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四恩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在没有什么讲头;在你们还以为不十分要听;因为各人的心行上差得太远。我亦不能不尽我的天职,只好一层一层讲下去。用功的人,对于世间上名利、荣耀;冤亲、贪爱、瞋恚等等,总名世间事,必须要死;还要死得一点不许存。古人讲:大死大活,小死小活..

平时口齿不清一个不识字的人竟会背诵《心经》
聋(耳+旁)我在杭州大棉布店高义泰布庄(该楼今尚存羊坝头)工作时,店中有个年纪五十多岁的勤杂工。他生得一副丑陋相,面目可憎,眼睛略吊,嘴歪流口涎,说话口齿不清,耳朵又重听,在店中倒痰盂、扫地、搞卫生、做勤杂事等,不被人重视,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大家都叫他聋(耳+旁)。他老伴亦为店中单..

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
--怀念昌臻法师又是几天过去了,我开始想起师父的那番话。于是短讯一条去询问:你说元旦那天我梦里见到的天地纸花是哪位高僧圆寂了?很快,师父回得一条:蜀中净土网站,昌臻法师。百度输入,我见到众多关于昌臻法师圆寂的标题信息。打开蜀中净土这四字浑然清秀的链接,灵魂暮然神往,终于,在我的电脑桌..

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
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观想:“反正我现在快要死了,可是在我未死之前,我要拼命来念观世音菩萨,也许有一线希望。”要有这种思想,可以遇难呈祥。好像..

我们该有一个信仰
◎ 钱 穆我们该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人性善的信仰。刚才说,人也有兽性,但经过文化陶冶、教育熏蒸,可以变化气质,教人人向善。子孝可获得父慈,兄友可获得弟恭。人心有感应,我以此感,彼以此应。整个社会从一个人的心感去,不要短视,不要狭看。如岳飞是一个忠臣,在当时,他并没有感动了宋高宗和秦桧..

元音老人:念佛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净土宗非常方便,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

谨记这两句话,你将会是一个有福的人
圣严法师人生中,我们扮演着许多角色,尽责尽份,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也能增加许多与他人相处的和睦感。保持着虚心学习的状态,多看他人的优点,不与人比较,进而能够与自己的内心独处,深切了解自我。将吃苦当作吃补、吃亏就是占便宜这两句话谨记在心,这样,逐渐养成不计较且宽大的心胸,自然..

关爱每一个生命
◎ 沈海然 众生平等,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关爱。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众生平等,不要将生命分贵贱,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关爱,每一种生灵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们要以这样的平等之心去认同生命、关爱生命。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 希阿荣博大乘佛子须守持菩萨戒,菩萨戒总分为三类:一、摄律仪戒,即诸恶莫作;二、摄善法戒,即众善奉行;三、摄众生戒,又称饶益有情戒。发四无量心,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行,引导众生趣向解脱,不舍弃六道轮回任何一个有情。大乘戒律以小乘戒为基础,小乘戒律总为别解脱戒,其核心可概括..

宽见法师答:回复一位家庭不合事件的电邮
2007年4月12日回复一位家庭不合事件的电邮来邮: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利。最近,又开始烦躁。今天还和家人大吵了一架。我真的是忍不住了。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没有办法。我对我的家庭真的是绝望了,我真的是忍无可忍。这也许是我们前世的渊源。 我很想找个人宣泄,于是我就想到了..

论SY对人生运势的不良影响
手淫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损害身体健康,以及损害心理健康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而且会对一个人的整体人生运势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多戒色前辈与戒色文章都讲到手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折损一个人的福报与好运,这是戒色界的众多前辈们经过多年的自身经验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公认真理。手淫会对人生..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并且你这一念佛,你就会放光,啊!这一放光,妖魔鬼怪就都避而远之,跑得远远..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济 群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由意志构成,但也需要欲望的推动。有了明确的愿望后,我们的行为就有了针对性,我们要离苦..

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惟贤法师一、学佛首先要念苦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苦有苦苦、坏..

