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https://www.tfoyin.com/show/5580.html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法,可以帮助我们圆满人生。在佛教徒当中,于丛林寺院出家修学的青年固然需要佛法的养成;即使是居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们的儿女也需要信仰的传灯,需要佛法教育的熏习。因此,我们依佛教「信解行证」的层次,列出佛光人的..
华顶要略
https://www.tfoyin.com/dict/5557.html凡二○○卷,一七○册。日本藤原为善,藤原为纯编于享和元年至天保五年(1801~1834)。此书系将日本天台宗延历寺门迹寺院“青莲院”之各种记事编集而成。本文一五○卷、附录四十九卷、目录一卷。其“门首传”被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中,“门下传”则被收入天台宗全书内。..
南北朝佛教史
https://www.tfoyin.com/show/5522.html第八课南北朝佛教史东晋之后,南北分裂,南方有宋、齐、梁、陈,称为南朝(四二○-五八八);北方有北魏(又称跖跋魏),嗣后分为东西二魏,而禅位于北齐、北周,称为北朝(三九六-五八一)。南北朝形成对峙局面,历时一百六十余年,后由隋文帝统一。这个时期的佛教由于各帝王的支持拥护,寺院僧尼急遽增多,佛..
婚丧喜庆
https://www.tfoyin.com/show/5511.html第十三课 婚丧喜庆寺院是传承佛法慧命的所在,是四众所共有,因此,寺院必须兼顾僧众与信众教化的工作。过去佛教徒总以为在丧葬的时候,才需要请法师诵经超度。其实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密切,举凡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生子、开展事业,乃至老死等「婚丧喜庆」,佛教都有一套完整的仪式与主张。在家庭生活方..
佛经故事
https://www.tfoyin.com/weibo/5496.html【一休晒经】比叡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传说晒藏经时,如果风从经上吹拂而过,人承继这种风能消除灾厄,增长智能,因此闻风而来的人不断涌向山去。一休禅师:我也要晒藏经,便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寺众跑来劝一休不要如此没有威仪。一休非常认真:我晒的藏经是活的,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珍贵。..
崇善寺
https://www.tfoyin.com/dict/5489.html(一)位于山西太原。始建于唐初,时称白马寺,明代重建,改名崇善寺。原为当地最大寺院,后遭火灾,大部焚毁,今仅存大悲殿,为明代所重修,殿内供千手观音菩萨像,两侧为金色之文殊、普贤菩萨像,高二点五公尺,为明代铸像中之杰作。观音之手臂和衣纹,采优雅之左右对称..
法器法物
https://www.tfoyin.com/show/5477.html第七课 法器法物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兹将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列举如下: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常住物
https://www.tfoyin.com/dict/5467.html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又作常住僧物、常住、常什。如伽蓝、房舍等供给四方僧伽受用之资具即是。若据为私有或买卖之,则犯大罪。常住钱,即指寺院公有之金钱。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一载,僧物可分四种,即:(一)常住常住物,指厨库寺舍等。(二)十方常住物,指供僧之常食等。..
丛林寺院
https://www.tfoyin.com/show/5457.html第一课 丛林寺院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中,西域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中原,初时便是招待他们住在鸿胪寺,后来汉明帝敕旨兴建白马寺,明令该寺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的安居处所,后代僧尼的..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https://www.tfoyin.com/show/5417.html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走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而延伸全球。为了促进人类融和,发扬慈悲友爱的精神,国际佛光会应运而生,为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