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教 与哲学
https://www.tfoyin.com/show/5400.html第五课 佛教与哲学哲学是人类思惟的呈现,「哲学」在西方称为「爱智」之学,意谓对智慧真理的追求。佛教的教理也是体证真理的方法,尤其佛教的教理内容深广微妙,无所不摄。在宗教的世界里,佛教的离苦得乐之道是最真实究竟的;在学术的领域里,佛学是宇宙人生最圆满透彻的思想哲理。佛教与哲学都是对于自然..
天台宗
https://www.tfoyin.com/show/5398.html第九课 天台宗天台宗因开创者智者大师居天台山而得名。此宗依《法华经》的教旨而建立思想体系,又名法华宗。本宗教门义旨,以《法华经》为宗旨,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大般涅槃经》为辅助,以《大品般若》为观法,援诸经以增信,引诸论以助成。论及天台宗的历史传承及思想渊源,应远溯自印度龙树菩萨所撰的..
教理
https://www.tfoyin.com/show/5395.html第二课 教理一、「空」的意义是什么?「空」,是佛教重要的教义,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般若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义;世间诸法皆因缘所生,无独立的自体,故曰是「空」,实际上,空是建设宇宙万有的意思。空是什么?空是正见,能由现象的存有之中发觉本体真..
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
https://www.tfoyin.com/show/5352.html第十四课 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宗教信仰。从自然宗教、祭祀神鬼等,一神与多神的崇拜,人类对大自然畏惧及对神权的顺服,由于害怕未知,又揣测有神鬼居中操纵人们的福祸,因此产生了祈神驱鬼、巫术祭祀等活动,如战国时的河伯娶妇、汉武帝时江充的巫蛊之祸,及南朝宋文帝时,女..
佛教的五乘宗教观
https://www.tfoyin.com/show/5346.html第四课 佛教的五乘宗教观佛教从佛陀三转*轮,度五比丘,创立僧团,宣说三法印、四圣谛的真理,直到佛陀入灭后,印度各教派林立,而有十八部派的兴起。部派佛教的后期,由于龙树菩萨思想的启发,始为初期大乘思想的萌芽。直至佛教传入中土,中国佛教在隋唐时代进入了宗派的成熟时期,教理学说相互融会的..
如何选择宗教信仰
https://www.tfoyin.com/show/5344.html第三课 如何选择宗教信仰人,都有一颗头脑,叫我们凡事要想清楚;人,都有一双眼睛,叫我们凡事要看清楚;人,都有两只耳朵,叫我们凡事要听清楚。关于信仰,我们也是一样要听清楚、看清楚、想清楚。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信仰永恒不变的真理,名为信心。信心是听法之因,由闻法功德则能..
西藏佛教史
https://www.tfoyin.com/show/5305.html第十四课西藏佛教史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尼泊尔、印度毗邻,当印度受回教侵逼之后,高僧大德们相继前往西藏,藏传佛教因而多承八世纪至十三世纪印度密教的体系。佛教初传入藏,不断地遭受原始苯教的极力排斥,经过长时间的冲突、融和,无形中也加入了苯教一些神只和宗教仪式,使西藏佛教更增添地方民族色..
三法印
https://www.tfoyin.com/show/5285.html第十四课三法印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等四个条件。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合乎这四个条件的真理。因此,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
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是静思冥想
https://www.tfoyin.com/show/5251.html生命是静思冥想,生命是所谓的宗教。同时它也是心灵中微妙的、隐藏的东西。包括羡妒、野心、激情、恐惧、成就及忧虑等等…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的事物都是生命。然而,我们通常只准备了解生命的一个小角落。..
密契经验的比较研究—以王重阳、王凤仪、虚云法师及Gopi Krishna 为核心的讨论
https://www.tfoyin.com/show/5248.html密契经验的比较研究以王重阳、王凤仪、虚云法师及Gopi Krishna 为核心的讨论萧进铭 著壹、问题的重要自从美国学者William James于1902年出版其大作《宗教经验之种种》以来,西方学界对于密契主义(mysticism)或密契经验(mystical e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