胡小林:他认为的公平正义,却使得两个家庭家破人亡
有一个凡夫,他觉得上帝是真好当,有什么啊上帝,不就是坐在那儿,成天让人家祈祷嘛,跪在面前,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干,完了事就完了,这种上帝谁不会干?他就跟上帝商量,他说上帝啊,咱俩换换,你这个活我也能干。上帝说你真觉得我这活好干?他说好干,他说我想干。你真想干?我真想干。上帝就说,那..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福田与福报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有些人说:哦,很简单,有个上师过来,或者有个活佛过来,我去求一个黄财神心咒,或者求一个财神法的灌顶。每天念嗡,藏巴拉扎冷拉耶梭哈,这样念一年也没有效果,为什么呢?有些人说:我念《药师经》,《药师经》上面说求富饶就可以..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9)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9)息灭贪嗔痴 勤修戒定慧第三种就是息灭念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如果你想修行,又贪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断贪心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如果你只追求世间法,你不要以为你在诵经就是佛法,不一定的。你诵经,但你的发心专为了今生今世的事情,没有菩提心,..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4)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4)放生比方说我们去放生,其实很好的。我很主张大家做几件事:第一件事多放生;第二件事多闻法,闻正法,闻了正法你才有智慧,有智慧你才会超出生死轮回。通过多放生可以得到我们想求的财富自在、智慧、健康长寿。所以我们不妨多一点放生,这个是非常好的事。为什么呢?我们..

至亲去世后的态度
◎ 耕 云 问:修学安祥禅的人该如何面对长辈至亲的死别?又应该如何处理后事?答:佛法讲随缘,随缘就是适应当前的条件,这个缘字有很多解释,应用最多的是条件。你问我,我告诉你了,但是大家反对这么做,你也没法度,大家主张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必起什么争执,不必坚持一定要怎样。亲人死了,我们悲..

宣化上人:我有一个无上的法门说给大家听
今天是菩萨圣诞,西乐园虽然建在三百多级的山上,可是来到这里参加打七的人,却非常踊跃,这足见凡是来参加贺诞的人,个个都是具有真 心,而且又是勇猛精进的。 从人数来说,这八年来参加打七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更有很多人来这里拜佛后说自己一切都比从前顺利。譬如:袁果林居士,自从来西 乐园..

大安法师:当你感知念佛妄念纷飞,这就是一个进步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的时候,这时候是有资格来谈清净心的问题了。当“以众生心忆佛念佛”的时候,这众生心绝对是不清净的。不清净没有关系,我们透过佛号的持名,慢慢地就能够澄浊还返清——它是清水珠嘛。但这确实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很多同修会提问:..

弯腰做一个直立的人
◎无 心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在讲经说法时没有点灯,学僧能忍问为什么不点灯,洞山禅师就叫侍者立刻点灯。然后对能忍说:请你到我的前面来!能忍依言来到洞山禅师座前。洞山禅师对侍者说:去拿三斤点灯的油来,送给这位上座。洞山禅师的意思是慈悲,还是讽刺,抑或还有别的意思?能忍听后,甩甩袖子走出..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明海法师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而不是不断地提起。当然彻底地放下,也是彻底地提起。通常我们讲提起,就是心容易住著在一些现象上。《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说: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不住法的法,包括了世间法,世间的恶、善;也包括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为什么也不住著..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妙莲老和尚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深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所有功德回向父母,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血亲天性相关,同一根..

世间无僧宝 大地皆沉沦:请尊重每一个出家人
世间无僧宝 大地皆沉沦:请尊重每一个出家人◎ 佚 名轻视: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第三种,龙子不可欺,为什么?蛇龙得智便兴云雨,龙子虽然小,但一样会行云布雨;还有一种,佛子不可欺。一出家,就..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句话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持名念佛方法非常普及,当前中国汉地很多佛寺墙壁上,都题写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很多人听僧人或居士念佛号,可能会对南无两字较有兴趣,分明写..

一个故事告诉你如何成为富人!
本文内容出自《佛说罪福报应经》(白话译文)佛在迦维罗卫国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住在精舍的时候。由于结夏安居已经结束,于是佛从禅室出来,和弟子一同前往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两国之间有一棵大树,叫做尼拘类树。树高二十里,而枝叶覆盖的面积则有六十里,树上结的果实非常多。尼拘类吃起来..

一个医生的生死观
◎ 莹 奇 十一岁的安仔在生命的最后说:我真的已经是极限了,我顶不住了。医生的生死观是什么样?我想大概也是因人而异。以我们病房骨肿瘤儿童为故事的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第1集《烟花》播出后,也有许多人问我,你们平时面对这么多残酷的手术,面对这么多临终的病人,会不会有时很沮丧,觉得生命很..

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虽然有很多的道理通知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实际,不能起而行,也是白费无功。 终究如何做人处事呢? 一、只从柔处不从刚:人间上的人,有的太过刚猛、执着与好强,所谓好出头的椽子先烂坏。我们口里的齿和舌,虽然齿硬舌软,最先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