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界诠法师:为何“扫地僧”多为高僧?答案在这里!
https://www.tfoyin.com/show/41636.html演员演戏,平凡的角色难演: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红大紫,平凡不知如何塑造。在群体中,平凡的人,不让人注意,不被人发现,他总是默默地在做人做事。寺院有好几位这样的师父,做些脏活累活,又很用功行持,不多事,不多语。看书,念佛,拜佛,打扫,清理天天..
佛教寺院为何要做早晚功课
https://www.tfoyin.com/show/41626.html在寺院里,全寺僧众每天朝暮都要在大雄宝殿内集体诵经,成为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的佛事,在念诵的准则当中冀获功德。由于在课诵朝暮进行,所以称为朝暮课诵或早晚功课。诵经的方式从《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看,有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
寺院内的师父走路为何“观地而行”?
https://www.tfoyin.com/show/41589.html出入去来,安详一心,举足下足,观地而行,为避乱心,为护众生故,是不退菩萨相。寺院内我们看到师父,常常列队“观地而行”,从不东张西望,或左右言语,这是佛教什么隐形的规矩吗?所谓“照顾脚下”,意指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把路走好。照顾脚下,才有..
什么是五堂功课?
https://www.tfoyin.com/show/41583.html我们在寺院参观游览时有时会遇到师父们做晚课,也有佛弟子在修学过程中会听说“五堂功课”这个词。事实上,五堂功课就是早晚课的另一种说法,这是汉传佛教出家人每日都要进行的日常功课。那么师父们每日的早晚课都在做什么呢?五堂功课具体又是哪五堂呢?佛陀时代僧众的..
不肯去观音院
https://www.tfoyin.com/show/41576.html◎ 丰子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陀岛,风浪甚大,旅途艰苦,所以功德很大。现在有了汽..
参访寺院:香供养
https://www.tfoyin.com/show/41551.html烧香在佛教中,是最普遍的行仪。在寺院中,僧众早晚上殿都是要烧香的,在家的佛弟子们到了寺院里来,也都是先烧香才礼佛,可见在诸供养中,香供养是最通行的一种。每个学佛的行人,无论是进入到哪个道场,见到佛菩萨的圣像,都可以先烧香供佛及诸圣众,然后再五体投地的..
圆照宗本禅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41524.html圆照宗本禅师◎ 宏 海 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迎请一位苏州常住的法师到杭州承天寺,还有一个叫兴教寺,这两大寺院当时没有人住持,请法师挑一个去住锡。要走的时候,来的人把道路给堵上了。大家误以为不是来送别法师,是来阻碍法师去杭州,因为苏州也需要他。这样的道..
文殊菩萨龙宫借石,五台山上一界清凉
https://www.tfoyin.com/show/41488.html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
为什么学了佛,更烦恼丛生?
https://www.tfoyin.com/show/41476.html我们的成长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在寺院也会生烦恼,但是他生烦恼也不离开。有些人倒不生烦恼,但他来都不来,天天轮回得很开心。在解脱路上烦恼丛生,这个烦恼生得是值得的、有价值的。因为解脱路上,你的业障在不停地往外翻。你在解脱的路上不停地挣扎,这种挣扎是有价..
无念胜学禅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41472.html无念胜学禅师◎ 如 惺武昌九峰无念胜学禅师,万峰时蔚禅师之法嗣,俗姓陈,随州应山(今湖北境内)人。无念禅师九岁时从本郡宝林无级缘禅师出家落发,因为一字不识,所以多年来,在寺院里一直以执苦役事众。后因自觉大事未明,义学无益,于是往参无闻禅师。无闻禅师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