四、示其善友 二、诲其未闻 五、尽已所知诲授不吝 三、随其所闻使解善义有部根本毗奈耶曰弟子有五事方可教诃: 一、不信 四、情无羞耻 二、懈怠 五..

弟子对师长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供给所需四、凡师教敕恭顺无违 二、礼敬供养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三、尊重戴仰六方礼经曰弟子事师,当有五事: 一、当敬惮之四、思念不厌 二、..

三藏

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论藏,梵..

律经

《律经》共有二千七百颂,分为九卷,印度德光论师所造。作者德光论师,印度摩覩罗国人,约在六世纪时生于大婆罗门家。自幼善学一切明论,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受具,又从世亲论师学习声闻乘三藏..

佛留福荫末世弟子

佛藏经云。出家者。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须者。如来白毫相光功德。百千万亿分中。留一分供诸末世。弟子亦不能穷尽○菩萨本行经云。佛自摩竭国。往毗舍离两国。人及诸天龙神共献佛..

长老巡寮

今禅居常式也。僧祇律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房。一恐弟子着有为事。二恐着俗论。三恐着睡眠。四为看病僧。五令少年比丘见佛威仪亦生欢喜故(言寮者。唐韵云同官曰寮今禅居意取多人同居共..

二教

[出华严孔目]一化教通内外众谓如来一代施化之教。通被内众受道弟子。及外众在俗之人。皆令依之修行。出离生死之苦。故名化教通内外众。二制教唯内众谓如来说诸律仪。专为禁制内众受道弟子。令其..

须扇多

【须扇多】亦云须肩头。此云甚净。弟子未熟,便入涅槃,留化佛一劫。

释迦文

【释迦文】净名疏云: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儒,义名能儒。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伽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

宝现观

宝现观者,谓于佛证净于法证净于僧证净,由佛圣弟子于三宝所已得决定证清净信,谓薄伽梵是真正等觉者,法毗奈耶是真善妙说,圣弟子众是真净行者。..

八只补特伽罗者

谓显安立。预流向等补特伽罗。八种各别佛弟子众者。显示开晓佛弟子众具胜功德。戒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戒。定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定。慧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

本事

本事者,所谓宣说圣弟子等前世相应事。

智林(齐高昌郡)[《高僧传》卷八]

释智林。高昌人。初出家为亮公弟子。幼而崇理好学。负帙长安振锡江豫。博采群典特善杂心。及亮公被摈。弟子十二人皆随之岭外。林乃憩踵番禺。化清海曲。至宋明之初。敕在所资给发遣下京止灵基寺..

道猷(宋京师新安寺)[《高僧传》卷七]

释道猷。吴人。初为生公弟子。随师之庐山。师亡后隐临川郡山。乃见新出胜鬘经。披卷而叹曰。先师昔义暗与经同。但岁不待人。经集义后。良可悲哉。因注胜鬘。以翌宣遗训。凡有五卷。文频不行。宋..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