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寺院建筑
https://www.tfoyin.com/show/5412.html第二课 寺院建筑有寺院就有信仰,佛教藉著寺院安僧办道,弘法利生;欲得佛法常住,必须建筑佛寺。佛寺建筑大略可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基本的建筑包括佛殿、法堂、禅堂、僧寮、库房、大寮、山门等七大堂口,因此有「七堂伽蓝」之称。如果加以细分,修道区又分为两类:安置佛、菩萨像和祖师像的大雄宝殿..
寺政外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5393.html第四课 寺政外事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库房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钵寮则典藏常住资料,维护法统。四大堂口综理内外寺务,遇有重大事情,均由首座等班首及四大堂口共议进行。因此,要想了解一个寺院的寺政..
寺院清规
https://www.tfoyin.com/show/5350.html第五课 寺院清规传统丛林道场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亦即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为众僧所必须遵守的仪规,类似现代的「共住规约」,是为僧众日常修行的规范,以及僧团组织、行事的依循。因此,「清规」是健..
大安法师
https://www.tfoyin.com/weibo/5343.html问:寺院办超度法会收费不同,是否钱多功德就大呢?答:办超度法会或水陆法会收费,情况复杂。亡灵能不能被超度出去,取决于主办法会的参与者,念经声是不是能真诚感通到。真的超度亲属,可以至诚去念佛回向,或找一些有道心、戒行的比丘师父,真诚念佛回向,超度,专门去念佛,效果更大。..
宋元明清佛教史
https://www.tfoyin.com/show/5341.html第十二课宋元明清佛教史中国佛教经过唐末、五代两次的法难,以及朝代更迭的战乱后,由于经典散佚、寺院毁坏、僧侣受迫等,致使佛教几乎到了衰萎凋落的地步。直至宋代始现复苏之迹,唯宋元之后至盛清八百年的佛教,因国运不兴,佛教虽绵延不绝,然已不如隋唐时代的弘盛。自此,佛教一改传统型态,逐渐倾向..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 噶玛巴·让琼利佩多杰的故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5309.html摘自《大成就者之歌》祖古•乌金仁波切我再度见到噶玛巴是在色芒寺,我到那里去迎接结束长途旅行、自西宁返回的父亲。很幸运地,碰巧噶玛巴也造访那座寺院。那段期间,我轮流当我父亲与桑天嘉措的侍者,端看他们之中谁是噶玛巴的随行人员而定。在色芒寺我有个机会见到了噶..
东南亚、南亚佛教史
https://www.tfoyin.com/show/5289.html第十七课东南亚、南亚佛教史东南亚、南亚是位于中南与印度半岛之间的国家,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虽然相继有婆罗门教、印度教、回教、耶稣教的交替存在,但这些国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例如:庄严的寺院、宝塔,是时人巡礼的古迹圣地,佛教节日是全民参于的庆典。此外,僧侣地位的崇高、民众信..
佛教徒的一日行
https://www.tfoyin.com/show/5281.html第十五课 佛教徒的一日行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中的修行,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徒的一日行,从早晨起床到夜晚养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语默动止,都要效法佛菩萨,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理生活,如法做人处事,以期达到自在人生,离苦得乐..
法事介绍
https://www.tfoyin.com/show/5280.html第十二课 法事介绍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陞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年当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等,方便社会大众参于..
发心寺
https://www.tfoyin.com/dict/5239.html日本曹洞宗寺院。位于福井县小浜市伏原。山号灵松山。大永元年(1521),前光禄大夫武田三品源元光所开基。中岩宗恕为开山。原属真言宗寺院。近代之原田祖岳(1871~1961)为曹洞宗颇著名之禅师,大正十一年(1922)住本寺,任二十七世住持,摄化参禅行脚僧甚多。 p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