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导他?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这种人是不容易开导的。你可以试试向他说法,以便激起他对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会很有信心地听闻佛法。若他能够继续修禅就会很好,因为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进步的话,他就会对佛法产生信心,也会生起自信心。
戒学释疑
问: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导他?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这种人是不容易开导的。你可以试试向他说法,以便激起他对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会很有信心地听闻佛法。若他能够继续修禅就会很好,因为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进步的话,他就会对佛法产生信心,也会生起自信心。
戒学释疑
(术语)谓万有之实体真如也。止观五上曰:一心具十法界。又唯一之信心不为他心所夺,谓之一心。止观四下曰:一心者,修此法时,一心专志,更不余缘。探玄记三曰:一心者,心无异念故。教行信证文类三末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又,一心有事理之二种:无..
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也。能深信乐诸法实体,三宝净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静,谓之信心。学道之人,必须具有信心,乃克成办。
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也。能深信乐诸法实体,三宝净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静,谓之信心。学道之人,必须具有信心,乃克成办。
【不信心所】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不信者谓无诚信,既无真实之信,则于一切实事实理不能认可。《成唯识论》曰:‘云何不信?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信,堕依为业,谓不信者多懈怠故。’..
【信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信是对佛教义理坚定的信仰。《成唯识论》曰:‘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信有三种,一者于诸法实事实理深信不疑;二者于三宝净德深为信乐;三者于一切善法深信有力,能得成就。见《成唯识论》卷六。..
1、观无量寿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余念。3、由欢喜地至法云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之三位,叫做三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时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时分,出心是将出其..
(名数)信法华经有二种之信心。一就佛立信,法华经为久远实成之圆佛所说,故信之。二就经立信,无量义经及涅槃经,谓法华经为真实,故信之。
(经名)一卷,失译。中阿含八城经之别译。阿难为此居士说十二禅,居士信心。施食及房。
(名数)梁昙鸾就念佛者立三不三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三信心不相续。是曰三不。反之则曰三信。净土论注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
指一念之清净信心。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中):“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意即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与自身中本有之佛性清净无有染污,信诸佛之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得成佛等。凡此等之清净信心,均称一念净信。 p50 ..
谓不起取舍憎爱之分别心,则万法皆可返其真实面目。信心铭(大四八·三七六下):“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p24
谓对法华经起信之二种信心。(一)就佛立信,以法华经为久远实成之圆佛所说,故信之。(二)就经立信,以无量寿经、涅槃经皆谓法华经为真实,故信之。 p230
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心;此十种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全称十信心。略称十心。依诸经典所举,其名称与顺序略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名字品所列之十种,即:(一)信心,一心决定,乐欲成就。(二)念心,常修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及天。(三)精进心,闻菩萨藏,精勤修习无间善业..
[出杂阿含经]一信具足谓在家之人。于如来所。起敬信心。闻胜妙法。心开意解。不生疑谤。信根坚固。是名信具足。二戒具足谓在家之人。起净信心。受佛禁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持此五戒。一无毁犯。是名戒具足。三施具足谓在家之人。受前戒法。能于一切所有之财。不悭不惜。施济贫乏。..
(喻)信心动摇,就好像轻毛一样随风飘忽不定。
香是世人向佛表达信心的使者,所以叫做佛使。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即同体大悲观。菩萨观察众生,与我同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我与众生苦乐相共,故视生如己,广作佛事,不分亲疏,不计得失,为他人做事,如做自己的事一样,这样叫做同体大悲。
(术语)信佛而不疑。谓为信。信心之功德广大。故曰大。又此信心即为佛心。故曰大。教行信证二曰:谨案往相回向有大行有大信。同三本曰:大信心者则是长生不死之神方,忻净厌秽之妙术。(中略)极速圆融之白道,真如一实之信海也,斯心即是出于念佛往生之愿。..
(术语)信心之功德广大,故譬之于海,教行信证六本曰:大信心海甚以叵入,从佛力发起故。真实乐邦甚以易往,藉愿力即生故。
一、停止邪淫。邪淫包括手淫、未婚同居、婚外情、同性恋、意淫、看和黄色有关的图片、网上转发有关黄色内容等。二、坚持放生。放生是增福报最快的法门,这点是同修共知的。首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坚持每天或定期放生,放生款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力就行了,功德和福报的增长是和心诚的程度成正比,..
区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与佛相同的途径上。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之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教以外,还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密法,修行很难达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强调..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的密码;手印则如文件加盖的印信,又如电视机上的天线。通过结印持咒,使学人与佛、菩萨..
一个网友的放生体会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坐在佛堂里,平静下来,头皮一阵一阵地疼,想想自己过去每每将鱼撞在水池上,撞昏或者撞死,同为血肉之躯,鱼的头该有多疼啊!自己的罪障有多深!今天撞车,只撞了一个包,我自己想,也是放生减轻了罪业,重罪轻..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愿要..
在介绍阿那律尊者出家时,提到过优波离是王宫的理发师。是的,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优波离是唯一来自草根阶层的贱民,在印度四种姓中排行末位的首陀罗。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恰恰因身份低微,他自闭内向的性格,使他能坐得住冷板凳,素心素念,严格持戒。出家几十年,从不外出,钻研戒律,是佛陀最信得过..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
许多人都会问:为什么素餐馆里炒的素肉片总要比家中炒得嫩?为什么餐馆炒的青菜也比家里的炒得青脆?为什么花生米经油炸后为什么会发脆?餐馆的油炸素排、桂花肉为什么会给人外脆里香鲜嫩的感觉?答案是:这一切都与“水”有关。菜梗饱满、叶片碧绿的青菜就鲜嫩适口,因其含水分多;餐馆的素肉嫩,是..
无垢圆光观世音,性净明露常寂光;能伏众生灾风火,普明圆照遍十方。相传在古时候晋朝时,有个名叫盖户的山阳人,本应该在狱中直到老死,但他三天三夜不停念着观世音,随后果真见到观音菩萨佛光普照,门锁自动脱落,他便寻着佛光而去,行走过二十里后,光明方息。圆光菩萨在三十三观音像中排第四位,其..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