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能时时抱着结缘心,随时随地送上一句关怀的话语,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脱离危难,宽容忍耐他人的失误过错,诚挚真心和他人交往,必能以善心改变周围的世界,为自己带来好运。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忍过时间的漫长,忍过世相的变迁,忍过别人的侮辱,忍过修行的艰辛。能忍才是幸福!
相关推荐
一灭
一个宣示寂灭(涅槃境界)才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的真理,也就是四圣谛中之灭谛。
一空一切空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空观时,应观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一乘菩提
谓一乘才是真实的菩提,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为方便而说的菩提。
真如无为
【真如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六无为中,前五种是或约其因来说,或约其用来说,只是方便譬喻,唯有真如无为才是诸法的法性、实相。《成唯识论》卷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是诸法的实性,诸法如波,此性如水,诸法如绳..
一假一切假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八识二无我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证真,..
三佛子
一切众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萨才是真子。
三轮相
以布施来说,施者受者和所施物,谓之三轮,在行施时,如果心中存有三轮相,便是有相三轮,不能算是真正的布施波罗蜜行,若无此三轮相,所谓施恩不望报,那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
三昧
1、华译为定,是定心一处的意思。修行的人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时,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定,也就是进入三昧的境界。2、又译作正受,是正常的享受的意思。世人的心常被外境的影响而波动,那已经失去正常,修行的人面对一切的外境时,虽了了分明,但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
大乘
梵语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之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
大白牛车
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
无为法
有因缘造作之法,叫做有为法,无因缘造作之法,即叫做无为法。在五位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灭变异的有为法,最后六法,才是清净寂灭的无为法,也叫做真如实相。真如实相本来不一不异,为何又分出六法?盖六种中的前五种,或依其原因而说,或约其作用来讲,只有最后的真如无为才是无为法的本..
地前
初地以前。地前是凡夫菩萨,要到地上才是法身菩萨。
我空观
二空观之一,即观五蕴之中无我的真理。例如,坐禅时,闭目反观:我由五蕴所组成,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其中之色乃我的身(肉体),受想行识 乃我的心(精神作用)。若说色是我,色从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到底地水火风,哪个才是我?若说心是我,心由受、想、行、识种种妄念所生,妄念时..
果缚
是被生死之苦果所缚而不得解脱的意思。阿罗汉虽已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已灭度,入无余涅槃,才是连果缚也断了。
胜果
殊胜之果,即佛果。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非胜,菩萨十地之法尚未圆满,故虽胜而非果,只有佛果才是最究竟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真我
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假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的我,才是真我。
福德
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一日禅:君子立恒志
佛门有句警语:菩提心易发,恒常心难持。一个人很容易为了一时的感动,而立大志、发大愿,但是,这样猛锐的心,却往往难于持久。俗语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要有所成就,不只要具备初发心的勇猛,更须保持恒常心。..
一日禅:心贪虽富亦是贫
做人要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人心何时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时闲,偷闲便闲。知足常足心,终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终身不耻人。心足虽贫不是贫,心贪虽富亦是贫。
一日禅: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上,在清和澹雅;快乐的人生,不在盲目追求中,在真诚相待;快乐的人生,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争取;快乐的人生,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获得。
一日禅:自由的境界
人之最大的不自由,是心灵的不自由。如果心灵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处,也是不自由。可怕的是看不透生活,可悲的是在失败中不能自拔。而一个智者,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日禅:放下贪念 才能品尝幸福
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乐天随缘一些,就会轻松自在一些。冲动来自激情、平静来自修炼,别让外界浮躁了自己。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根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修炼,就是借完善自己抵达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放下了贪念、看淡了得失,才能品尝幸福。..
一日禅: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痛苦的不是生与死,而是你这一生做的是什么梦?假使一生为恶,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就会结出恶缘恶果;反之,此生圆了造福的梦,将结下福缘善果。虽然人生如梦,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该走的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方向只要有一点点偏差,最后差距就很远了。佛陀教导我们,修行最重要就是要守..
一日禅:真感情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一日禅:随缘自在
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修行就是修心,修持一颗平静的心,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当下;修行其实也很简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体现修行,修行时时处于生活。生活的不如意,就是修行上的一点点精进,一分分增上。处处圆融,随缘自在,自在随缘,这就是生活,这..
一日禅:人生不在于获得 而在于放下
一些得到,不一定会长久;一些失去,未必不会再拥有。重要的是:让心,在阳光下学会舞蹈;让灵魂,在痛苦中学会微笑。向前走,潇洒心情,收获淡定。人生并不在于获取,更在于放得下。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放下一处烦恼,收获一个惊喜;放下一种偏见,收获一种幸福;放下一种执着,收获一种自在..
一日禅:心若年轻 岁月不老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无事时,澄然;有事时,断然;得意时,淡然!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心中那一季春暖花开,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一日禅:去除妄想调服内心
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调服自心才是修行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佛门中的一则对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一日禅:当下不努力 明天是妄想
人不是生活在过去,也不是生活在未来,而是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当下,才能有生命真正的现实意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可触摸。我们的这一念心,我们的妄想,往往不是滞后就是超前。如果不从当下去努力,明天有再好的计划,都是幻想、空想、妄想。..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