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1--自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形,而社会乃是家庭的集合体。要使社会佛化,必须先从家庭佛化做起。人类整个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间的感情,亲戚朋友间的酬应,和休闲时间的娱乐,都是属于精神的方面;而衣食住等则是属于物质的方面。我..
除了势利小人就是色中饿鬼 水浒传为啥拼命骂和尚?原因只有一个细看水浒传,发现里面的和尚好人少,除了半路出家的鲁智深和他师父智真长老,似乎所有的和尚不是势利小人就是色中饿鬼,好不容易鲁提辖上了五台山,还得了个外号叫花和尚。我们来看看施耐庵先生是怎么骂和尚的:“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惟有..
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而如何证明一个凡夫行者,真的已经进入学菩萨修六度的行列呢?依《大智度论》说,必须具备五种修行条件,获得五种行道果报,才能证明确实已经发出「菩萨心」,进入佛道最初的行持六度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一定会时时战战兢兢的思考以下五种问题及获得五种菩萨..
难以置信!佛界圣人如来也会犯错,而且不止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一部非常有名气的神魔小说。在西游记中,不仅有无数的妖魔鬼怪,还有那满天的神佛。其中,东方神界最出名的莫过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了,而西方极乐世界最出名的就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了。我们在看西游记的小说或者一些影视剧中,..
为延续、发扬佛陀慈悲精神,福州开元寺于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励青奖学基金。2011年11月4日,第三届颁奖仪式在福建师大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应林金水先生、王晓德先生、林寿桦先生之邀,与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作些谈心,予冠之名曰:怎样做个好学生。鼓励他们,无论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都应..
因为你那儿一发脾气,啊!这露出来一个窟窿,那鬼就钻进来了;鬼钻进,你病就愈生愈厉害了。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于夏威夷大学想要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这个战争的痛苦,杀人流血,互相这么寻仇报怨,为什么呢?就因为杀生杀太多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杀生的人也太多,救生的人是..
黄柏霖:家庭、企业落实弟子规老法师说,德要怎么修呢?德要怎么积呢?老法师说,你诚心诚意的奉行《弟子规》,奉行古圣先贤善良的教诲,自己诚心诚意的去做。然后教导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后人,像你一样诚心诚意的去做,这样才有办法富过三代。就像我认识的台北市升恒昌公司的董事长江松桦先生,我们现在..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佛教徒要注意的态度最近有接触到一些不是佛教中人,他们曾经跟我聊到,一定要学佛才知道如何做善事吗?我回答说:「当然不一定,人的心地善不善良,平生喜作好事或为非作歹,我认为和天性有关。」所谓天性,也就是一个人与生带来的习气,这就不一定是这辈子的问题。就像老鼠繁殖..
在《杂譬喻经》里面佛就说了这样一个因果通三世故事:佛在王舍城时,一位屠夫向国王阿阇世提出一个请求:「大王每次遇到节日需要祭祀时,请把屠杀牲畜的工作交给我吧。」阿阇世王问:「杀生的事很少有人乐意做,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屠夫回答:「我往世曾是穷人,靠杀羊度日,因杀羊之故,死后生天,享受天..
人人要有一个净化身心的方法首愚法师 开示1修准提法的字轮观,如果你在持诵咒语时只念准提咒的咒心“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哈”,那就观想这九个字构成的字轮。因为基本上念与观是一个字对一个字,这样才会吻合。而之所以在观想上要形成一个字轮,其本意是因为它跟持诵时一样是循环不已的。咒语本身的循环..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佛教徒要注意的态度最近有接触到一些不是佛教中人,他们曾经跟我聊到,一定要学佛才知道如何做善事吗?我回答说:「当然不一定,人的心地善不善良,平生喜作好事或为非作歹,我认为和天性有关。」所谓天性,也就是一个人与生带来的习气,这就不一定是这辈子的问题。就像老鼠繁..
2003年秋,这一天晴空万里,微风舞动,我和老伴闻名来到河北省元氏县蟠龙寺院,烧香礼佛后,就在寺中走走看看,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师父,她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老伴上前行礼搭话:“师父,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居士,能否与您交谈?”师父忙说:“阿弥陀佛!可以可以。”这时我问:“师父,看您很年轻,..
静坐中的观呼吸的前四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开始是否要持续稳定后,再练第二个阶段,然后依次进入第三第四个阶段?(2010.12.28灵峰寺)答:是可以这样,每一个阶段你稳定之后,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这是初步了。然后你慢慢地练习几次之后,事实上那个呼吸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那是你只要放轻松、保持明觉..
这是真正能使寿命延长的一个法门一、为什么要放生 现在我说这个法里头,或者有人明白,或者有人不明白,放生的目的。 西方人不太能明白的一个法门:放生,为什么西方人不太明白这个法门呢? 在西方过去,佛教这种仪式,人人都没有见过,也没有人懂,近几年来这个佛法传到西方,举行这个放生的方法很多..
