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原始佛教的架构
https://www.tfoyin.com/show/50009.html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已由原始佛教的素朴一味,流变为如今的宗派林立,教义繁杂,佛学典籍三藏十二部更是浩如烟海。而佛学泰斗印顺法师则毕其一生对佛教的教理、教史、教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梳理阐释了印度佛学思想,发展丰富了中国佛教思想。通过原始圣典四部《阿含..
十二因缘法是指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49875.html十二因缘法是佛学的基本道理,在佛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年佛陀于菩提树下参悟之时,正是悟到了十二因缘法,才证悟佛果的。十二因缘法揭示了有情众生,于生死大海流转不息的前因后果。十二因缘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
因缘和姻缘有什么不同
https://www.tfoyin.com/show/49874.html1、来源不百同。因缘是佛学术语,佛经翻译时大量借用了华夏文化已有的概念,”因缘“正是这样的概念。姻缘是汉语词语。由古代发展而来。“姻缘”大约在佛教传入后受“因缘”影响而产生,直至元明时期,二者仍通用。2、意思不同。因缘是因,因是事物生起的源头,缘是事物生..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的纪念日是哪天
https://www.tfoyin.com/show/49858.html对于云岩昙晟禅师,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多少听说过的,他对佛学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从他留下的东西中,我们可以收获很大智慧,对自己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是唐代禅宗高僧云岩昙晟禅师圆寂纪念日。云岩昙晟(782~841),唐代禅僧,钟陵建昌(..
关于修持《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部分开示
https://www.tfoyin.com/show/49709.html以下为仁达法师在2007年11月2日的正觉沙龙中针对部分信众的发言给予的开示集录:弘一法师当年答佛学书局一封信:承前惠书,谓今药师如来圣诞,才疑别刊行专号撰文以为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谨拙见如下,以备参考焉,余自信佛法以来,专宗弥陀净土法门,专宗弥陀净土法门,但亦当..
如何才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https://www.tfoyin.com/show/49606.html无上正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刚经》,含义是“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佛学和佛教大德高僧们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本身不确切,其中的“正”字缺乏圆融圆通,缺乏浑沌,刚..
佛性真如
https://www.tfoyin.com/show/49534.html佛性真如摘自《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家术语)意指佛性与真如也,为觉悟之性,故云佛性;为不生不灭之实体,故云真如;异名同法也。《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由真如实性入于佛性..
诸行无常在佛学中的地位
https://www.tfoyin.com/show/49411.html三法印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较不同之处。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所创。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
二种转依讲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49399.html佛学知识,修唯识行的菩萨,要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种胜果,一者要历经十地的修行,这是所经的位次。二者修十种胜行(十波罗蜜),这是所修的因。三者断十重障,这是所对治的断法。四者证得十种真如,这是所观照之理。而后始可证得二种转依。成唯识论卷十曰:“云何证得二种..
方广锠:读《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
https://www.tfoyin.com/show/49262.html读《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方广锠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全七册,叔迦先生一生撰写的主要佛教论着基本上均已收入。书前有方立天、程恭让序言各一篇。程恭让序认为,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佛教文史研究中的一件盛事,……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代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