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光尊者最深的教言

智悲光尊者最深的教言

大成就者、伏藏大师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给弟子班玛桑顿的一段话:一个人踏入佛门真正想修行时,常常会有魔障出现。此时应该远离恶友,不随波逐流,小心翼翼地观察;不论与谁接触,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风;因为即使说真语,也会增长贪心,所以应当视世人形同陌路,坚持禁语;对因果善加取舍,发菩提心..
真正的持咒状态:出世间禅定!

真正的持咒状态:出世间禅定!

现前很多弟子在修持上'师瑜伽正行时有这样的疑问:上'师瑜伽修法止观交修期间需要念诵莲师心咒,但如果念诵很多心咒,安住的时间就会很少;如果安住的时间较多,念诵的时间就会很短,这该怎么办呢?要记住,念诵心咒不一定全靠口诵,心行期间才是真正的持咒。正如惠能大师所说:“凡夫口诵,圣者心行。..
业障没有了,本具的光明自然就显现了

业障没有了,本具的光明自然就显现了

我们很多时候都有烦恼,有痛苦,这些烦恼、痛苦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会找很多原因,但是这都不是真正的。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有业障,所以有烦恼,继而要感受痛苦。有些人觉得,那我们现在换个地方,换个工作,行不行呢?业力现前了,你在哪里都一样,是躲不掉的。你换个环境没有用,换个工作没有用,你躲不..
把学佛修行的目标确定下来

把学佛修行的目标确定下来

学佛修行的人有三种情况: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为了人天的福报,为了健康长寿、平安发财,为了神通或者世间其它的福报而学佛修行,这是下士道。为了自己求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而学佛修行,是中士道。为了众生求解脱、求成佛是上士道。大家首先问问自己,是求世间福报的,是求解脱的,还是求成佛的?目..
莲花生大师心性直指教授

莲花生大师心性直指教授

当伟大的上'师莲花生居住在桑耶寺的大岩兰若时,有一位未受教育的六十一岁老人,族性拿葛的喜饶·嘉波,他对上师有着最深切的信心及强烈的虔敬心,服侍了上'师一年。这段期间,拿葛并没有请求任何法教,上'师也并未给予他任何教法。一年后当上'师打算离开时,拿葛供养了一个曼达,上面摆放着黄金做成的..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的思想。如果你一意孤行,佛陀是拿你没办法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你准备好了,佛陀也准备好了,这才叫感应道交。你都不准备,你该打妄想打妄想,该起颠倒起颠倒,你就是时间到了去念念几句佛号,你得到的只是糖果,得..
念佛持咒时杂念纷飞心散乱如何对治

念佛持咒时杂念纷飞心散乱如何对治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咒又称为“心的保护者”,持咒或念诵佛号能够让我们的心不外散。通过长期、耐心的训练,我们会慢慢习惯把..
有些修行人对自己灰心,有些却觉得了不起。如何避免这两个极端?

有些修行人对自己灰心,有些却觉得了不起。如何避免这两个极端?

我们中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智慧低劣、福德浅薄、没有学问、烦恼死结多等等,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找违缘,以此而裹足不前,甚至自暴自弃,将上师教言、佛法窍诀都弃之不顾,这样实在是自找苦吃、毫无道理。作为修行人,要坚强一点,遇到困难障碍时,不要马上就灰心丧气,让烦恼障蔽智慧,而应静下来,好好地..
无比殊胜的度母像!见着增福,加持巨大!

无比殊胜的度母像!见着增福,加持巨大!

01西安广仁寺度母像文成公主出嫁将佛祖十二岁等身像带到了西藏。太宗看见佛位空着,恼于在此补供什么佛像,这时度母开口说话:“不必供奉其他像,我来代替释迦佛教化,普度众生吧。”从此这尊绿度母的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由此广仁寺成为绿度母全国主道场,在蒙藏地区说起西安广仁寺也许陌生,但提及长..
分分秒秒都在累积福德,这是真的!

分分秒秒都在累积福德,这是真的!

如同三摩地的训练,戒律的训练也必须与智慧有关。如果你的戒律与智慧无关,不论你做什么───像绕行多次,用绳索将你的身体完全捆绑起来───都不是我们这里所谈的戒律。我们讨论的是福德,所以我讲的是积聚福德的方法,戒律和智慧不相冲突,这点很重要。弥勒菩萨说,一个持戒的人心里想:「噢,我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