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梵钟
https://www.tfoyin.com/dict/1853.html又作大钟、钓钟、撞钟、洪钟、鲸钟。为寺院集大众时撞鸣之具。朝夕鸣之或斋会节庆鸣之以示其始。梵,清净义,为有关于佛事者,因取其义以为名。我国较具规模之寺院,皆建有钟楼以悬梵钟。我国梵钟之起源不详,约始造于后周(十世纪中叶)以后,以青铜为主。形制不定,以..
弘化社
https://www.tfoyin.com/weibo/1837.html「1882年,大师在莲花寺代理库头,兢兢业业、言行一致,对维护常住财物(寺院公共财物)的因果非常严谨,不敢占丝毫便宜。大师明白私自盗用常住,报应是在地狱,所以但凡遇到整理食糖的时候,手上粘的糖和气味,都不敢用口舌舔食,而是用纸把糖揩下来。」辑录《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余池明著..
清音阁
https://www.tfoyin.com/dict/1810.html位于四川峨眉。创建于四世纪,唐时称牛心寺,明洪武元年(1368),广济禅师加以修复后,改名为清音阁。寺院附近满布清澈溪流、瀑布,景致奇佳,故为峨眉十景之一,为文人所雅好。架于深渊上之石桥对面,有一红色之“双桥清音”匾额,循急陡之石阶上行,可至白衣观音楼。..
净人
https://www.tfoyin.com/dict/1796.html于寺院中,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者。又称道人、苦行、寺官。起源于印度。又禅林中,于僧堂给侍粥饭之职务;或浴室之行者,亦称为净人。[禅苑清规卷八龟镜文、卷十百丈规绳颂](参阅“行者”2557) p4679 ..
18.巧匠比丘
https://www.tfoyin.com/show/1775.html18.巧匠比丘有一个男子,他们一家三代都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有一天,他在为人营造仓房时,听见几个工人在谈论佛法,他越听越入迷,不知不觉中连手中正忙着的活给忘记了。回家后,他得到长辈的同意,就在当地的一座寺院里受戒出家了。出家后,他一方面勤苦修行,一方面也没有荒废自己的手艺。每回看到寺院..
净土教美术
https://www.tfoyin.com/dict/1764.html随着净土思想之发展,造形美术如绘画、雕刻等亦盛行。有关阿弥陀造像之文献,最早出现于四世纪,至六世纪初,河南龙门之无量寿佛已闻名于世。至七世纪,在善导之倡导下,净土教一时蓬勃,以阿弥陀住西方极乐净土为中心主题之净土变亦告问世。寺院壁画,如长安净土院之西..
清规
https://www.tfoyin.com/dict/1699.html指禅宗寺院(丛林)组织规程及寺众(清众)日常生活之规则。即禅家僧堂关于大众行、住、坐、卧等威仪所定之僧制,为丛林众僧所必须遵守之仪则。清,为清净大海众之略称;规,为规矩准绳之意。又以所立之仪轨能清净大众,故称清规。禅宗自达磨东来后三百年中,禅僧多依住..
昙荣·乱世高僧
https://www.tfoyin.com/show/1669.html昙荣乱世高僧寺院里聚集着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没有出家的俗人。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一位法师宣讲华严经。 法师叫灵裕,是南北朝和隋时的著名高僧,人称裕菩萨。在听说的人中,有一个刚刚从远处赶来的年轻人。他是特地来投奔灵裕出家的。这个年轻人一生下来,就对佛经产生了浓厚的兴..
玄奘精神 第68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5)
https://www.tfoyin.com/show/1665.html那烂陀寺并非单独一座寺庙,而是由一组寺庙组成的寺庙群。在漫长的岁月里,先后有六代帝王先后在此迎建寺院,不过那烂陀寺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佛教最高学府,不只是因为它建筑规模和建筑造诣,更在于它的藏经数量和学术水平。那烂陀寺有三座藏经阁,分别是宝云、宝海和..
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
https://www.tfoyin.com/show/1662.html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实语誓言助女人顺产有一次,盎古利马喇在托钵时,看见一个女人难产。他的悲心油然而生,心想:「众生真苦!他们真苦!」他回到寺院向世尊报告此事,世尊对他说:「盎古利马喇!你进沙瓦提城(Savatthi)去对那个女人说:『姐妹!从我出生,回想起来,我从不曾蓄意杀生。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