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在与外尘接触时的修行。--佛使比丘

什么是在与外尘接触时的修行。--佛使比丘

佛法的主要原则──「任何法门都不可执著」, 不外乎完全祛除执著有「我」或「我所有」。 [3]P.58  无我的教法,只能在佛教中发现, 其他宗教教大家要执著自我。 如果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有一个我必须予以执著, 那么他一定无法体悟自我是不存在的。[3]P.61  请养成一种习惯, 定期思考什么东..
四禅与四大,慧解脱、心解脱

四禅与四大,慧解脱、心解脱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未到地定-地大-粗重感初禅-地大盛,可被火大灭-轻盈,灼热感(烧融了,不再粗重)二禅-火大盛,可被水大灭-很亮的光(不再灼热)三禅-水大盛,可被风大灭-平静如池水(不再发亮)四禅-风大盛,不被四大扰-透明、稳定如退潮(池水蒸发)「此心极光净」心:有分心光..
孙伦谈十种内观智的危害

孙伦谈十种内观智的危害

摘自《孙伦传》十种内观智的危害:巴利文是(Vipassanā Upakkilesā or Vipassanupakkilesā)。英文是(tendangers or Insight defilements)。又称「十种观染」或「十种内观智的杂染」。当正念与正定增强时,一些奇异的现象或强烈的体验将会相应生起,令修行者误信修持已成就道果(邪见)与产生执..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感觉只是感觉;想只是想。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感觉只是感觉;想只是想。

转自乌荣悲(U Win Pe)迈向解脱  当禅修者全神贯注于感觉,不起杂念地观察着它,直至它完全熄灭或突然终止的时候,禅修者的心意会变得纯净、澄清、坚定和适用(Serviceable),他对所有众生都会充满慈爱和关怀,并且能够将此真正的慈心遍布给他们。这种慈心并非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反复念诵,它是无私和无..
佛陀在《噶拉玛经》中说的话

佛陀在《噶拉玛经》中说的话

佛陀在《噶拉瑪經》中說:⠀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輕易信以為真;不可因為流傳久遠,或是轟動一時,就輕易信以為真;不可因為合乎邏輯,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權威所說,而信以為真;不可因為是沙門、導師所說,就信以為真…..
阿姜曼尊者对阿姜查尊者的修行开示

阿姜曼尊者对阿姜查尊者的修行开示

阿姜曼尊者(1870-1949)是泰国近现代最著名的高僧之一,阿姜查尊者曾经在年轻时拜见过阿姜曼尊者,并得到了最宝贵的修行开示。以下文字出自阿姜查的传记《关于这颗心》:到了晚上,这三位年轻比丘将双层袈裟整齐地披在左肩上,怀抱着既期待又畏惧的忐忑心情,前往会客木屋,向阿姜曼顶礼。阿姜查双膝跪..
《熄灭之时》阿姜放

《熄灭之时》阿姜放

编辑者的话 这本书原来的名称是《AWARENESS ITSELF》,但是,因为名字不好翻成中文,因此我们决定将中译本称作《熄灭之时》。这书名来自书中内文的引句:“解脱了的心就像空气中的火元素。当火熄灭之时,它没有消失到任何地方;它仍然充满虚空,单纯地没有被任何的可燃物所抓,因此,它没有出现。 当..
佛陀弟子与天人的故事

佛陀弟子与天人的故事

摘自佛陀圣弟子传一、沙利子(舍利弗)回到出生房间入灭沙利子在比库们的陪伴下踏进家门,并进入他的出生房间。坐定之后,他请比库们各自回房间去。他们才刚离开,长老便患了严重的下痢,他感到剧烈疼痛。当一个桶子提进房去,另一个就被提出来。身为母亲的婆罗门女心想:“我儿子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马哈希内观禅法修证次第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马哈希内观禅法修证次第

七淨門與禪觀諸境  馬哈希法師 著 智如比丘譯唯依佛法正修,方能取證道、果、涅槃(nibbana),清除我見、疑使,免淪惡道,息諸煩惱,脫離諸苦,而得究竟常樂。茲簡介七淨門及禪觀諸境,使正修法門者知循道智(magganana)及果智(phala nana)趣向涅槃。一、戒清淨門欲入戒清淨門者,居士持五戒或八..
孙伦谈禅修中各种境界幻境及十内观智现象

孙伦谈禅修中各种境界幻境及十内观智现象

摘自《宣隆大师传》觉遍大师(Gyok-pinSayadaw UTikka)请迦韦大师解释七清净,迦韦大师说:「我不懂这些术语,可以用我所了解的方式来说吗?」获得同意后,迦韦大师便作了如下的解说:禅修者首先向佛陀表示敬意,然后分享他的善业,把他的功德向全世界发散,普及到每一位众生。接着,他把自身(五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