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殊菩萨指示念佛是诸法之王,“七佛之师”—文殊菩萨劝念
https://www.tfoyin.com/show/12981.html文殊菩萨指示念佛是诸法之王 法照,唐代圣僧,为净土宗四祖,约生于公元747-821年间。法照大师的一生有许多神奇殊特的感应事迹。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迁居衡州(今湖南衡阳)的云峰寺时,一日,于斋堂用餐时,从钵盂中,忽睹五色祥云及寺院、山林、流涧、..
吃素和吃斋的区别
https://www.tfoyin.com/show/12821.html绝大部分人认为吃素就是吃斋,但是,吃素和吃斋真的是一回事儿吗?实际上,吃素和吃斋的区别是存在的。为什么人们会弄不清吃素和吃斋的区别呢?这可能是因为寺院里面吃的是素食的原因。其实吃素和吃斋是完全不同的,吃素是不吃荤辛菜,荤菜包括鸡蛋等一切肉类荤菜,辛菜就是指韭菜等五种带刺激性的辛菜..
印祖故事:乞儿骗钱不念佛,慨叹众生业障深
https://www.tfoyin.com/show/12785.html大师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1891年),大师由东北返回北京,移住圆广寺。圆广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外一个叫南营房的地方,寺院规模较大,有殿宇上百间。该寺始建于明隆庆一年(1571年),万历八年(1580年)重..
印祖故事:太平寺巧遇印老,李传书从此念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12774.html南洋中学教员李传书在学佛的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在太平寺遇到印光大师,重新走上修持净土的道路。李传书幼时,在父亲诵经念佛的时候,也经常随之礼拜,跟着父亲诵念,八识田中,种下了学佛的种子。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佛像送回寺院,从此中断了与佛法的接触。他进..
念佛贵在专
https://www.tfoyin.com/show/12753.html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年至二十,发心出家,薙染于杭州石屋巅烟霞寺,旋于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止持作犯,严守无缺。而笃好礼念,以往生净土,为其一生决定志愿。从不住持寺院,一则恒依人修,如是则让位与贤,二则可免杂心用功。同时,亦不定居一处,合意则留,不合则去,举止洒..
佛教名词:【出家】是什么意思_出家需要什么条件?
https://www.tfoyin.com/show/12690.html出家(佛教解释)出家,是指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道观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僧尼(也就是俗说的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斋念佛,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出家的条件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
佛教名词:【法事】_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_佛教法事仪轨
https://www.tfoyin.com/show/12661.html法事(佛教解释)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仪式。法事是寺院道场首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
心静则国土净 当下处处可参禅
https://www.tfoyin.com/show/12644.html心静则国土净,热闹场中作道场,当下处处可参禅。(图片来源:资料图)有一位忠诚的佛教信徒,天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刚巧碰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异常欣喜地说道:你天天都这么忠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
佛教名词:莲花生_莲花生大士_莲花生大士简介
https://www.tfoyin.com/show/12458.html莲花生 (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公元八世纪,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成功创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
佛教名词:【拜佛】_如何拜佛_怎样拜佛_拜佛的正确姿势
https://www.tfoyin.com/show/12444.html拜佛(佛教解释)拜佛,是指到寺院对佛像虔诚的跪拜,拜佛通常有礼佛三拜的步骤,这也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的正确姿势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