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方便
指小乘修道的过程,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叫做七方便。七方便者,即是三贤四善根。合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三贤。合暖、顶、忍、世第一法四者,名四善根。
四加行
大乘修道的过程,在三贤和十圣(即十地)的中间,尚须经过四加行,作为晋入初地的准备。所谓四加行,即修四寻思观,可得四如实智。所谓加行,即欲入修道正位时,须加一段之力而修行的意思。
晚课诵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2.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3.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4.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
元音老人讲解什么是妄念
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我们要晓得,这色身、这肉体、这躯壳不是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本体,是即空而即寂,就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样一个东西,而不是这个躯壳。这个躯壳是慢慢变化的,由少而老,由老而死。不要认这肉身,肉身就是色体,这色体不是自己。千..
菩萨道层次的五十二位次具体是什么
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佛地等五十一位;菩萨璎珞本业经则举前位十信与四十二贤圣位,称为十信心、十心住、十行..
因果的形成过程
悬赏救人的故事故事不知是发生在湘江,还是浏阳河。总之,那天江河上突然风涛大作,巨浪滔天。大风大浪中,两只渡船在颠簸。两船载客共百人,眼看性命不保。一位老者急呼救人。老者是位行商,长期在江湖行走。他是乘坐另一只船来的,此刻已经停泊在岸边,将近家门。回头看见水上险状,便对港口渔船上的..
原始佛教:中国佛教分为哪几类
原始佛教:原始佛教也就是早期的佛教,佛陀在世时的佛教,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在这一阶段内,佛陀还没有被神话,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佛陀,与同一时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伟大思想家一样,只是觉悟的人,像老子、孔子一样的圣人,佛陀在世时,没有留下过一部经书,可以说所有佛经..
唐卡分为哪两类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非宗..
阎王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十个!
阎王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十个!一直以为阎王是一个人,原来是十个人。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十殿阎罗王是在地狱中审判死者罪业的十大王,据佛教《佛祖统记》卷三十三记载:“世传道明和尚神游地府,见地王分治亡人,因传名世间。”十殿阎王的名称最初..
钟茂森: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怎样保持长远心?
钟茂森: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怎样保持长远心? 这个长远心是真心,是要有真正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这分心。常常可以看看祖师大德的传记,看看人家是怎么样发长远心的。遇到多少的磨难,多少艰难困苦,都没有退心,这是真的,他不是虚的、假的。这个心要是发得不真,一遇到环境的考验,他就退心,他..
王骧陆:证体起用之过程
实相妙体本有无住妙用,学人须将所证得之清净自在光景,移用于人事颠倒之时,而化有归空,化颠倒为清净,化烦恼为自在,非但灭却自己之苦,且可以灭他人之苦,此即名度生。功夫越深,习气发动亦越多越快,学人不必害怕,此第八识性田中自然翻出之种子,发动虽快,但去亦甚快,发动可能较平日为大,但发..
帕奥禅师答:有一种修法,观照整个过程的痛为无常、苦、无我便能得智慧。这样的修法行得通吗?
问:在开示里,禅师说注意痛会阻碍培育定力。然而有一种修法,即在痛时可以观痛,观照整个过程的痛为无常、苦、无我便能得智慧。这样的修法行得通吗?帕奥禅师答:在修行止禅培育定力的阶段,禅修者应该只是一心专注于止禅的目标,如此才能培育深厚的定力。痛是与身门心路过程之中的不善果报身识相应的苦受,在..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善良
1一个人层次的高低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自身的一种修养,换句话说层次高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人不一定层次高。当一个人能足以包容所有生活的不愉快,能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那么他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也是最善良的人。一个人层次的高低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自身的一种修养..
决心戒烟,这有十个验方!
吸烟有害健康,几乎人人皆知,但是能做到戒烟的人比较少。本文为大家介绍几则戒烟方,凡有决心戒烟的人,不妨一试。戒烟验方五则吸烟有害健康,几乎人人皆知,这里介绍几则戒烟方,凡有决心戒烟的人,只要选用其中任何一方,都可收到良好效果。1、戒烟酒鱼腥草30克,远志、蚯蚓、甘草、藿香、薄荷各10..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十个小故事一生受用!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一、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
“十个胖子九个虚?” 是脾虚!
