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70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https://www.tfoyin.com/show/16147.html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法,都会有..
烧水、除草算不算杀生?
https://www.tfoyin.com/show/16125.html雪漠: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香巴噶举派之宗教哲学集中体现在其大手印中。噶举派认为,大手印分为三种:因大手印、道大手印、果大手印。所谓“因大手印”,就是指众生本俱清净的如来藏和光明心,它自然任运,自生自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远离..
常吃素食,保持苗条身材,为生活做减法
https://www.tfoyin.com/show/16085.html今天我撇开宗教信仰、慈悲心、环保节能等一系列关于素食的高尚情操。就仅仅为了自身健康而素食的益处与大家聊聊。素食者具有以下特质:(1)体重较轻素食者较肉食者体重轻。这是因为肉类比植物蛋白含有更多的脂肪,而且,肉食者若是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则其中过量的蛋白质也会转变..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九节 三种方法 赎生放生
https://www.tfoyin.com/show/16064.html第四十九节 三种方法 赎生放生大悲圣者,他是充满了慈悲喜舍的愿心。其他的宗教徒也在那里煞有介事的高喊著博爱平等的口号。他们所谓博爱者,充其量也不过是「神爱世人」。其实他所爱的仅仅是六道众生之中的一道,人道而已。可是在人道之内,还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和规定..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六十节 勤修苦行,示范来者
https://www.tfoyin.com/show/16023.html第六十节 勤修苦行,示范来者佛教修行证果,正如洪钟在架,有扣则鸣,大扣大鸣,小扣小鸣,大心菩萨是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这就是佛法解行并进的说明。不是说两句信就可以得救就了事的,那一种宗教的说法,等同说食就可以充饱了肚皮一样好笑。事实上,只是说食而不..
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
https://www.tfoyin.com/show/16004.html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魏德东[论文提要]全球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一项基本原则和四项规范,基本原则的经典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项原则为不投生、不偷盗、吊说谎和不奸淫.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伦理在内容上最为接近全球伦理,而佛教伦理的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47.html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建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认为成佛的前提是修持,修持的起点则是戒,由戒生定,依定而发慧,戒即..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43.html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必然要求适应宗教内容的需要。但是,佛教艺术并不因此而失其审美价值。佛教艺术家们总..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34.html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55-64页--------------------------------------------------------------------------------【作者简介】魏德东,1965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摘 要 题】转识成智是唯识学的终极归宿,本文从转识成智的必..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26.html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魏德东 “如来世尊福足、慧足”,佛陀所创建的佛教也是一个并重世俗幸福与宗教智慧的宗教。佛教自创始起就关注众生的世俗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丰富的公益理论和实践。 关于佛教公益事业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领域。就印度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