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
https://www.tfoyin.com/show/51303.html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一、《华严经》《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文殊菩萨言:如来所悟,唯是一法。须弥偈赞品。功德慧菩萨言: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十定品:普贤菩萨言:自性清净,法界实相。如来种性无碍际中,无去无来,非先非後,甚深无底,现量所得。以智自入,..
菩萨道层次的五十二位次具体是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1255.html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佛地等五十一位;菩萨璎珞本业经则举前位十信与四十二贤..
大乘三藏
https://www.tfoyin.com/dict/51218.html(术语)依智度论之意则三藏为小乘之特称,而大乘为一修多罗藏。依摄大乘论之意,则大乘中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经等为论藏(阿毗达磨经此土不译唯识论中往往引之),然是为一修多罗藏之分类,故名之为总部之三藏。小乘之三藏,称为别部之..
华严宗三观
https://www.tfoyin.com/dict/51186.html(术语)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三观。法界者所观之境,三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于平等之空性,以空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
杨维中:《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83.html《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入法界品〉尽管只是《华严经》的一部分,但无论从其在全经中占据的分量来看,还是从其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以及整个东亚佛教的影响来看,〈入法界品〉无疑可以说是《华严经》的精髓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将其..
杨维中:《华严经》的形成、汉译、基本思想及其修行论意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79.html《华严经》的形成、汉译、基本思想及其修行论意义作为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华严经》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代更是以之为主要典据成立了华严宗,并传入日、韩等国。关于《华严经》的宗趣与经义,..
大方广佛
https://www.tfoyin.com/dict/51108.html(佛名)华严经之本尊也。证得大方广理之佛,谓之大方广佛。探玄记一曰:大以包含为义,方以轨范为功,广则体极用周,佛乃果圆觉满。又方广之佛简下乘佛。
三照
https://www.tfoyin.com/dict/51063.html(譬喻)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于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三、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
大安法师:第二章教相判释 第二节华严判教系统
https://www.tfoyin.com/show/51047.html大安法师:第二章教相判释第二节华严判教系统一、三时:时间维度的判属华严宗作为中国佛学之大成,亦表现为判教与法界观。华严宗的三时五教,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卓然而成一周密而合理的判教系统。三时五教的判释,肇始于华严初祖杜顺大师,集大成于华严三祖贤首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