01脾气虚、代谢能力弱,脂肪之类应该消耗出去的脏东西就要停在身体里,李东垣称其为邪气盛。这种停留在人体内的脏东西,中医叫痰湿,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一般体内都有痰湿,需要通过补脾祛除痰湿的办法来减肥。这种脾气虚导致的过劳肥,是当今最常见的。在忙碌的情况下,一般人是无暇管住自己的嘴的..
智随法师答:念佛人需不需要了解念佛层次的差别?
请问师父:精进专一念佛,有没有功夫成片,开悟明心或出现其它深妙定境神通等的可能?念佛过程中,有没有层次高低,或者说转折递升的说法。如果有,我们念佛人应不应该了解或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呢?智随法师答:有,但那不是根本,也不需要去过多了解,执着于此。多念佛,身心自然转化,收益自在其中,因个人业力及..
补充能量的十个妙招
1.增加镁的摄入你的饮食很规律,食谱也很健康,但为什么还是容易感到疲惫呢?有一种可能就是镁的摄入不够。人体内超过300种的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镁的帮助,如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等。一个女人每日所需镁应在300毫克左右,而一个男人需要350毫克,所以当你能量不足时,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缺少镁。建议:能..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四、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佛法的目的,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苦痛中最普通的为生老病死。当婴孩初生时,呱呱大哭,从来没有一个人是笑的,可知生的过程原是苦痛的。年轻时不能了解老的苦痛,年纪一大,便齿牙摇动,老眼昏花,行走..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七、《元音老人文集》序
十七、《元音老人文集》序元音老人(李钟鼎老居士)1905年生于安徽合肥市,幼读孔孟遗教,常思考人生之所以然,苦不可得。稍长,随父居上海,求学于上海沪江大学。1925年父病故后考入邮电局供职,在深入社会、接触人世之后,深感世人种种纷扰与斗争,多数由于金钱、名闻与爱情,以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开悟分为两种
开悟分为两种◎ 净 慧开悟一般地说有两种,一种是解悟,一种是证悟。所谓解悟,就是从理解佛法而获得的开悟。也就是理解了佛说的经典,祖师的语录,修行的法门、次第和途径,然后根据某一种法门去修。理解了、认识了某些法门的修行次第便是一种悟,这叫做解悟。这好比我们没有去过北京,没有到过故宫,..
元音老人:桥流水不流
桥流水不流一九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讲于杭州“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锄头”呢?“步行”又怎么“骑水牛”呢?这是什么道理?原来是说,我们的肉身躯..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净土指归一九九九年秋甲 关于佛法的修证众生同具和佛一样的无漏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个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别。在这种不同的根基上,我佛慈悲,为了适应众生,犹如医生治病,应病与药一样,说了种种不同的大、小、方、圆、顿、渐诸法,无非让众生早日病..
元音老人: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元音老人开示(问:上师,我想请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那更容易。你们大概对经文读不懂哦,哎,可惜,真可惜。告诉你们,修佛法,尤其密宗,先要通经文。所以密教就分,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先要通经文啊,要小乘的,中乘,大乘的经文,都要通达,才能修佛法。我看你们都没研究过经..
元音老人:“解脱歌”浅释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楚,对我们修道很有帮助。‘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永嘉禅师的“证道歌”大..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原则引伸到了极处!)念佛念咒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形式虽不一,但“心念耳闻”是总的原则。元音老..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开示果报
讲到果报这个问题,都说心业易消易转,身业难消难转。我们过去做了坏事,身子上的痛苦还是要有的。佛也显现过头痛相,因为过去世曾拿棒子打过鱼的头,现在就要受这个报。但这是佛有意要显头痛相,用以说明因果不虚,警策大家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就要受果报的。果报对于真正到家的人来说是空花水月,..
元音老人:耳根圆通法门修证法要和保任要决
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
元音老人:修法你要知道,不是用力气,是省力气,是休息
坐在这里,一切都放松。是吧。一切都放松了,休息。不是用力,哈哈哈。不用力气,是吧,它是休息。所以也不出声念,出声还用力。也不出声,它是金刚持。在心里念,嘴唇微动,而且动到后面,嘴唇也就不动。因为他要入定啦,他就不动了。再入定它咒也就没有啦,也脱掉了。咒也就没有了,脱掉了,定进去了,定进去是大休..
元音老人:修行六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