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幸福
谦恭而礼让,安份且知足,常听讲佛法,是最上幸福。
虚心受诲诫,接近修行人,讨论佛教育,是最上幸福。
精进心无染,能得见真实,证本来面目,是最上幸福。
摘自《吉祥经》
最上幸福
谦恭而礼让,安份且知足,常听讲佛法,是最上幸福。
虚心受诲诫,接近修行人,讨论佛教育,是最上幸福。
精进心无染,能得见真实,证本来面目,是最上幸福。
摘自《吉祥经》
认清幸福的真相您幸福吗?如果一路走来都是顺境,您当然会觉得幸福。相反,大部分皆是逆境,您总会认为是不幸。但幸与不幸,真是如此吗?有一位自称,幸福的女人,逢人就说:「她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为何她这样的说呢?因为,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百般宠爱,读书时学业总是名列前茅,毕业后工作相当的顺利,又与相爱的..
◎ 万 一昔舍卫国。波斯匿王。作是言曰。须达长者。尚能劝化一切人民。作诸福业。我今亦当为众生故。教导乞索。令其得福。于是行化。处处乞索。时有一人。贫穷多乏。唯有一毯。即便持施波斯匿王。王得之已。转以奉佛。其后贫人。命终生天。感佛大恩。而来供养。佛为说法。获须陀洌比丘问言。昔作何业。..
首先,让我们了解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有颜色或实在存在的东西,就像我们的身体、形象,都叫做色。色包含了男色和女色,也包括了生命、障碍、变化这些色法。我们了解了一切色与色法,就能了解属于我们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了。眼睛看颜色,耳朵听声音,鼻子闻香气,舌头尝..
知福惜福最幸福◎ 圣严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有了问题。透过各种各类的讯息,我们知道台湾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愈来愈差。人为的开发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的享受使得生..
让你幸福常存的秘诀◎ 慧 律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有在作善事喔!我有在帮助人喔!真正的纯..
佛教幸福观的究竟内涵是:不要试图摒弃或改换相对的存在状态,而应了解它的真实本质,体悟它本具的完美,享用它自然的奉献,感受它圆满的幸福。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佛教是大众趋向幸福最快捷、最值得亲近的法门。在佛教的经典中,对幸福有两种不同的描述:一、相对的幸福:来自世间善法,称作因..
释惟文一、不贪常舍不贪求不义之财,不义之财,难以长久。常舍济与贫穷,舍孤寡老人,舍病苦之人。舍财福之因,就会得幸福的果。二、戒己扬善做好自己,不说他人是非好坏。别人好的地方可以称赞宣扬,让世间善行流传。律己扬善业之因,就会得幸福的果。三、少欲常慈色欲病之因,祸殃之始,不仅色欲须离..
实际是自己过去现在做了不应做的事,形成业报,致使人生阻力重重而不幸福,实是自身不懂法时所作,与别的无关。那个人害了我造成一无所有,失去一切,只不过是自己过去造了罪业,感来恶报变现出来的境界而以,我等过去若无与人结仇恨怨瞋,那会被害之理。丈夫性格暴逆,乃至常常打骂妻儿,没有温情可言..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狐狸馋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出口,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它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让它无法钻到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
【自性爱语】 p0598瑜伽四十三卷十页云:云何菩萨自性爱语?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常乐宣说悦可意语、谛语、法语、引摄义语。当知是名略说菩萨爱语自性。
【爱能发起十五无义】 p1205瑜伽六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此爱生时,普能发起十五无义?一、令随眠坚固。二、由缠故,染恼一切心心所法。三、令心相续、于所缘境,颠倒而转。四、发起取所摄、所余烦恼。五、能安立自类相续。六、能随顺生起未生恶不善法。七、能随顺已生恶不善法,令其增广。八、能障碍未..
【意成身】 p1207成唯识论八卷十四页云:不思议变易生死,或名意成身。随意愿成故。如契经说:如取为缘,有漏业因续后有者,而生三有;如是无明习地为缘,无漏业因,有阿罗汉独觉已得自在菩萨、生三种意成身。..
【对治善】 p1291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对治善?谓厌坏对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伏对治、离系对治、烦恼障对治、所知障对治。
指五种男根不全之人。又作五种不男、五种黄门(梵paca pandakāh)。据十诵律卷二十一所举,即:(一)生不能男,又作生不男、生黄门(梵jāti-pandaka)。即生而不能淫者。(二)半月不能男,又作半不男、半月黄门(梵paksa-pandaka)。即半月能淫,半月不能者。(三)妒不能男,又作妒不男、妒黄门(梵īrs..
