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什么是学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10227.html学佛(佛教解释) 学佛,学习佛法,佛学院教导的内容。学佛者为出家,在家是供佛,出家成佛者称为法师有神通。 解释(1).学习佛法。唐方干《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黄滔《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 五代徐夤《山寺寓居》诗: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龚隽谈汉语佛学史研究
https://www.tfoyin.com/show/10226.html龚隽谈汉语佛学史研究龚隽(澎湃新闻 蒋立冬 绘)佛学曾经处于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一个关键地位。上个世纪之交以来,随着现代佛教学范式自西方的东渐,并很大程度上经由东瀛舶来后,汉语佛学史的书写就不断面临各种外来思想刺激,由此生产出各类应对话语。时至今日,汉语学界在探讨佛教思想及自身佛..
什么是识心
https://www.tfoyin.com/show/10195.html识心(佛教解释)1.见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裴楷 儁朗有识具。《南史胡谐之传》: 谐之 有识具,每朝庭官缺及应迁代,密量所用人,皆如其言。 清 方楘如 《偶然欲书》:《旧唐书》於诗似欲以 元 白 压 李 杜 ,於文似不满 韩昌黎 ,其识具可知矣。2.佛学术语, 对心所法而言,指六识或八识..
道源法师: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10044.html道源法师: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道源法师讲述 目录:一、常随佛学发心念佛二、二力相应定生极乐三、忆佛念佛必定见佛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五、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六、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常随佛学发心念佛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
道源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上)
https://www.tfoyin.com/show/9957.html道源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海会寺版) 施旺坤敬记 —道源长老民国六十八年讲于基隆海会寺能仁佛学院— 今天要讲的这部经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解释这部经,先把它分成两大科,第一、总释题目,第二、别释文义。现在先讲第一科总释题目,再分为两小科..
佛学修行:常旸法师:皈依后怎么更好的学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9673.html皈依后该如何更好的学佛?皈依以后就等同说我们是从外门踏入到内门的第一步,我们皈依之前会有很多错误的知见,然后走到皈依这一刻是非常不容易,也是自己善根的成熟。我们慢慢地对佛陀、对三宝产生了这种皈依跟信仰,但是光凭这种信仰学佛那是不够的。我们说修学要遵循信、..
佛学修行:如觉法师:佛陀为什么说被辱不瞋难?
https://www.tfoyin.com/show/9672.html佛陀曾说当一个人被他人欺侮或羞辱时,心中不起嗔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都有情绪,都有自尊,当认为自己的尊严或利益受到侵犯或损害时,就会心生怨嗔而思报复。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满足感,但却常因此种下各种祸根,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新的伤害,正所谓冤冤相报无有..
佛学修行:明月法师:修行人的心要避免被金钱所束缚
https://www.tfoyin.com/show/9671.html金钱社会,修行人无法回避金钱,故也无法避免心被金钱所束缚。若终生为钱所累,即成大烦恼,便难成就道业,出家人尤需警惕。解决方法有三:一者培福报、二者多赚钱、三者少花钱。一者培福,乃修行要务,宜终生行之,且不被福迷、不为钱逼、三轮体空。二者赚钱,赚钱一..
佛学修行:在家居士应该如何对待出家人_出家人和在家人的关系
https://www.tfoyin.com/show/9669.html作为学佛的在家弟子或者出家弟子,应当怎样维持在家与出家的和谐关系?假如不懂得怎样维护互相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冲突,不管处于哪个位置,都要清楚应当如何摆好自己的位置,没有摆正位置,就容易陷入混乱,由此会造成自己和他人不安。佛陀说..
佛学修行:在家佛弟子的责任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容易劝人学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9668.html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在佛法的修学上,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否则就不能真实做人,也绝不可能真诚学佛。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在家佛弟子的责任作为在家的佛弟子,在家的居士,无论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