一、放下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
我们应该用那种态度 求佛菩萨加持主持人:法师你说烧香,他可用最真诚心,甚至都可以不烧香。为什么世俗的人,经常会听到说,某某在庙里,发了愿,然后实现了,我一定要到这个庙里上高香,然后去还愿?宗舜法师: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凡夫,我们要正视自己是一个凡夫的现实,也就说本来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似乎我们..
问 题1.为什么我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亲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2.什么因缘让我从小就对佛法有兴趣?什么因缘让我对巫术、算命,以及各种咒语有兴趣,例如:把蚂蚁赶走的咒语?小时候我曾念咒诅咒他人,这真的有效吗?3.我小时候的指导法师,因出车祸而圆寂,之后他到了什么境界去?获得回向的..
世上很多的灾难,当它发生时,人们原本以为是自然因素、偶然因素,或者是当事人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其实追根溯源,最终发现,都是命中注定和今生造作所导致的!象我父亲所说的那样,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都是因果。自1998年至今,整整十六年以来,本人遭受了各种大小无数的灾难..
梁武帝就是一个典型的因果例子 《水镜回天录》中记载:有一次,梁武帝问志公禅师:“我的寿命还有多长?”禅师回答:“等我圆寂之后,你会为我造个塔。什么时候塔损坏了,什么时候你的寿命就到头了。”志公禅师圆寂以后,梁武帝果然造了一座木塔。后来他想起这个预言,觉得木塔不结实,石塔会更结实一..
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病,比如可以把生病作“还债想”。智者大师说,一个“病”字可以分出人间的凡圣。《佛治百病》开阔人的眼界。在佛家看来,人的病痛主要有四大类:身心受自然界和本身影响而成“四大不调病”;因先世恶业所感召而成“业报得病”;因鬼神和邪魔恼乱导致“鬼神所作病”;更有作用于精神领..
佛教徒对于素食与肉食应有的正确态度明真法师经常听到出家的同参道友,有这么一种论调:“光灿灿的事实摆在面前,我不能昧着良心说新社会不好;不知怎么的,要热爱,却总热爱不起来。”为什么?为什么既然知道新社会好,却又热爱不起来呢?十之八九的答复,是:“出家人嘛。”这,显然是把“出家人”和“新社会”对..
好像,你去护持一个法师,我去护持一个法师,令出家人分开,不能同住修行,这就是破坏僧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时刻..
今年沉香市场的火热,与去年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历史证明,每一个市场大热,都必然潜伏着一大隐患。日前,各大新闻网站上流出了一封《一名身家千万沉香商人的破产自白书》,这似乎再一次将沉香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沉香收藏家张信初称:沉香市场正因假货横行面临空前危机。而..
鸟类之中还有一个“佛法僧目”,这是受到了菩萨的点化吗?在上上期的文章中,我们科普了犀鸟这种动物,期间有提到犀鸟是属于“佛法僧目”的。那么这个“佛法僧目”究竟是什么鬼呢?今天咱们就来做一期详细的科普。关于佛法僧目这个名称的由来,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据我所知有两种:其一说是..
睡觉的诀窍大全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
惟贤法师答:学习佛法要经过闻思修三个阶段。一是多闻、多听,由音声而入佛法,这是声教;第二就是思维,思维就是对佛理做正确的观察和思考,不要有邪思维、恶思维;第三,修就是实践,如何实践呢?要持戒、修定、修慧。闻思修是学佛的基本方法,这是一个正确的途径。至于现在学习佛学的地方很多,各个佛学院及函授..
这四种行为,最损自己的福报,有一个,也要改掉 这四种行为,最损自己的福报,有一个,也要改掉 每一个人福报都是有定数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一个人的福报,又是没有定数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的福报,不是增加的就是减少的,善的行为,就会增加自己的福报;恶的行为,就会消..
格依玛附近的公路太平了。在警察的治理、政府的引导都未曾产生效果之后,印度北部有个村庄,叫格依玛村。这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穷困,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村民们苦于找不到生财之道。离格依玛村不远有一简易公路,经过那里的车辆经常发生事故。有一次,一辆装载着食用罐头的货车在那里翻进了沟里。..
二、义与利的关系孟子周游列国期间,诸侯们关心的并不是他的政治主张,而是孟子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可孟子却认为:王何必曰利?如果只知维护自身利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就会更趋尖锐,所以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利益和道德是否冲突,是否对立,是否如鱼和熊掌般不可兼得呢?以佛法的立场来看,这两者..
四、有人认为佛教徒只重视死佛教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很多人认为佛教仅仅是为亡者服务的,之所以出现这种误会,主要是和弥陀净土在民间的流传有关,同时,经忏佛事的盛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莲社创立净土宗以来,念佛往生西方的净土法门至今历久不衰,它的殊胜之处在于可仰仗..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