谓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此乃俱舍家之说。随眠即根本烦恼之异称,根本烦恼随逐有情,行相微细,故称随眠。[俱舍论卷十九](参阅“根本烦恼”4135) p1311
(一)诸佛菩萨为众生之利益而应机化现,称为应化;若应同众生之愿望,于冥暗中守护众生,则称为应护。 (二)指众生所归依者,即如来。 p6436
翳迦惹吒罗刹,梵名Ekajatā-raksa。意译一髻罗刹。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南端之菩萨。以不二之一智现忿怒形,降伏烦恼。若人受持此菩萨之真言,能摧碎天魔、毒恶鬼神,及一切疫病等害。真言为“翳门惹邻吽”。一髻尊陀罗尼经(大二○·四八五下):“尔时,观自在菩萨(中略)而入无能胜三昧,..
佛教东传朝鲜半岛,据三国史记卷十八等载,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372),中国前秦苻坚遣使者及僧顺道赍来佛像、经论;又二年,秦僧阿道来朝。翌年,敕为二僧建肖门寺及伊弗兰寺,是为韩国有佛寺之始。又十年(384),印度沙门摩罗难陀至百济宣教,新罗则迟至五二八年始见佛教兴隆。佛教初传朝鲜半岛时,..
瞿陀尼,梵名 Godānīya。又作瞿耶尼洲、瞿陀尼耶洲、瞿夜尼洲、瞿伽尼洲、劬伽尼洲。意译作牛货洲、牛施洲。为须弥四洲之一。以其位于须弥山西方,采行以牛为货币之交易方式,故又称西牛货洲(梵 Apara-godānīya,音译阿钵唎瞿陀尼),或称西瞿耶尼、西洲。牛货一名之由来,据起世经卷一载,以此洲..
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之施主、檀越。[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参阅“施主”3828) p1566
他化自在,梵名 Para-nirmita-va?a-vartin,巴利名Para-nimmita-vasa-vattin,音译作波罗尼蜜和耶越致、波罗尼蜜、波罗维摩婆奢、娑舍跋提。又译作他化乐天、他化自转天、化应声天。单称自在天、他化天、化他天,或第六天。即六欲天之第六天。此天假他所化之乐事以成己乐,故称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
(术语)劫者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经其劫百千万,则曰百千万劫。白乐天句曰: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人名)不空译之随求经,谓之先身随求天子,宝思惟译之随求经,谓为随求即得天子。一恶比丘死,虽堕地狱,然以其尸悬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之功德,罪障消灭,生忉利天,因名为随求即得天子。见随求经。..
(杂语)幸福之可庆者。宝箧印陀罗尼经曰:若是塔所在之处,有大功勋,具大威德,能满一切吉庆。
(杂语)僧衣也。衲谓补缀。百衲衣。极言其补缀之多也。智度论曰:比丘曰:佛当着何等衣?佛言:应着衲衣。
【所别不极成】 p0741 因明入正理论云:所别不极成者:如数论师对佛弟子,说我是思。如疏五卷七页释。
【依现行门观察处非处】 p0773 瑜伽五十七卷三页云:云何第四处非处门差别?谓无处无位、地舍自相、成余界相,无有是处。不舍自相,斯有是处。如地,如是余大种、如应当知。无处无位、生长欲界、不得天眼、见诸天色,无有是处。见人中色,斯有是处。如是余根,如应当知。无处无位、有贪爱者、贪爱覆蔽..
【命者非异身】 p0814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七页云:问:外道何故执命者非异身?尊者世友,作如是说:彼见异身无别实物命者可得;故执命者非异于身。所余如前即身中说。大德说曰:彼见世间于自身上,而起我爱;不于余法。故执命者非异于身。所余如前即身中说。然诸愚夫,于色心等,剎那相续,不善了知;..
【近住律仪五支所摄】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七页云:略说近住律仪,由五支所摄。何等为五?一、受远离损害他支,二、受远离损害他支,三、违越所受重修行支,四、不越所受正念住支,五、不坏正念支。若能远离损害他命,损壊他财;是名初支。离非梵行,是第二支。所以者何?由离此者,不染习自妻妾故,不..
【具戒】 p0823 集异门论二卷十二页云:具戒云何?答: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复次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非梵行,复次诸所有学戒,诸所无学戒,诸所有善非学非无学戒;是谓具戒。问:何故名具戒?答:此法自性,可爱,可乐,可喜,可意,安隐,正直..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