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什么是苦之后,并不是去抵抗苦,而是从苦中提取有益的、不苦的方面。

如果一个人只喜欢与优秀的人为伍,不能接受平庸的人,那这个人已经得了思想的强迫症,很容易突发疾病。如果要维持一个家庭的洁净,最不能缺少什么呢?垃圾桶。虽然垃圾桶不干净,但是生活离不开它。如果你讨厌肮脏的厕所和垃圾桶,把这些看似碍眼的东西都除掉,那么你也把它们“藏污纳垢”的功能除掉了,结果家里更加无法保持清洁了。你嫌弃大小便污秽,可谁家里能没有污秽呢?有些东西,你认为它不好,但不可或缺,不是它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它,这是规律。

苦就是这样,似乎没什么好,也无法消除,但当你认识它以后,你可以变得更坚强、更完美。当你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就是不苦的开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真正明白到人生没意义。

学习苦的目的是认知它。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渐渐歪曲了关于苦的理论,现在有很多“大师”讲:“你还在忙什么?人生是很痛苦的,你什么都不要做,全心全意修行。”其实这样只会更痛苦,逃避放弃本身就是痛苦。

有一位出家师父,他曾经以为俗世生活的痛苦无数:学习上的痛苦、工作上的痛苦、家庭上的痛苦、社会上的痛苦,等等,与父母价值观不合的痛苦,与同学关系不睦的痛苦,等等,所以为了不痛苦,他毅然选择出家。结果他进到寺庙,又遇到早课太早而睡眠不足的痛苦,所得供养太少的痛苦,大和尚看不上自己的痛苦,得不到尊重的痛苦,等等。他这才发觉仅仅躲开社会走进寺庙并不能解决痛苦,出家也不能脱离烦恼。

已经在痛苦中了怎么办?

人活着本来就是痛苦,这就是行苦。轮回之中处处是行苦。这份工作干不好就换下一个,其实下一份工作还是会遇到问题。遇到一个问题,你不要以为赶紧处理好就可以万事大吉,前方可能有更多的、更大的痛苦排着队等待着你呢。人要学会享受自己解决痛苦的过程。在解决痛苦的过程中升起喜悦和自信,这才是学习了关于痛苦的理论之后该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