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应时时观察自己:
表里是否如一
另一方面,假如行者被这些特质过度覆盖,也会变成缺失。例如:
性情平稳、说话温和的人,容易落入虚伪矫饰和不正直诚实的过失中。
积极且好奇心强的人,会容易放弃或怠失佛法修持。
有荣誉感且谨慎稳重的人,则容易落入无法抛弃俗务的过失中。
经历许多痛苦与不幸的人,虽然想要修持佛法,但却易于落入无暇修持的过失中。
诚实和能放心信赖的人,容易落入不明白佛法的过失中。
对亲友坚贞忠诚、有着深切情感的人,容易落入无法与俗务断除连结的过失中。
对世俗事务淡漠或漫不经心的人,也可能无法在佛法修持上坚持到底。
一言九鼎、信守承诺的人,则可能说出导致争执冲突的严厉话语。
不屈不挠与坚毅固执的特质,也有可能变成难以舍去恶念。
常保持微笑和温和待人的人,可能会过度虚伪或太过浪漫。
常保持轻松无焦虑和宽坦自然的人,则不会努力为佛法付出,可能会因此落入小觑业力成熟的危险中。
已入佛门的你们啊,若能断舍一切过失,让自己生起一切善根,便会毫无困难地成就无上的证悟。因此,要好好将这些谨记于心!
—《莲师心要建言》
诸修行者危险之六法:
虽具信心若未断名利,
终有世法危险当谨慎;
虽依静处若未具出离,
终有散乱危险当谨慎;
虽具道相若未断慢心,
终有魔障危险当谨慎;
—龙钦巴尊者《窍决宝藏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