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六祖坛经释义》夕阳讲解05-极目远望后退到内在无限.源头的浩瀚尊贵
https://www.tfoyin.com/show/6573.html极目远望后退到内在无限虽然六祖坛经是属于佛教范筹的,但是,整个禅宗其实是非宗教的,它是对真理的直接的探索,它完全脱掉了宗教的外衣。六祖坛经里面的内容,更是直截了当的在探索你内在的本性。那个本性和任何的宗教都无关。每一个人内在的那个源..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https://www.tfoyin.com/show/6539.html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类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探求于宗教;各种宗教也为了人类和谐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准则。佛教,严格言之,它是非宗教亦非哲学,它是佛陀的教育;但是,佛陀也不例外地制定了众生共存的准测,在佛法中称之为戒律。戒是防非止恶的作用,律是和合僧团的轨范,戒律,从佛教整体性..
象征
https://www.tfoyin.com/dict/6506.html世界诸宗教皆有其象征性之器物或符号,以表达其中心思想,佛教使用之象征物颇多,然最早以空座、足迹、法轮等来象征佛陀。由中印度山琦(梵 Sānchī)与巴赫特(梵 Bhārhut)之浮雕中,可知早期之佛教艺术家并不直接描绘佛陀像,而以雕刻空席座、一对足或法轮等替..
象征主义
https://www.tfoyin.com/dict/6505.html东方之思想、文化透过象征手法所表现出来之形式颇多,于印度最古之文学遗产梨俱吠陀(梵 Rg-veda)中所含之宗教哲学思想,即藉诗(韵文)之形式以表达其象征意义。佛教之中,采用象征主义方式之表现手法颇多,尤以大乘佛教为甚。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佛身论”,即指法..
六道概况
https://www.tfoyin.com/show/6490.html六道概况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 解;有些宗教认为身后求生天堂是永生之处;又有宗教祈求身后回归天道的。种种的见解真是不胜枚举。然而,佛教对人生后亦有独特的看法。佛教认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业力(引业)牵引至六道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接受下一世的界报,如此辗转受报,轮回..
我该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6466.html问:我和我妈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我们互不理解,她不支持我追求灵性和宗教道路,她希望我找一个稳定到死的工作,相亲生孩子,守在她身边过一辈子。这样对我来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我到底是应该实现心里真正的渴望,还是牺牲自己,顺随她的意思呢?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孝?我感觉我不管怎么样,..
索达吉堪布
https://www.tfoyin.com/weibo/6413.html任何一个宗教,都难免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什么其他宗教的很少报道,佛教的却常见诸报端,任人调侃?佛教还能被肆意歪曲,无底限地娱乐?因为在有些人看来,佛教以慈悲为怀,似乎怎么践踏都没危险。但实际上,慈悲并非像石头一样不懂取舍,佛教的神圣性,我们也有责任捍卫,因为它是全人类的心灵财富!..
高观如
https://www.tfoyin.com/dict/6399.html(?~1979)生年、籍贯、事迹等均不详。编著有佛学讲义、入佛指南等书,并有印度宗教史等译作,均为重要之佛学入门书。 p4365
从人道到佛道
https://www.tfoyin.com/show/6377.html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壹 前言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维摩诘经》说:菩萨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也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
微博精选
https://www.tfoyin.com/weibo/6367.html佛教不是信仰就够了,佛法重点是明瞭取舍的智慧,就是因为佛法强调身体力行,大部分人会觉得满困难的。反观其他宗教会强调,只要有信心就足够了;但佛教并不这么认为,还要真正实修,以对治法来调伏烦恼,所以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在许多称为佛教徒的人当中,真正名符其实的有多少?可能并不多。--GaM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